收录于话题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讲评任务包括诊断幼儿行为、运用策略促进幼儿学习及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
讲评主要针对活动中的幼儿表现和活动过程进行。讲评的组织形式包括典型案例讲评法、单一区域讲评法和整体区域讲评法等。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通常是指教师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据,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充分互动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也有研究者将区域活动定位为区域游戏,本研究则将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的幼儿自主性活动也纳入讨论范围。
教师通常对活动区域材料的投放及对幼儿活动的指导等较为关注,对区域活动中的幼儿表现却较少关注,专门的评价活动则更少见。
教师讲评作为师幼互动的重要形式,是教师引导幼儿回顾、讲述活动过程,并予以有效反馈,以帮助幼儿提升已有经验。
促进师幼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与高瞻课程模式(High/Scope Curriculum Mode)的理念较为接近,即强调按照“计划一工作一回顾”的顺序开展日常活动,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Hohmann和Weikart认为,活动中的“回顾意在给儿童的计划和工作划上一个句号,让儿童在脑海中建立起计划和行动之间的关系并借以表征他们的思想”“对事件及经验的回顾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对儿童智力和社会情感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将使其终身受益”。
区域活动中的教师讲评具体是指教师在对幼儿自主活动过程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典型行为进行以点带面的点评或和幼儿一起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讲述,一方面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提炼自己的学习经验。
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也有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当然,讲评活动是否能达到上述效果,还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组织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讲评任务主要是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诊断、运用策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
诊断是讲评的基础,教师需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选择其中具有讨论或分享价值的片断进行分析;
运用策略促进幼儿的学习是指教师在分析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策略促进幼儿语言、情感、社会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是指在引导幼儿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促进幼幼、师幼之间的情感互动。本研究结合一个大班区域活动中教师讲评的案例,具体分析教师的讲评任务。
幼儿园大班的活动室设有植物园、亲亲小学、自来水厂、医院、放映厅、银行、轮船等区域。
这天,在开展了约一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之后。主班教师进行了大约15分钟的讲评。
教师:(将扮演“保安叔叔”的幼儿1搂在怀里,面向全班幼儿坐着)保安叔叔今天最忙。
还记得游戏开始时,老师说过一个什么想法吗?“希望今天的保安叔叔不要做……”
幼儿:木头人。
教师:来,保安叔叔,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吧。
(幼儿1声音低低地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工作。)
教师:大家仔细听,他的声音可能有点低哦。
教师:保安叔叔今天在亲亲小学做了什么事情呀?
幼儿1:老师没有证件,不能进来。有些老师没有证件,我就客气地请他们拿出身份证。
教师:噢,有证件可以进去,没有证件,就“客气地”请他们拿出身份证来。那什么叫身份证啊?
(幼儿1没有回应。)
幼儿2:我知道。
幼儿3:我知道。
教师:什么叫身份证,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幼儿踊跃回答,但他们的答案大半是不完整的或错误的。教师由此判断出幼儿对身份证尚不了解。)
(教师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开始讲解它的作用。)
教师观察到幼儿1在本次区域活动中有积极表现,但这个幼儿性格偏内向、不善表达,教师利用这个契机,将他的角色扮演作为讲评内容,希望通过帮助幼儿1在集体面前表达并与大家交流,促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行为有所诊断,即通过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幼儿性格偏内向、不善表达。于是,教师在讲评时将幼儿1揽入怀中,引导他讲述自己做保安的经历,给予积极肯定,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此外,教师还针对全班幼儿对身份证不甚了解的情况,为幼儿讲解了身份证及其作用,从而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经验。
关于区域活动中教师讲评的内容,有研究者认为可以是幼儿的作品,幼儿的认知冲突,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新发现或幼儿的坚持性、合作性、探索性等学习品质。
本研究认为,可以将幼儿表现、活动过程这两个方面作为讲评的主要内容。
幼儿表现包括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幼儿的作品、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幼儿的社会性及情感发展和教师在讲评过程中生成的问题等二级维度,其中,教师生成的问题通常源于幼儿的提问和表现。
活动过程可包括区域创设、幼儿参与程度、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的关系等内容。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对新投放的材料和活动内容感兴趣,记录下幼儿的兴趣点,注意分析幼儿作品的创新之处。以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关注其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认知或交流困难,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并根据这些确定活动后的讲评内容和形式。
讲评除了要基于对活动中幼儿实际表现的观察,还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进行。
小班幼儿多处于独自游戏阶段,坚持性和纪律性较弱。教师在讲评时宜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重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关注师幼间的情感互动,促使幼儿将区域活动和活动主题联系起来。
中班幼儿会较多选择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能合作开展规则游戏,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仍较弱。教师在讲评时宜多就幼儿的作品以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角色扮演、规则制订等进行引导,还要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均有一定发展,逐渐能将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联系起来。教师在讲评时宜捕捉幼儿提问和回答中出现的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判断力、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从讲评对象来看,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讲评可以是针对全体幼儿进行的集体讲述、讨论活动,也可以是针对个别幼儿进行的交流活动;
从讲评范围来看,既可以是针对某一区域的讲评,也可以是针对整个区域的讲评;
从讲评主体来看,既可以是以幼儿为主的交流和分享活动。也可以是以教师为主的讲评活动。
由于时间有限,传统的讲评活动大多采用高结构的讲述形式,教师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往往会避而不答。这在某种程度上虽利于控制班级秩序,但很容易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宜结合讲评内容灵活把握讲评时间,选择多元讲评方式。
1、典型案例讲评法
前文所举案例中,教师就是以典型案例讲评的形式组织讲评活动的。教师既要注意对区域活动中个别幼儿的观察,又要注意引导全体幼儿参与讨论,避免顾此失彼。
2、单一区域讲评法
上海市某幼儿园中班上学期开展了“我爱我家”主题活动,创设了家园建构区、“画画我家”绘画区、角色扮演区等。幼儿在家园建构区用积木搭建自己的“家”。某次讲评活动中,全班幼儿围坐成一圈后,教师展示了两名幼儿的作品,并请这两名幼儿讲解,然后引导全班幼儿讨论:他们各自用了什么方法使房子建得更稳固?
接着,教师还请幼儿在现场通过操作加以验证。讲评活动在游戏中达到高潮。这位教师就是因为在观察中发现某些幼儿仍然没有掌握垒高技巧,才在讲评活动中选择“家园建构区”为讲评内容的。教师还就垒高时的“底座面积”和“对称结构”两个方面引导幼儿讨论,之后让幼儿通过再操作巩固新技巧。在这次讲评活动中,教师敏锐的捕捉到了教育契机,激发了幼儿自主学习和游戏的兴趣,使幼儿的游戏经验得到了发展。
3、整体区域讲评法
某幼儿园每周组织一次全园中班、大班混龄“户外活动一小时”活动,某次活动后,中班c教师依次就每一个游戏(包括“勇敢者的道路”“快乐滑板车”“小猴爬杆”“快乐旋转”“海狮顶球”“小刺猬背果果”等区域活动)向幼儿询问谁玩过,并让玩过的幼儿讲解游戏过程,以及在游戏中如何与小朋友合作等。
教师根据活动种类多、场地规模大、幼儿混龄等特点,观察不同年龄幼儿选择游戏和合作互助的特点并在讲评活动中作进一步了解,关注不同年龄、不同游戏水平幼儿自主游戏的情况,同时也整合了不同区域游戏的发展价值。
区域活动中的讲评集中体现了教师的观察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讲评时间,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时间表达,注重在这个环节中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的讲评活动组织方式和策略,提高幼儿参与讲评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要注意优化讲评内容,以有效发挥讲评活动的作用。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若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