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儿童发展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笔者发现,有些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创设存在一些问题。
一、人造的化学材料地面代替了自然的泥土地面
很多幼儿园出于保护幼儿的良苦用心,创设了各种软性活动环境,或者出于让幼儿干干净净活动的意愿,为幼儿创设了硬性环境,于是幼儿园的地面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软化”与“硬化”。“软化”的典型表现就是广泛铺设塑胶地面或人造草坪,“硬化”的典型表现就是铺设水泥地面、砖地或水磨石地。这两种“人造”场地均隔断了幼儿与天然泥土环境的亲密接触。从环保角度讲,塑胶地面或人造草坪不利于排水,如果是使用劣质化学材料制作的,气味往往很难闻,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水泥等硬化地面则容易导致幼儿发生摔伤磕碰事故,进而可能导致幼儿缩手缩脚,不能尽情嬉戏玩耍,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
虽说幼儿园的户外地面可以包括草坪、软硬适度的泥地、水泥地(或砖地等)、塑胶场地(或人造草皮、PVC等材料铺设)等,但其中硬质地面(含塑胶地)的面积一般不宜超过室外场地总面积的50%。另外,幼儿园的大型运动设施应当固定在沙地、草地或泥地上,以最大可能地消除危险因素并保有自然舒适性。
喜欢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幼儿园应尽可能保留泥土地面。在这方面,以前农村“压场院”的做法值得借鉴,即用掺杂了部分麦糠或少量石灰粉的泥土夯实地面,或者把纯粹的泥土整平压实,因为用这些“土办法”建造的地面经过日久天长会越来越坚实和平整。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地面软硬适度,可让幼儿尽情活动,幼儿即使摔倒也基本不会受什么大伤害,而且地面偶遇雨雪天气也能很快排干。更重要的是,泥土地面适合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比如,幼儿可用树枝在泥土地上画“棋盘”,用石子、杏核等材料做棋子“对弈”,幼儿可在泥土地上挖小洞、弹泥球,观察蚂蚁、蚱蜢等小生灵,雨雪天气还可以玩踩水、堆雪人等游戏,或开展观察水分的渗透及蒸发等科学现象的活动,这样的环境其实就是儿童天然的学习场。笔者上世纪90年代曾在武汉看到一家幼儿园,其主要活动场地就是一个足球场大的操场,天然的泥土地坚实而平整,边缘地带还生长着些许小草,一派自然朴实风貌,让人倍感舒适,孩子们则尽情地在这片泥土地上奔跑追逐,好不开心,这才是儿童需要的环境。
草坪可使幼儿园充满生机,而且草坪也具有多重环保作用,所以,幼儿园应尽可能种植草坪。事实上,我国已研究出耐踩踏的草坪,幼儿园可采购这类草坪种子。场地大的园所可以种植大块的草坪,场地小的园所则可在墙角、墙边、大型玩具周围种植草坪,以巧妙利用空间。在非维护期,幼儿可以在草坪上游戏、休闲,如躺在草地上享受温暖的阳光,到草地上享用点心,等等。
二、环境缺乏野趣及多功能性
所谓“野趣”的环境,是指比较天然的、有一点“野性”的、富有挑战性略带冒险性、富有儿童乐趣的环境。比如,幼儿园可以保留一块不经任何整理的、原生态的“空地”,任其杂草丛生、小虫藏匿,成为如同鲁迅先生所说的“百草园”,更成为孩子们真正的乐园。再比如,建造一条土壕沟、一座有可穿越的小洞的小土丘,种几棵可爬的树,抑或建设一个大大的泥巴台、一片小小的树林、一个充满童趣的水池……孩子们可在这里爬坡、钻洞、跨沟、玩“战斗”游戏,或和泥、掏洞、嬉水……?@样的环境更符合幼儿的天性,更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胆量、意志和体魄。目前,建造一个富有野趣的环境逐渐被幼儿园所认同。笔者考察发现,有的园所制作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体育锻炼设施,有的园所专门开辟了类似拓展训练的野趣游戏区,但更多的幼儿园场地仍太过“精致”或太多“人工雕琢”。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理念是关键,幼儿园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建造富有野趣的环境,如在墙角为孩子们堆一个小土包,顺着墙边挖一条水沟或挖一个水池,等等。
“功能多样”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创设原则。有研究表明,适宜的户外游戏场地应该有利于引发儿童的动作类、幻想类、构造类、安静类、创造类等活动。幼儿园应当认真研究环境与设施的多功能性问题,以使环境充满趣味与学习机会。笔者曾指导一所幼儿园因地制宜修建了一个L型水池,水深不小于半米,夏可供幼儿游泳、嬉水,春可供幼儿看鸭鹅“拨清波”,冬可供幼儿滑冰、抽陀螺。重要的是,L型水池的长度足以支持幼儿玩极为喜欢的拉冰车、滑冰等游戏。再如,在院内角落修建一个小亭子,内垒圆台配长条木凳,可供幼儿品茶、玩泥巴、玩桌面小游戏、阅读等,还可用于接待家长来访谈话。
三、种植与课程的联结欠紧密
幼儿园户外的植物,包括种植园地,既是幼儿园户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更能反映幼儿需要和兴趣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方式。户外院落种植的植物不仅起着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更可承载促进幼儿感知、体验与探究的课程价值。但目前很多幼儿园的种植还缺乏与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紧密联系。
首先从院落种植的植物来看,一般幼儿园虽说都可能有乔木与灌木两大类植物,如冬青、小叶黄杨、栀子树、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黄荆等灌木类,柳树、杨树、法桐、玉兰、银杏、柿子树等乔木类。但对于这两大类植物中的小类别划分及搭配,不少幼儿园就缺乏规划了。比如有的幼儿园没有将直立生长植物与爬藤植物搭配起来,有的没有将观叶赏花植物和食果植物搭配起来,有的没有考虑合理栽种不同季节开花、结果的植物,等等。植物的多样性是幼儿园种植植物的基本原则,这是从幼儿经验的价值和幼儿园课程的意义上考虑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植物实现了异地种植,比如南方的桂花、木瓜、山茶花等可以在北方种植了,北方的某些植物也可以在南方种植了。幼儿园可以引进一两种异域植物,以提升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园还要有意识地种植能起遮阴作用的树冠较大的树木,以便幼儿夏季也能在户外游戏。场地小的园所可以让幼儿轮班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到树下学习与游戏,比如阅读、翻花绳、下棋,甚至用餐、品尝自己种植的果实等。
其次从种植园地来看,目前很多幼儿园的种植园地通常以种植常见蔬菜、瓜果与粮食作物为主。而从课程价值的角度来考虑,植物的种类应该更加丰富,可以增加野菜类(如马齿苋、荠菜、面条菜等)、野果类(如龙葵、洋姑娘等)和中草药类(如艾、薄荷、决明子、蒲公英、金银花等)。其中种植中草药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自采摘和晒制薄荷、金银花等,亲自炒制蒲公英药茶等,开展相应的学习,例如在幼儿园活动室内开辟“小小国医馆”区角,让幼儿玩中医问诊、抓药的游戏,并开展品尝药茶,了解中药有关效用等活动,以培养幼儿对祖国中医药初步的兴趣。种植园地还可以与“儿童厨房”建立联系,如孩子们收获了南瓜、地瓜后,可以亲手做南瓜饼、打地瓜粥;种植园地还可以与科学活动中的饲养等活动配套,如栽种的桑树可供幼儿采桑养蚕,等等。这样的安排能够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室内活动与室外环境的有机整合,满足幼儿的各种探究需要。
如果幼儿园场地狭小,可以尝试开发立体空间资源。比如,笔者指导的一所幼儿园共有12棵比较高大的树木,幼儿园就在每个树坑内栽种了一种中草药,在墙根通风见光处摆了一排种有植物的保鲜盒、花盆、木箱,在院墙栅栏上布置了吊挂种植,在楼顶平台上开辟了迷你种植园地,等等。
以上所谈问题均统一在“户外环境的结构性与价值性”这个框架中,由课程目标来统领。只要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户外环境的教育价值,真正从关注幼儿的身心康发展角度出发,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幼儿园户外环境。
【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