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丽丝有一双灵巧的手,
他用一点点材料就能做出非常漂亮的衣服……
让孩子从小学会团结,互相帮助,这在孩子以后的人生当中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一个人想做成一件大事很难,两个人做成一件大事稍显吃亏,但一群人团结起来就是坚不可摧的壁垒。
“我的孩子不跟别人玩。”“他总是孤零零一个人,别的孩子也不来找他。”“我女儿想凑到孩子堆里玩,但他们把她撵出来了。”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这样抱怨。一般来说,幼儿越小,交往能力越弱。随着生活的实践,他们的交往能力与个人整体能力同步成长。成人需要了解幼儿交往能力的成长方式和规律,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
在点滴的实践中演习交往
幼儿出生后,成人就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小的交际圈,比如与其他同龄儿童家庭经常保持联络。特别是刚刚搬到一个新的环境,周围是完全陌生的人际环境,必须尽快帮助幼儿结交新玩伴。幼儿需要经常去公园或游乐场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见到年龄相仿的小伙伴,成人可以主动向他打招呼,并引导自己的孩子以哥姐或弟妹相称。这种交往示范会培养孩子主动交往的意识。
平时带幼儿外出散步时,也要善于捕捉机会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譬如,两个小男孩互相奔跑追逐的时候,其中一个鞋不小心跑掉了,这时,成人可以提醒孩子捡起对方的鞋子,帮助他穿上。再比如,当小伙伴难过哭泣时,可以让孩子帮他擦拭眼泪,并以拥抱给予安抚。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利用孩子生日等时机举办小型聚会,邀请孩子的小伙伴们前来做客。譬如,2岁的跃跃过生日时,父母给他买了一套心爱的托马斯小火车,又邀请小区里的小玩伴们过来一起吃蛋糕、玩玩具,并教导跃跃如何充当一个小主人去招呼小客人。这样,跃跃既能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快乐,也能习得一些基本的交往常识。
从成人示范中学习交往的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通过言传身教向幼儿传递“分享”、“互利”的理念,譬如说,吃东西时让幼儿与所有家庭家员共同分享,懂得用自己心爱的玩具去交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知道“与人分享”、“互利双赢”的孩子,一定很容易被其他小伙伴所接纳和认可。
当然,幼儿常常缺乏交往技巧,他们会在生活中观察成人的交往方式。您一定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一群陌生的小朋友正在兴高采烈地玩游戏,一个幼儿试图加入其中,但明显遭受到了冷落和排斥。这时候就应该引导孩子在一旁静静观察,耐心等待时机融入这个欢乐小集体。比如,一群正在玩和泥巴的孩子,他们明显已经有了各自分工,对于外来孩子的介入会有排斥心理。这时成人需要蹲下身来,告诉焦急的孩子:“宝贝,先不要着急,我们先看看他们在玩什么?”这群孩子中一定会人注意到你们,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最好不要乱说话,只是站在一旁静静观看,等待时机。比如,那群孩子突然发现泥土和水不够了,成人可以领着孩子上前询问是否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去帮助弄一些泥土和水来。通过提供援助的方式适时介入,幼儿会很容易融入一个陌生的集体。
在磨合体验中自我习得
幼儿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有时需成人适度干预,以促进交往过程更顺畅进行。比如,幼儿为一件玩具与其他幼儿发生争执,成人要引导幼儿耐心等待,或者谦让给比自己小的玩伴,或者通过玩具交换的方式与他人达成妥协。不过,成人在干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切不可拉偏架,这种偏袒会导致孩子日后无法合群。
其实,幼儿游戏过程发生冲突时,会慢慢形成自己的处置规则。幼儿之间会协商和妥协,最终达成整体的和谐统一。随着幼儿的成长,成人应该尽量减少干预,让孩子自己学会如何在冲突中学会妥协,学会如何配合他人成就自己。这种集体合作精神的自我习得,无疑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我曾亲眼观察到一个鲜活例子:一位母亲带着自家孩子下楼玩,孩子看到邻居家的小男孩在骑摩托车,便缠着母亲说:“妈妈,妈妈,我想骑他的车车,帮我要一下吧。”母亲说:“小哥哥正骑呢,我们等一下吧,等小哥哥不想玩的时候我们再和他商量,好吧?”幼儿听后,脸上露出些失落感。等了一会儿后,幼儿实在忍不住了,便自己跑上去向小男孩要,当时就被对方拒绝了。幼儿重新返回寻求母亲的帮助,年轻的母亲决定锻炼一下儿子的能力,便鼓励他说:“你自己想办法吧,妈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办法的。”寻求成人支援无望之后,孩子便开始自己想招了。他一边和小哥哥商量,一边就跟着小摩托车跑,跑了足足有十几分钟。他有一些累了,很快他跑回家中拿了一把恐龙水枪出来,开始打水玩。骑摩托车的小男孩很快被这个新颖的玩具所吸引,下车对幼儿说:“能让我玩一会吗?”幼儿很快说:“那我们交换,我骑你的摩托车,好吧。”就这样,在成人没有直接帮助的情况下,幼儿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点击以下“故事名称”可阅读往期内容,在线听故事
扫描二维码关注▼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