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以前,我对芬兰教育的了解,仅限于书本里描述、同行流传和朋友圈分享三个频道。虽时常被“刷屏了解”芬兰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但却没有具体的认识,所以心底里常有小嘀咕:“芬兰的幼教真有那么牛吗?”
自认也算是“小资深”的幼教从业者,加上之前在英国和美国的幼教工作经历,窃以为英美的幼教已经是世界公认的高品质教育了,所以对芬兰幼儿教育的各种描述难免有些小疑惑, 还时常心生找个机会去芬兰一探究竟,求证各种传说是否属实的辟谣心理。
一定是某个地方有人听到了我的心声,我在2018年加入 FunAcademy 中国团队。签约当天就被告知,要去芬兰学习幼儿教育并需要进入芬兰幼儿园进行驻园观察学习。第一次去是2018年4月份,紧接着6月份又去了一次。两度芬兰行,彻底颠覆了对芬兰教育的各种猜想,让我收获到了比“极夜和极昼”更具象的东西。
第一个感受是芬兰这个国度气候温度虽然低但人情温度绝对不低。去之前网上各种关于芬兰人社交恐惧的帖子让我惴惴不安,到了芬兰不安一扫而光,相反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他们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毫不迟疑,传说中的“冷漠”一丝都没有看见。芬兰人生活很悠闲:下午4点有的商店就关门了;周日好多餐馆不营业。
▲ 暴风雪中的芬兰车站
第二个意外是芬兰人的英文水准,出租车司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由此可见,芬兰真是把芬兰语和英语的双语模式做到了极致,向外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同时,更为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自豪。
当然,最有收获最为惊喜的,还是在教育业务上。即便之前参加过多次英国和美国的培训,芬兰的培训之行依然给我带来了满满的惊喜和收获。
■
譬如,芬兰老师培训注重实践性。
芬兰的教师培训,关注的全是教育最一线的实地调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特别符合芬兰人的那句名言“没事儿别废话”,整个培训具有超强的实战性,没有任何花哨,没有不切实际的论调。在芬兰培训期间的某一个瞬间,我觉得时光倒流一般,恍然又回到英国去读研了,让人有一种内心被激活、马上要去做一些改变的感觉。
芬兰的老师培训,非常注重学员的参与和学习主动性,培训师更多的是指点方向、耐心引导和答疑解惑;
内容上,培训师很少用PPT进行宣讲,更多地给学员材料和实地考察的机会让学员去读、去观察,然后进行细致的分组讨论、结合实际操作进行总结。整个流程平淡无奇却让被培训者倍感压力,让人真切地从点滴寻常处见不凡。
高质量的师资培训,让老师高度专业、从容、有耐心,而带来的结果是幼儿园里孩子们快乐、自由、自律、独立。
两度芬兰行,印象最深的,还是“信任”二字。是的,家长信任老师,老师信任孩子。——信任,在这个教育全球第一的国度流淌。
■
孩子对周遭的世界是信任的。
在芬兰,我见到不足2岁的孩子也知道耐心等待。
老师发午餐时,没有孩子要求先给自己。先吃完的孩子知道等进食慢一点的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能做到不打扰别人,要么自己坐着,要么很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交谈。(PS:每个幼儿园不一样,有些幼儿园的常规是,先吃完的小朋友等待其他人吃完再离开餐桌。)
有耐心,是我在芬兰期间所见孩子的共同点。这点让我很惊讶。一般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弱。我所见过的许多孩子,部分会叫老师先给自己发饭,会在餐桌上大声喧哗、甚至会打闹。
■
在芬兰的幼儿园,孩子们是被信任的。
2岁的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很强,在老师提出要回教室后,能自己收玩具并把玩具放到户外的玩具房里。
回到室内,小朋友们靠自己,有序脱去两层衣服(包括防风雨服、外套),脱室外鞋,并把他们放到自己的储物柜里,然后自己去洗手间洗手小便。
在这过程中,老师只是在一旁关注。不像部分中国老师和家长,要么觉得孩子太小不会自己做事儿,要么是为了省事儿(孩子动作慢,没有时间耐心等待)直接上手帮孩子做——这种做法,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以及孩子自信心发展的机会。独立自理的孩子,会更自信。
孩子们能更自由地玩耍,能获允挑战和冒险。以荡秋千为例。3岁以上的孩子,能被允许站着荡秋千;5岁的孩子,能被允许Spider Swing(一个孩子坐千秋上,另一个孩子坐在她腿上,二人同时荡秋千)。作为一个饱受中国幼教洗礼的从业老师,这情境让我提心吊胆之时,也不禁让我感慨,在中国部分国际幼儿园里,有时由于老师害怕孩子受伤,从而限制孩子自由玩耍; 不让孩子在操场上撒欢了奔跑,更甚的把孩子们“圈”在围栏里。以“爱”为名,大人们限制了孩子们多少的成长机会。
在中国,很多幼儿园是严格限制安全事故发生率的,日常摔跤跌倒乃至小朋友之间的不友好行为都计入老师的考核标准中,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幼儿园担心孩子一旦受了伤家长们不问缘由就找来学校兴师问罪不依不饶。老师们这种无奈的圈爱式做法也是担心孩子受伤后家长问罪和被园领导批评。
但在芬兰,教师显然没有这种“思想包袱”。芬兰家长非常信任老师,对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伤有正确的认知。老师们也大胆的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论是体力上的或者是脑力上的。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协调性、力量等都在发展中,在提供了安全的环境下的小磕小碰是孩子的成长之路,家长大可不必太过紧张。
■
在芬兰,教师是足够被信任的。
驻园参观学习过程中,我多次问园长及高层管理者同一个问题:“你们如何管理老师以让她们发挥最大绩效?”得到的答案都基本相同。估计她们觉得我问的问题很奇怪,因为芬兰幼儿园园长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园所日常运营,支持老师工作,提供专业引领,而不是天天检查谁,监督谁,每个老师首先是被给予了充分的信任的,每个人对自己的专业负责,对自己看管的孩子负责,尽自己的努力工作,没有人需要参照员工手册、规章制度、打卡考勤来考量日常工作。
师生之间,信任在流淌。
四月份在芬兰的一堂课,让我印象深刻。一天,一个班的四岁多孩子,跟着老师去森林散步。归来,我问班主任Silpa老师:“在教室和森林里,孩子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么?”她说:“太不一样啦。森林里的孩子更专注更平静,孩子们有‘森林里特有的平静’(Forest Calm)。”道出此言时,刚带着一群孩子从森林里回来的她脸上没有中国教师带孩子们出去一趟的惯常身心具疲,而是更加元气满满从容优雅的样子。那一刻,我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孩子们表现出的平静,和从容优雅的老师以及老师对孩子信任态度息息相关。老师的信任给予孩子极大的暗示,孩子以能力的提升回应老师的暗示和信任。
教育机构之于生命个体,其特殊意义,一是以合适的环境、教学材料、教学活动、专业的师资,去支持孩子们的学习,让孩子感受乐趣并乐在其中;二是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和方法,让孩子一生喜欢探究;三是培养孩子面对未知的未来的能力。
6月下旬培训结束,回国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如何让中国孩子像芬兰孩子那样玩得那么开心,得到那么多自由,被成人信任、允许独立自理?如何让老师做一名从容和优雅的老师?幼儿园园长,如何让更多时间花在面对老师专业成长、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上(totally well-being)和良好的家园关系及家园共育上去。
我不禁暗暗地想,如果中国只有一家幼儿园是这样的地方,那么芬爱国际幼儿园一定要是那一个地方。
博尔赫斯说,如果世间真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作为幼教从业者,我觉得天堂应该还有另外一张脸,那就是幼儿园的模样。那是小天使聚集、学习游戏的欢乐之所。
■
选择幼教行业, 需要有发自心底的对孩子的喜欢。因为真心喜欢,行这一路,才常有来自心底的喜悦,才会内驱力十足;遇到困难,也会更有韧性去克服;遇到压力,才可能转化为动力,与“难”伴生的,是教室里孩子快乐的脸庞和她们各种能力的不断发展。个人经验总结但凡能在幼教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至少需要拥有几个基本特质:喜爱孩子、具备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好的沟通能力,不然,在当下家长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信任缺失的情况下,很难坚持做幼教。在此我无意剖析为何我们所处的当下幼儿教育行业和家长社会普遍缺少信任。我只想说身为幼教工作者,自身首先具备强大的专业素养是获得家长信任的第一基础。
? 作者简介
Rose,幼儿教育硕士,受教于英国赫尔大学幼儿教育研究专业、美国埃里克森儿童研究院。10余年幼教经历,现任芬爱(FunAcademy)中国教研行政总监。曾任文莱中华中学幼儿园园长、知名国际幼儿教育机构园长/总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哟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芬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