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量,数学存在于生活中,音乐节拍里,文学作品中也有五言、七言,日常物品中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数学不是冰冷冷的数字,是丰富的,是各种各样跟我们生活相联系的数量。
4-5岁的孩子开始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感兴趣,但是小宝宝从感官方面让他触摸、感受他喜欢的物品,这是从量的概念的开始。
孩子是开放的,只要是他能力范围的,他都会接受,目前我们很多早期数学的教法是不正确的,不能过早的灌输抽象数学概念,认数字,而是用感觉去感知长短,重量,大小。孩子的数学种子,将从此被种下。
在有了二胎之后,大宝有情绪波动是一种常见的情况。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让大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小宝宝,爸爸妈妈照顾大宝,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大人忙碌于同时照顾两个宝宝,常常会导致忙碌、烦躁的局面。那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打湿袖子这种小事只是压倒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宝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家人,所以此时是危,也是机。让他感受怎么参与到家庭的变化中,让他加入帮助,感受到一家人是一体的,而不是认为他是来捣乱的。
比如袖子打湿了,“没关系,我们去找衣服”。衣服在哪儿,怎么换,湿衣服放哪儿,等等,你看又学了一个新本领,将来你来帮助妈妈来教弟弟/妹妹,好么?谢谢你,你太让我骄傲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妈妈们一般温柔但不够坚定,爸爸一般坚定但不够温柔,所以都觉得对方是错的,因此会陷入彼此更正的漩涡,怎么办呢?
建议每个家庭可以举行家庭会议,重点呢要统一哪些规则是需要坚持的,以及孩子犯错误的自然后果是什么,因为讲道理对孩子是无效的,要有感受,承担自然后果。当孩子把不吃的东西丢在地上时,要知道她怎么拿起来,丢在垃圾桶里,这些细节都是要指导孩子的,一次做不到,就10次,甚至更多,孩子在不断地示范中,就会知道正确的怎么做。
简单来讲,就是爸爸妈妈要统一好,然后遇到问题时就坚持。
很多时候孩子会用情绪来影响家长,那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把TA的情绪表达出来,然后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坚持,同时还可以跟孩子讨论提醒几次可以做到,如果孩子说3次,那么3次之后我们就平静地说:你必须这么做了。
这里面要注意的是,这个规则对全家人都是公平的,不能只要求孩子做到。
爸爸妈妈相处的过程中想要帮助对方缓解情绪,可以了解对方的爱的语言。妈妈的否定可能会让爸爸觉得他不应该管,这会让爸爸不能认同,而爸爸在发火的时候可能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绪强度有多大。结果让孩子只注意到了爸爸的情绪,而没有注意到规则。所以先通过家庭会议,达成一致后,在进行孩子问题的处理。
如何进行家庭会议,大家可以网络搜索:正面管教家庭会议流程
了解对方爱的语言可以网络搜索:爱的五种语言测试(男生版/女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