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正文
结构质量
是幼儿幸福的基础;
过程质量
是幼儿幸福的核心;
结果质量
是幼儿幸福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儿童幸福
是幼儿园质量建设的基本目的
幸福是教育的目的。
儿童幸福是幼儿园的灵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幼儿园是幼儿的乐园,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幸福生活的场所,幼儿园质量建设的根本目的就应指向儿童幸福。
儿童幸福使幼儿园
质量评价具有真正意义
幸福的儿童才能实现生命的健康成长。
-
正如有的孩子喜欢吃糖果,但是吃糖多了不仅不能带来益处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
有的孩子喜欢把别人推倒,损害他人获得快乐,这也没有任何成长价值,只能带来发展障碍。
儿童幸福是家长幸福的保障。
儿童幸福是幼儿园发展的动力。
儿童的幸福取决于幼儿园宽松、温馨、丰富、适宜的环境,取决于专业、投入、稳定、幸福的教师,取决于良好的家园互动。
儿童幸福国家不输。
每个人都要经历儿童阶段,是儿童创造了成人,儿童阶段应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幸福的儿童才能健康成长,才能为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儿童幸福是
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出发点
■ 结构维度:
主要包含园舍、设施、材料、教师等要素,这些要素又可以分为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
物的要素:
包括园舍环境、活动场地、玩教具和图书、生活设施等,这些要素是幼儿幸福生活和学习的物质基础;
园舍位置和质量、活动场地的大小、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生活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幼儿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性质。
人的要素:
包括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等,人的因素特别是教师结构质量是幼儿能否幸福的关键,每班幼儿数量、幼儿分班形式(混龄或同龄)和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工资待遇水平等,都会影响教师的态度和行为。
在物的因素上,要保证幼儿的基本需求并不断优化,但不能鼓励奢侈办园的行为,因为物的因素超过一定的度,不会给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只会带来财政的浪费;
要突出对人的因素的评估,把结构质量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师素质、待遇和师幼比上,要把教师待遇当成一项重要指标,因为教师的质量和幸福是幼儿幸福的关键前提。
■过程维度:
是幼儿园质量评价的核心环节,主要包含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教学过程突出对幼儿学习过程的考察,考察幼儿园教学过程–
-
是否以幼儿为主体;
-
是否关注到幼儿的全面发展;
-
是否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
是否重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特点;
-
是否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活动;
-
是否满足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合理需要;
-
是否创建高质量的“生本课程”(适宜每个幼儿发展的课程)。
最终是看教师教的过程是否适合幼儿学的过程,幼儿是不是在游戏和生活中幸福学习和发展;
对管理过程的考核–
-
要重视民主、宽松、进取的园所文化;
-
要重视幼儿园员工的职业幸福感和满意度;
-
要重视家长满意度的考核;
虽然员工和家长满意度高,并不一定说明幼儿园质量高,也可能是幼儿园迎合员工和家长需求而牺牲幼儿幸福的“回报”;但是员工和家长满意度低一定说明幼儿园管理存在问题,要么管理质量整体不高,要么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结果维度:
是幼儿园质量评价最后一环,包含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家长发展、社区进步等。
总之,结构质量是幼儿幸福的基础,过程质量是幼儿幸福的核心,结果质量是幼儿幸福的体现,幼儿园质量评价体系应以儿童幸福为指向协调三者关系综合建构。
亲爱的小伙伴: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没有被星标的账号,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 为了保证您能及时收到“优师教研”推送的信息,请您一定要将我们设为★星标★账号哦(如图所示)
如何星标→→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往期好文推荐】 (点击即可阅读) 【0】李季湄:办有文化的幼教,做有思想的幼师! 【1】低声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5】朱家雄:观察、纪录为的是解读儿童,而非读懂儿童! 【6】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7】幼儿园到底都教些什么?这是我看到最好的回答! 【8】张明红:早期阅读是什么?读什么?怎么读? 【9】周兢:如何在游戏活动区域中促进儿童的发展? 【10】叶澜:读懂教师,才能读懂教育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扫一扫 主编 微信 进(全国幼师群)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