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不管是传统的公立教育还是K-12的教学体系,0-3岁的孩子似乎就是一个题外话。在这个阶段,社会普遍的认知是我们需要去寻求儿科医生的帮助,新手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生理方面的发展,比如睡眠、喂养、如厕、动作发展等。在孩子的日常照顾中,人们往往会忽略0-3岁这生命最为重要的前三年的特殊意义。0-3岁孩子在此期间有许多关键的成长里程碑,不仅会有动作、语言大跃进式的爆发,也是认知、社交、情绪、安全感等发展的井喷阶段。而现实中,大多数家庭都是采取老人、保姆或者全职妈妈带娃的方式。谁带,怎么带,在哪里带?这些都是目前整个社会面临的托育困境。
■ 隔代养育则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观念冲突。越来越多年轻父母也意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应运而生的是亲子早教、早期启蒙的市场。但是没有一天的环境浸润,每周的2小时对孩子来说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 母亲照看则过度地将母亲束缚在家庭中,而且需要长久地脱离职场,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妈妈们其实也更容易焦虑孩子的发展。
■ 此外,还有保姆带娃。可是层出不穷的保姆虐待、伤害事件,让人们也不得不忧心孩子和保姆独自在家的安全与健康。
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也已经意识到0-3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现状却是专业的托育机构却屈指可数。就目前来说,0-3岁婴幼儿的托育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全年龄段教育版图中最大的一块缺口。
为响应民生需求,国家政策也逐步对托育市场放出鼓励信号。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婴幼儿照护”的概念,并确定了“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目标是2025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规范标准基本健全,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因此这一年也被业内称为“托育元年”。
但是教育投资者看来,托育的“生意”并不好做。早教机构事故发生率高,合法合规成本高,国内“入托”仍未形成刚需。托育机构在中国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又接受了疫情的冲击,面临着“不营业在赔,营业在赔更多”的两难境地,可以说是又在迈向“日渐凋零”。
夫妇生孩子难,家庭养孩子难、送托难,托育机构办学也难,中国式托育症结何解?
7月9日至11日,我们为“儿童教育创新与实践暨托育论坛”的专场圆桌论坛邀请到了五位资深投资人与园长,让我们一起来看各位专家如何给出解决托育困境的支持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