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全家一起完成一件作品
在罗马湖畔
在书院里
和爱的人一起
这是一份无与伦比的礼物
培德书院家长 | 小北妈妈
培德是一个像家一样的幼儿园、教育馆。
曾经听过一句关于陶艺的话:泥巴在岁月里摔打,终于被你凝成陶的模样。这一天,丁老师鼓励我们大胆去想,她负责教我们实现,我们一家人沉浸在自己的作品创作中。
在这两个多小时里,爸爸没有拿出他的手机来看,非常认真地在琢磨他的杯子,总爱动个不停的小北虽然嘴上不停,但也在认真地制作送给姥姥的礼物。我觉得泥土有一种魔力,它可以做出各种形状,但我却无法预测,放进烈火后,它是否能如我所愿,成为我想要的样子——这有些像我们的人生,大家也可以体验一番,说不定你会有更不同的感受。
它们从窑里出来的那一瞬,我感动了,虽然质朴,但它们都是珍贵的宝贝。我和小北约好了,下一次我们还要一起来创作。
我想做什么?
我想做一个“一家人”,齐齐整整的一家人。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
两家人来到了坐落于罗马湖畔的培德、
走进了丁敏老师这间温暖的陶艺工作室。
丁老师身着一席围裙迎出来,
俨然一位陶作家的工作状态。
质朴的泥土一上手,
就传递着厚重的力量。
在揉泥者的动作中,
泥土从无序而趋于有序,
匆忙的心也越来越安顿下来。
大地,孕育着生命,
创造无数的可能性。
在近距离接触泥土的过程中,
我们去除了平日里,
现代工业带来的浮躁。
▲
小北的爸爸从旁观大家揉泥到最后也加入进来。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共同沉浸在陶艺的魅力中。
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初学者,丁敏老师建议大家采用手捏成型、泥片成型这些容易上手的方法,将心中所想,一步一步成形。
即使本来心中不那么确定的作品,
也一步一步显现出了它自己的样子。
或者,
跟原来料想的完全不一样的作品,
也是一份属于自己的惊喜
花梨原本设想的古代花纹的盘子,变成了画有太阳、罗马湖畔的芦苇、花梨和弟弟的画面。
几天之后,泥胚干了,到了上釉的时候。上釉之前先补水,把泥胚清理干净。
釉烧之后他们会呈现不一样的颜色、样貌,
那是窑炉高温带来的新的生命力。
想到自己即将完成的作品,
大家不禁都有一些小小的激动。
经过道道工序,
花梨一家成品
小北一家成品
“有一瞬间,我想要跟孩子们说,你这个作品还可以怎样怎样。但我忍住了。我不想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作品里那种天真和质朴,正是需要保留的。随着技艺越来越精进,那些东西会越来越少。艺术家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能在技艺精进的同时,保留那些天真和质朴。这些正是最宝贵的。”
当泥土不只是一种材质,
也是一种诠释心灵的语言时,
每个人心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质,
通过陶艺的制作,找到了一个新的出口;
在挖掘艺术潜能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创造;
将无与伦比的瞬间,
亲手塑造成无与伦比的礼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