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心智 明悦性情
点击上方“ 北京启明双语幼儿园”关注我们
专家访谈是什么?
专家访谈是探究课程中重要的探究方法,是幼儿就自己的探究问题向某一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其他的探究方法有实地考察、二手资料、实验等。
说到专家我们也许会想到教授、科学家等,但是在探究课程中,只要是在一方面比孩子了解多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为“专家”。
有些“专家”的专业来自他们的职业,例如我们曾经在“牙齿”项目中邀请过的做牙医的家长;“建筑“项目中邀请过曾在建筑行业工作的人力同事。
有些“专家”的专业来自他们的爱好,例如在“花”项目中来展示茶艺的家长,还有“自行车”主题中爱好骑行的朋友。
专家访谈不仅仅是一次活动这么简单,它的前前后后需要有很多准备才可以让幼儿在专家访谈当天有效的进行学习。有时专家会使用太过复杂的词汇,这需要我们提前和专家沟通;有时,幼儿不会记录,这需要我们组织幼儿提前练习;有时,幼儿在现场忘记了自己的探究问题和专家为什么来,这就需要我们提前提醒幼儿。
“大豆”项目中的专家访谈
在玫瑰园太阳C班“大豆”主题中,幼儿的一个探究问题“豆腐是怎么做的?”引出了一位专家——学生戴知一(小芝麻)的妈妈常女士,她为幼儿进行了示范。让我们跟着他们观摩一次专家访谈的过程吧!
No.1
与专家的沟通
太阳C班的张老师与小芝麻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她们沟通了幼儿的问题,商量了如何给幼儿进行豆腐制作的示范,需要哪些材料和设备等。
No.2
观察记录与提问的练习
在专家访谈的前一天,张老师引导幼儿讨论了“如何记录专家做豆腐的过程”,有的幼儿选择了用纸和笔,有的幼儿选择用相机。张老师又带幼儿练习了“如何提出自己的问题”。
幼儿可以学到什么?
语言 领域 1. 倾听与表达; 2.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
科学 领域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提问能力。 |
No.3
场地的布置
在专家访谈的前一天,大家讨论了一下场地的布置。之前曾有过很多失败的经验,如在一次制作苹果派的示范中,老师们选择了幼儿用于吃饭的桌子做演示,同时幼儿的椅子围成一个半圆。这导致幼儿坐着的时候,视线和锅、盆等容器一个高度,看不见里面的操作。同时坐在半圆侧面的幼儿的视线也被遮挡,最后幼儿都涌到了前面和中间。于是这次老师们决定选择在很矮的地桌上进行演示,为了让专家更加舒适,还找了垫子铺在前面。
No.4
专家的接待
在专家来访的早上,张老师组织探究“豆腐是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的小组进行接待专家的分工:疫情期间,幼儿需要带领专家扫健康码、签到并穿上鞋套。到了楼下,幼儿却有些生疏,忘记了自己的分工,在提醒下王梓筠走向了专家,按流程请专家扫了健康码。
幼儿可以学到什么?
社会 领域 1. 愿意与人交往; 2.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3.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
No.5
聆听和记录专家的讲解
专家到了之后,张老师首先重申了规则,幼儿需要通过纸笔和相机来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除此之外,如果有问题需要举手。专家开始了豆腐的制作,幼儿都看着半圆中间地桌上的豆浆机。
幼儿兴奋起来,开始不断的分享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我看到豆子飘起来了。”有的说:“好多豆子。”孩子们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记录。
活动进行了半个多小时,但是幼儿一直都维持着关注。他们不断地记录,有些地方不方便用绘画进行的记录,便让旁边的老师写下来。
终于等到豆浆煮开,专家将豆浆倒入筛子将进行过滤,点入内酯,然后放在了一旁。
从户外活动回来以后,豆腐已经凝固了。教师让幼儿传递豆腐,依次观察。
幼儿可以学到什么?
艺术 领域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
科学 领域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观察与记录能力。 |
部分观察记录
张梓熙观察到了豆子放到水中之后,很快水上就起了泡泡。除此之外,在刀片转动的时候,豆子会跳的很高,不转的时候又会掉下来。她用波浪线表示出了嗡嗡的声音。还记下来豆浆机打豆子时脚感到的震动。她还注意到了豆浆机上有数字。
香香将她的记录纸分割成了几个部分,她观察到了豆浆机中豆子上上下下的变化,还用曲线描绘出了从豆浆机顶部冒出的水蒸气。
邱紫珺记下了正在打豆浆的豆浆机,她对于蒸汽和震动所发出的声音的描绘非常生动。
幼儿可以学到什么?
艺术 领域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
科学 领域 1.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观察与记录能力; 2.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
No.6
回顾做豆腐的过程
在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后回顾和总结对于加深幼儿的印象,帮助他们提升和拓展学习的经验是很必要的。
在专家访谈的第二天,王老师组织了这个探究小组的幼儿对活动过程、也就是他们探究问题的答案进行了回顾。
王老师:豆腐是怎么做的?都需要什么?
尔雅说:豆浆机、豆子。
张梓熙说:还有水。
王老师:是怎么做的,你们可以给我讲讲吗?
孩子们:把豆子倒进豆浆机,然后豆子会飘起来。
王老师:这是怎么做到的?
张梓熙:按这个按钮。
佳佳:会升温!
王老师:升到多少度?
Miku:100度。
王老师:要100度吗?
孩子们:是的,要100度!
王老师:然后呢?会发生什么?
Miku:会发出声音。
王老师:什么样的声音?
这里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王老师:接下来呢?豆腐做好了吗?
尔雅:豆浆做好了。接下来要加入一个东西。
王老师:什么东西?
尔雅:是内酯!
王老师:内酯是什么?怎么用呢?
尔雅:是一种粉末,倒进水里,再倒进豆浆里。
王老师:好的。倒入内酯后呢?豆腐做好了吗?
佳佳:还要放进冰箱。
幼儿可以学到什么?
语言 领域 倾听与表达。 |
社会 领域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
No.7
幼儿对制作豆腐的过程进行表征
探究式项目的第二阶段就是表征。在每次探究后,老师都会鼓励幼儿去表达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这次也不例外。
在备课时,老师们对可能的表征方法进行了预设,认为可以让幼儿尝试制作道具并就过程进行展示。为了让幼儿理解“展示”的意思,老师通过自己制作的水壶道具向幼儿展示了热水泡茶的过程。
王老师:通过我的展示,你们知道怎样泡一杯茶了吗?
孩子们:知道了,放茶叶然后倒水。
王老师:对的。接下来我们要把我们做豆腐的过程也像这样展示给别人看,但是制作豆腐的过程很多,我们需要分工,一人展示一部分。谁想展示哪一部分?可以告诉我!
佳佳:我想展示放豆子,还有加水。
Miku:我想展示豆浆机的声音。
尔雅:我来展示放内酯。
王老师:梓熙想做什么?
张梓熙:我展示升温的过程。
王老师:好的,等下我们来进行彩排。不过现在我们要先制作我们展示用的道具。
佳佳拿来了豆子和水杯。
王老师和张梓熙画了豆浆机。
尔雅画了粉末状的内酯。
幼儿可以学到什么?
语言 领域 倾听与表达。 |
社会 领域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
艺术 领域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
No.8
幼儿和其他幼儿分享他们的表征作品
在项目活动后是幼儿之间分享作品的机会。“如何制作豆腐”小组也带着他们的作品走上了舞台。
尔雅介绍的声音太小了,后来是张梓熙和宛尔雅一起介绍的,两个人的声音混合在了一起。
在他们介绍完后,老师邀请其他孩子提出他们的问题。董芳华问:“豆腐放在冰箱里会冻冰吗?”张梓熙回答:“这是假的!”哲哲问:“为什么要把豆腐放在冰箱里啊?”……
幼儿可以学到什么?
语言 领域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
社会 领域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困惑提出问题)。 |
结束语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专家讲的知识以外,幼儿在整个过程中还发展了多个领域的多种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当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他自己都会说:“我们找专家问一问吧!”这也是我们想要培养的。
在此我们感谢所有来与幼儿分享智慧的专家,你们的耐心和付出让小小探究者走得更高、更远。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
终生成长
”
启明探究课程
启明探究课程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相应的课程内容。为幼儿创造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物质与精神环境,不定期邀请专家入园为幼儿答疑解惑和外出进行考察。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发现问题、思考、研究、获取信息,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让每名幼儿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
优师教研集团2001年创立,共10所连锁园。目前,启明双语幼儿园在园幼儿(包括来自其他国家的幼儿)人数已有3000多名,教职工近700人。
启明在20多年的办园历程中,一直以奉献社会为己任,带着“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一思考出发,以“培养未来优秀公民”为目标,积极用有前瞻意识的教育引导孩子,在他们的心目中种下对人类对地球对未来的关注。我们真切地认为只有关注人类关注未来,才能更好的理解今日,才能使个人的成长轨道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才能明智的选择人生的道路,不陷落在狭隘的纯个人的天井中。
微信公众号
北京启明双语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启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