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培养活泼泼的中国娃
《中国教育报》名园现场会活动纪实
金秋十月,橙黄橘绿,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鼓楼幼儿园迎来了《中国教育报》名园现场会。2021年10月27日上午,由中国教育报主办、江苏省“活教育”思想研究所、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承办,以《“活教育”—培养活泼泼的中国娃》为主题的名园现场会顺利召开。
中国教育报蔡继乐副总编、中国教育报江苏记者站赵建春副站长,南京市教育局戴兴海副局长、鼓楼区教育局周斌副局长,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国际交流所尹坚勤教授出席了会议。
走进故居,见证“活教育”的孕育
凝望小园子里的汉白玉雕像,与会代表们一起走进被誉为幼教“朝圣地”的陈鹤琴故居。1923年,怀揣着教育理想的陈鹤琴留美归国,在自家的客厅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验和行动研究为方式的幼儿教育研究中心——鼓楼幼稚园,开启了中国第一次幼儿园课程改革之门,草拟了中国第一部幼稚园课程标准,使之成为孕育“活教育”最早的摇篮。
故居中每一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每一本悉心珍藏的原版书籍、每一份视若珍宝的原始资料……这些珍贵史料在生动详实的讲解中如同电影一般展现于眼前。一同参观的幼教同行们在此了解鼓楼幼儿园的办学历程,感受百年老园的历史变迁,领略“活教育”的深厚内涵,充满对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敬仰与向往!
“十朝古都,钟灵毓秀。南京鼓幼,建园百年。”“一切为儿童”的教育理想在庄重而坚定的声音中穿透云霄,回荡耳畔。在老师们饱含深情的朗诵中,名园现场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纪秀君主编主持了会议。
会议主持人 纪秀君主编
专家报告,解密“活教育”的精髓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留美归国后将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经过改革创新与长期的教育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思想结晶,是近现代中国幼教的理论瑰宝。鼓楼幼儿园牢记陈鹤琴“一切为儿童”的嘱托,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幼教道路为办园宗旨,坚持建园之初就形成的科学实验的研究精神,守牢“活教育”的文化根基。
在现在的鼓楼幼儿园,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得到一代代传承,幼儿园处处都是孩子们的游戏场,他们从大自然中找素材,变身”建筑师””厨师””设计师” …… 在游戏中发展能力。
欢乐游戏场▼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究竟富有哪些内涵?鼓幼人是怎样坚守一份初心,坚持不懈地开展科学研究?国家督学、鼓楼幼儿园崔利玲园长以”寻根、守根——办有灵魂的幼儿园”为题,从文化传承的视角,介绍了陈鹤琴创办鼓楼幼稚园初期至今开展课程实验的历程。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 这是陈鹤琴先生《教学的十七条原则》中的内容。崔利玲园长说起了从 1988 年起开始的第四次课程实验,让大家了解单元课程建构的历程,及课程蕴含的理念,从中感受百年鼓幼对陈鹤琴”活教育”的传承与坚守、实践与创新。2014 年,鼓幼的成果“单元课程的实践建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获国家级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督学、鼓楼幼儿园 崔利玲园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视,在“幼儿教育回归陈鹤琴”“让中国幼教更中国”的呼声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幼教同行关注、学习、研究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从专家视角,以《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为落脚点,帮助与会代表在陈鹤琴教育思想中找到了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理论依据。他指出,陈鹤琴先生幼稚教育思想的诞生向科学化、本土化、系统化的方向转变,“活教育”的本质是从儿童出发,倡导追随儿童,倡导让儿童通过自发主动的行动来学习,他认为陈鹤琴提出的“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与现今倡导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不仅紧密相关也十分契合,陈鹤琴教育思想对我国近现代的教育改革做出了伟大贡献,更是推动了教育科学化的发展进程。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虞永平教授
沙龙研讨,追寻“活教育”的教师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中心,鼓幼创立至今名师汇聚。沙龙研讨围绕着《小园子里的大人物》一书娓娓道来,在“社会生活”“研究精神”“课程实验”和“守正出新”的关键词中,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尹坚勤教授带领着鼓幼课程改革的亲历者们,共同挖掘和讲述着小园子里“科学实验”的故事。
沙龙研讨围绕“‘活泼泼的教师’–科学实验研究精神的召唤”,以研究成果《小园子里的大人物》为核心,以“社会生活”“研究精神”“课程实验”和“守正出新”为关键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尹坚勤教授通过现场访谈江苏省特级教师陈静书记、何凯黎副园长,以及两位研究生田杰、张新芳老师,共同挖掘和讲述着小园子里“科学研究”的故事,帮助与会代表了解鼓幼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一代代的传承与超越,让鼓幼处处弥漫着研究的味道。
张新芳老师以“社会生活”为关键词,讲述了张宗麟先生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基地工作的事迹。他作为中国幼稚教育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教师的第一人,将科学实验的研究精神贯穿一生,他主张“社会教育思想”,注重将幼儿的课程、生活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这正是鼓幼的单元课程坚持“以社会生活为主线”,强调“走出校园,生活在前”,挖掘社会资源,关注社会事件,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根基。
“活教育”主张教师热爱儿童、了解儿童。田杰老师正是从鼓幼第一位特级教师闵传华老师的教育成长卡片中近距离的感受到“研究精神”的召唤。闵老师的观察记录从不同维度用文字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儿童形象,这是成长发展的智慧网,更是因材施教的动态图。基于观察,她提出“儿童在前,教师在后”,主张儿童主动学习。闵传华老师对“科学实验”研究精神的传承激励着一代一代的鼓幼老师们学习活教育、坚守活教育。
钟昭华先生被誉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最忠实的执行者、研究者和创造性的发展者。从钟先生在鼓幼参与课程实验的两个阶段中,省特级教师陈静书记深受其研究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影响,回顾了自己参与“课程实验”的经历和感受。作为参与的第一个国家级课题,《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让陈静书记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思考“研究”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意义和价值,她表示“我们就是在这样开放、自主的研究氛围里不断成长”,同时她指出自己作为鼓幼第四次课程建构的亲历者,在课程实验的过程中不断领悟着陈鹤琴提出的“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教师精神。
鼓幼的课程实验自1923年至今已有百年,鼓幼的实践者们坚守“活教育”的根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历经了30余年的单元课程研究于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成果的背后是先驱者的智慧,是继承者的奋进。省特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对象何凯黎副园长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重点围绕主持的江苏省 “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百年鼓楼幼儿园本土化实践叙事研究》,梳理分析了1988年以后对鼓幼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关键核心人物,如姚稷姗老主任、徐惠湘老书记,其中她以鼓幼现任“掌舵人”、课程改革的先行者、“活教育”思想的继承者崔利玲园长为新的研究对象,分析介绍了其坚持对陈鹤琴、对“活教育”、对鼓幼开展的科学研究,引领鼓幼守正出新、守正创新的研究历程。
实地参观,饱览“活教育”的麦田
下午,与会代表们来到坐落在扬子江畔的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作为鼓楼幼儿园“大麦田”的一份子,江北分园始终不忘初心,以“活教育”为文化之根,营造活泼泼的校园,培养活泼泼的儿童。
江北分园史莉园长带领幼教同行漫步在充满童趣的“老山森林”“小小健康城”“扬子江畔”和“鼓楼街”里。三场一馆中孩子们的创作彰显了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的实践图景,也串联起了鼓幼从鼓楼出发、跨江发展到江北办学脉络。
参观进行时
实地参观,饱览“活教育”的麦田
陈鹤琴在《论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一文中提出:“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布置环境以充实儿童的生活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资料。”因此,在单元课程建构中,强调利用环境资源;强调“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强调儿童的主动学习;强调教师对儿童的观察。
朱水莲副园长在《对话儿童——打造“活教育”的游戏场》中呈现了鼓幼自1983年以来“重拾游戏精神,建设高质量的游戏场”的实践研究历程。这一研究持续了三个阶段,先后解决了儿童学习方式单一化、环境空间恒常化以及儿童在环境中客体化等难题,探索出支持儿童可持续发展的、回归儿童文化的环境创设实践样态。
朱水莲副园长汇报实践内容
在环境创设中,鼓幼教师始终坚持“幼童本位”和“游戏精神”的理念。蔡轶平老师在《小地台,大变样》课程故事里,动态地呈现了教师尊重儿童游戏权利,“将教室还给儿童”的环境创设过程。从中与会代表们了解到“小地台”作为班级活动室中的建筑结构,因其错落的地势与其他区域之间形成了天然的区隔,老师们赋权孩子,引导鼓励孩子们针对这一独特空间,通过计划、讨论、操作,解决了空间布局、材料存储等一系列问题,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收获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个性化的游戏需求,打造了差异化的游戏空间。
蔡轶平老师分享课程故事
“儿童观察”和“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渗透在鼓幼教师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李炜老师捕捉到孩子们因为早晨“谁先到”而引发的争论,以“签到台”为抓手,开展自主签到环节,激发他们参与环境调整和改变的愿望和兴趣。教师从“观察”出发,聆听和发现孩子的实际需求,追随儿童思维和行为的变化,利用环境和材料支持儿童表达个性化的观点,让小小的签到台在一个月之内发生了三次变化,不仅激活了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的意愿,还激发了儿童各领域的深度学习。
李炜老师分享课程故事
扎实的研究和鲜活的班级故事,生动呈现了鼓幼教师追随、支持儿童与环境互动的探索过程,看到了鼓幼人践行“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的坚定身姿。
诗朗诵《小园子里有温度的教师》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海英教授对活动做出了精彩点评。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海英教授
她指出,今天的名园现场会为大家展现了“活教育”滋养下“活泼泼”的孩子,展现了用“生命激活生命”的模样,是激活生命的现场。这里的“激活”,是儿童用生命激活着教师,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让教师做角色的减法,做责任的减法,将这一方天地与儿童共享,激活了教师的生命力和专业性;这里的“激活”,是教师进一步对儿童的激活,孩子们在这个小园子里创造着奇迹,也鉴赏着他们的奇迹,他们成为小主人、成为环境的设计师,更成为小小公民,展现着他们自我能量的激活;这里的“激活”,是儿童激活他们的同伴,展现着儿童激活儿童,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在小园子里成长。这里的“激活”,是教师激活教师,教师赋能教师,体现着鼓幼对“活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体现着生命的持续点燃。
线上学习,感受“活教育”的魅力
本次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南京市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园、全国活教育共同体、长三角“活教育”实践与研究联盟、以及众多幼教同行在线共计15.8万余人次收看了现场直播。
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最重要的是生命的需求,教育就是让儿童在“活泼泼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充实,不断生长。陈鹤琴在《活教育的理论》中谈活教育的十个特点,其中就有“活教育的中心是儿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儿童就是能动的核心。学校的一切中心活动是为儿童”“儿童在慈爱的气氛中成长”“我们看到儿童活泼可爱,他们忙碌的工作,快活地游玩”等憧憬,现在的鼓楼幼儿园何尝不是如此呢?
鼓楼幼儿园是幸福的花园和乐园,孩子们在充满支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做事,做符合他们兴趣需要的事、做适合天性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做能感受到挑战的事,从中获得自信、满足,获得成长、快乐!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续写中国“麦田”的故事,是鼓楼幼儿园永远的责任!
向上滑动查看各大媒体报导
现场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