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进行蚕宝宝的
生长过程科学教育活动中,
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认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课后他
们还会去科学角主动的观察蚕茧是什么样子的,
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
量一量茧
的长度和宽度,
拿着茧摇一摇,
对着光亮照一照,
想看看里面的蚕是什么样子的,
许多孩子还会问老师有关抽丝的许多问题,
因此一个充满着丰富科学价值和教育
价值的活动而产生,
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
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
实践、
交流,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动
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欲望。
二、活动目标
1
、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
、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丝的长度。
3
、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三、活动准备
1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蚕茧,一杯热水,小苏打,小竹条,几种绕丝的工具:
纸筒、缠线板等
2
、有关养蚕知识、抽丝录像、真丝织物图片()
3
、已有蚕宝宝的生长的知识经验
4
、丝巾一条,几种绕丝的工具。
5
、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一)了解蚕丝的作用
1
、出示丝巾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说说这条“丝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猜想)
2
、教师总结
这条丝巾是这种叫蚕丝的材料纺织而成的
(出示蚕丝)
,
蚕丝是一种优质的
纺织原料。
2
3
、蚕丝还可以做什么呢?
①幼儿猜想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②幼儿再次回答:蚕丝可以做领带、衣服、被子等。
(
点评:
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知道蚕丝的作用,
以及蚕丝在纺织行业中的重
要地位。激发幼儿学习抽丝的欲望。
)
(二)交流讨论蚕丝的来历
1
、谁知道蚕丝怎么来的?
幼儿回忆已有认识:蚕丝是蚕吐出来的。(蚕茧只是蚕蛹的保护体)
2
、观看有关养蚕图片
3
、教师总结
(点评:展现幼儿关于蚕丝、蚕茧的已有认识。激励幼儿思考蚕丝的来源。)
(三)、抽丝活动
(
1
)、观看录像,初步了解抽丝方法
①想一想人们是怎么把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呢?
(幼儿猜想抽丝的方法并实
践)
②)
小朋友讲了许多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方法,
蚕茧究竟是怎么变成我们
所需要的蚕丝的呢?(观看录像)
③请幼儿说出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教师总结:
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摘乱丝——制溶液——浸泡—
—挑丝头——抽丝。我们把对蚕茧进行处理变成丝这个过程就是抽丝的过程。
(点评:
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
幼儿的想法很多,
同时让幼儿有尝试的
机会。
通过交流环节,
展示幼儿对于蚕丝的已有认识和抽丝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
教学展现关于剥茧抽丝方法。)
(
2
)、指导幼儿抽丝
今天,我们就一起当一回抽丝工人,我们来抽丝。
具体方法: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学习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①摘乱丝
(看完录像)
问:
看完录像,
现在谁来做个小老师,
向大家介绍怎样摘乱丝?
(个别幼儿操作)。
3
②制溶液:是将小苏打浸泡在热水里。
这个溶液是小苏打溶液。
这个溶液内小苏打的含量不同、
溶液温度高低都将
影响蚕茧抽丝效果。
由于温度比较高,
所以热水就由老师来倒。
等会在操作中我
们必须要注意安全,别被烫伤了。
③浸泡:
让蚕茧浸泡在热水里充分浸泡,
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蚕茧压入水中
(出
示图片),直到蚕茧表面有一些绒毛出现为止。浸泡时间大概为
1
分钟。
④挑丝头抽丝:
师:
当我们挑丝时发现有好多条蚕丝一起粘在上,
此时,
就需要我们把蚕丝
进行整理,并找到丝头。有什么好的方法?
①幼儿自由发表抽丝挑丝头的方法,并作好记录
(用表
1
)
②请看整理蚕丝的录像。
(利用录像,
细致地指导幼儿掌握剥茧抽丝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让幼儿通过
看录像再来描述抽丝各个环节的方法,
避免了教师满堂灌的形式,
体现以幼儿为
主体的教学,提高了幼儿参与该环节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
(
3
)、幼儿示范抽丝
学会找丝头抽丝了吗?老师这里刚好还有一个浸泡好的蚕茧,
谁来试试找出
丝头,请幼儿来做。
(通过让幼儿示范抽丝过程,暴露幼儿在接下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进行纠正。为接下来的全班性抽丝活动打下技术基础。)
(4)
、指导缠绕
当我们找到丝头以后,
我们要将丝线粘在绕丝的工具接着开始缠绕。
(幼儿
说一说自己猜想缠绕工具,并作记录。
用表
2
)
(点评:引导幼儿掌握科学的抽丝方法,为接下来的抽丝做准备。)
(
5
)幼儿小组抽丝活动
。
1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抽丝吧,但老师有一个几个要求:
①比一比哪个小组抽的好、抽的长;
②安静操作,当响起活动停止;并在声中整理材料。
2
、幼儿操作,并做记录,教师指导操作方法。
4
(活动要求是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完成规定的任务,更有助于培养幼儿耐心、
细致的科学探究习惯。)
(四)交流各小组绕丝工具与挑丝的方法,知道几种缠绕工具的好处与坏处。
1
、大家都把丝抽了出来了,但是大家缠绕用的工具不一样,请每个小组介绍本
小组的工具,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幼儿讨论原因)调整自己的记录。
2
、请每个小组介绍挑丝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并调整记录。
3
、教师总结
我们的抽丝还真得离不开耐心、细致。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
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一般的蚕茧长度都在
1000
——
3000
米之间往往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抽完。
古代人们为了解决抽丝时间长的难题,
他
们创造了各种抽丝机器。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引导幼儿对自己活动的反思让幼儿更加关注自
身在科学研究中的表现,
有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与意识和提高幼儿的科
学素养。)
五:活动延伸:
1
、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2
、相关知识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
3
、鼓励幼儿到科学角继续学抽丝的方法,探究抽出好丝的方法。
4
、
要求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查阅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的有关资料
,
了解丝绸之路
的由来。
(
评析:首先,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了一个富有探究性的学习
环境,为幼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其
次,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紧紧把握材料、探索、问题这三者间的双向流动,以开
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围绕“抽丝”不断地探索、操作、观察、研究,
鼓励幼儿多角度地提出问题,
交流发现,
并通过向同伴学习的途径获取和积累经
验,大大满足了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我们来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