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大自然,快乐共成长
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
大自然广阔的空间为幼儿
提供了尽情奔跑、自由游戏的场地。
风清气爽,万物可爱,
让我们将课堂“搬到”大自然,
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感受绿色的味道。
桑普森(Scott D. Sampson)在《与孩子重回自然—如何在大自然中塑造孩子的身体、情感和认知》一书中告诉我们,与大自然建立联结可以从感知身边的自然环境、形成与居住地的情感纽带,即“恋地情节”开始。
虽然疫情让我们暂时无法走出幼儿园,进入社区和公园进行户外自然教育活动,体验大自然的环境。
但是大一班小朋友和老师们一颗向往大自然的心使我们萌发了亲近自然的教育契机,带领儿童从探索身边的自然生态、身边的动物和植物本土化的自然教育活动,走进自然世界。
根据自然教育理论,老师将导赏活动的基本步骤分为四步:观察体验、指导、表征、分享。
#观察体验:将儿童带入真实的自然环境,鼓励儿童观察,体验。
#指导: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引导儿童观察、体验。以提问的方式支持儿童思考。
#表征:儿童用图画的方式将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表达出来。
#分享:儿童借助自己表征的图画,向其他儿童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这既是一种共同学习的过程,也是儿童整理自己的语言和思维逻辑的过程。
儿童的观察体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两个步骤是合二为一的。
活动策划:龚老师
活动实施:大一班
场景一:薄荷
第一站:幼儿园一楼香草花园。
香草花园生长着一丛一丛的薄荷。老师让孩子们每人摘一片薄荷,摸一摸感受薄荷叶的质感,放在鼻子下闻一闻感受薄荷独特的香味,再把薄荷叶多次对折和揉搓几下放在鼻子底下嗅闻。
前后两次闻到的薄荷味道有什么不一样?
第二次薄荷的味道更浓了。
你的嗅觉真灵敏。揉搓后薄荷叶的香味物质就更容易挥发出来,所以香味更浓了。
以后有机会我们还可以相办法把薄荷里的香味物质提取出来,做成香水哦。
薄荷还有什么用处呢?大家来说一说?
薄荷可以用来做成薄荷茶,我妈妈就做过。
那我们也来试一试做薄荷茶吧。老师现在摘一些薄荷带回教室,我们一起来做薄荷茶。
场景二:水蒲桃树的花托
观察完薄荷,继续往前走。不经意间一名小朋友举起一个奇怪的东西给老师看,问这是什么?
老师和小朋友们抬头望上头顶,大家正在站在一棵水蒲桃树的树下,果树刚开完花,这是掉落的花托。
你的观察力真好,老师刚刚都没有发现呢。大家抬头看看这棵树,那儿还有没有掉下来的花,是不是和你手中的东西很像啊。这是水蒲桃树掉落的花托。
大家觉得它像什么呢?
我觉得像陀螺。
它像长了一条长尾巴。
水蒲桃树开花后就会授粉,没有授粉的花就会掉下来。树下应该还有很多这样的花托,大家都来找一找吧。
孩子们收集了很多这样的花托,并像珍宝一样小心地收藏起来。不禁回忆起大家在小时候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许多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甚至无用之物,在儿童心中就是了不起的宝贝,这些自然物不仅是儿童的童年回忆,也是他们与自然联结的中介物。
反思:自然的环境多样性决定了自然观察总是充满了惊喜和意外,而儿童是天生的观察者和学习者,他们能够主动发现新奇的自然物。
场景三:簕杜鹃
继续往前走,老师和小朋友们来到一丛正在盛开的簕杜鹃前。
我们来观察一下这棵植物。地上有许多红色的花大家可以捡起来看一看、摸一摸红色的地方,然后告诉老师你觉得它是叶子还是花?
我觉得它是叶子,因为它有叶脉和叶子长得一模一样。
你的理解太棒了,植物红色的部分是变异了的叶子,所以它有一个名字叫叶子花。大家数一数红色的叶子有多少片?
有3片。
是的,它的形状还是三角形的,所以还有个名字叫三角梅,它是深圳市的市花哦。
孩子们表征中出现的三角梅
上面是簕杜鹃的花,儿童抓住了簕杜鹃的主要特征由三片三角形叶子组成的花。
场景四:风铃木的种子
老师和小朋友们来到一棵树下,在树下发现了许多像碎纸片一样的某种植物的种子。
大家看,这是这棵树的种子,我把它抛向空中,它就会随着风飞得很远,大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种子传播方式吗?
这是风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我在一本书里看到过。
是的,这就是风在帮助种子传播。这棵树是风铃木,在春天的时候会开出美丽的粉色的花,现在已经结果了。
场景五:蒲公英
在风铃木的不远处的草丛里长满了蒲公英,蒲公英的顶端伫立着一个个白色的小绒球,老师摘下一个小绒球,用力一吹,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
老师告诉孩子们,蒲公英也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大家一起来帮助它传播种子吧,蒲公英妈妈会感谢我们的。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去摘蒲公英的白色小球,然后鼓起腮帮用力吹。
反思:吹蒲公英的种子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探索,通过这种体验,儿童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自己在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相信蒲公英种子飞舞的画面一定会成为孩子们脑海中美好的记忆。
场景六:围观给植物浇水
老师继续往前走,却发现孩子们没有跟上,转头一看,原来孩子们在围观园丁伯伯用水管在给植物浇水。老师也站在孩子们身后,静静地看着。
任何大人们认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孩子们看来就是那么新奇有趣。
场景七:水池和金鱼
接下来,老师和小朋友们来到了幼儿园里的小水池边。水池里有10条小金鱼,还种了睡莲。
大家请围在水池的护栏前,身体不要超过护栏,注意安全。
大家可以数一数有多少条小金鱼?
还可以选择一条自己最喜欢的小金鱼,给它起个名字。
我喜欢那条有黑色斑点的小鱼,我想给它起名叫小木头。因为它有黑色的斑点像块木头。
我喜欢金色的那条,叫他花花还是小美比较好呢?
幼儿们在水池边待的时间最长,有的小朋友把树叶放入水中,想喂给小鱼吃;有的小朋友把手伸进水里,轻轻摇动,水波泛起一圈一圈的水波纹,似乎是想用这种方式与小鱼交流;还有的小朋友在耐心地数有多少条小鱼,但是小鱼游来游去总是数不清楚。
场景八:表征
老师这里放了纸和夹子,还有笔,大家可以过来领。请小朋友们找个舒适的地方坐下来,把今天看到的动物或者植物画下来。
左右滑动欣赏更多照片
场景九:制作、品尝薄荷柠檬茶
回到教室后,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了薄荷柠檬茶。找一个保温瓶,放入刚才摘的薄荷叶,再放一片柠檬,最后加入温水。
稍等片刻,薄荷柠檬茶做好了,孩子们都拿着杯子围了过来纷纷想品尝薄荷柠檬茶的味道。
最后,老师和小朋友们围坐成一个半圆形,由孩子们自愿来分享自己今天看到的自然世界。
反思:第一次在幼儿园内尝试这种自然导赏活动,老师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和规划。
#第一,要用大班儿童能听懂的语言。
#第二,不以讲授知识为目的,而是帮助儿童观察,体验为主。
#第三,提前踩点,对要观察体验的动植物做到心中有数。
在实践过程中,老师感受到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活动中得到了展现,知道了开展这样的自然导赏活动是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同时通过许多体验式活动,让幼儿与自然的联结更紧密了。
孩子们在这次移动的大自然课堂上,
收获了满满的成长,
一张张照片记录着
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美丽瞬间,
这不正是在发现自然,发现身边的美好吗?
文稿 | 龚方刚
排版 | 廖锦卉
初审 | 穆文敏
终审 | 王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