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大班科学活动:玩纸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大班科学活动:玩纸-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设计意图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往往会以幼儿对于具体事物的认识、探究作为活动的切入口。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蕴含着教育的价值。当大班幼儿邂逅生活中常见的纸,我们不禁期待,他们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

活动目标

1. 了解不同的纸、不同的纸形在自然掉落中的动态特点,有观察的兴趣。

2. 学习用相应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相同大小、形状的餐巾纸和卡纸。


活动流程

一、分享玩纸的经历、经验

师:小朋友们之前玩过纸吗?你们是怎么玩的?

二、观察并描述餐巾纸和卡纸在自然掉落中的行动轨迹

1. 观察餐巾纸和卡纸的外部特征。

引导幼儿描述两种纸的特点,如质量、软硬程度、纹理等的不同。同时,关注两者的大小和形状是一样的。

2.认识自然掉落(自由落体)。

(1)交流、分享,初步认知自然掉落。

(2)讨论、梳理自然掉落的基本操作注意点。

师:如果想让纸片自然掉落,我们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手举高,不要给纸用力,轻轻松开手)

3.幼儿人手一小张餐巾纸,进行自然掉落。

师:餐巾纸在自然掉落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4. 幼儿人手一小张卡纸,进行自然掉落。

师:卡纸在自然掉落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和餐巾纸比,有哪些相同或不同?

三、操作、验证自己或同伴的观察结果,并尝试解释

1.将餐巾纸和卡纸放在一起,进行自然掉落。

师:在接下来实验时,你们要验证之前小朋友分享的观察结果,还要思考同样大小、形状的餐巾纸和卡纸,它们自然掉落时会不会一样。

师:怎么样才能够保证两种纸自由掉落时的公平?(引导幼儿猜测自然掉落的结果,并注意操作前将两张纸放在同一高度、同时松手等)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实验结果,并进行验证。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解释原因?(当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后,询问其他幼儿是否有相同的发现。鼓励幼儿验证他人的发现,或者对他人的发现提出质疑)

四、观察同一张变形后的卡纸在自然掉落中的行动轨迹

1. 幼儿操作,感受纸的形态变化对自然掉落的影响。

师:拿出卡纸,折成小方块,让它自然掉落,再去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2. 尝试用已有经验来解释观察结果。(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相同材料和质量的两个物体在自然掉落时,单位面积越小,下落速度越快)

师:同一张纸经过折叠之后,自然掉落的结果为什么和之前不一样?说说你的猜测。

五、活动延伸

1. 幼儿可再拿一张卡纸进行变形,再和小方块比较谁快谁慢,试说理由。

2.教师出示解释空气阻力的图谱,介绍相关知识。


活动反思

一、保护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学习兴趣

为什么会选取玩纸作为活动的主题?幼儿科学领域学习的常态不是穿着实验服,戴着护目镜,在实验室中搞实验的样态;也不一定需要借助各种高科技的魔力,幼儿才对科学学习有兴趣。在幼儿的眼中,草地里的石头和树叶,追逐时的影子和声音,一切自然的和生活中的事物都是充满魅力的,是可供探索的。教师应该更注重去察觉幼儿对于世界的真实兴趣所在,贴近幼儿的生活选取素材。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常见的纸作为探究的材料。

二、尊重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个体差异

在多次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我园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在解释纸折叠过后自然掉落的速度变快时,往往坚信是纸经过折叠变重了,大班下学期更多的幼儿则会认识到纸是不会变重的,从而对速度加快的原因是纸的重量变化进行质疑,但是依旧会有幼儿不能完全理解纸的质量的守恒。这次活动同样遇到了上述的问题,教师在发现幼儿的问题想去解决的时候,也在思考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幼儿科学活动的学习和成人是不同的,他们有自身的学习规律,《3-6 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说明部分特别强调了“每一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完全不同”。科学活动需要追寻正确,需要引导幼儿贴近世界的客观规律,但是不可以忘

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对所有水平的幼儿一刀切或追求幼儿不能理解的“正确”。

三、顺应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学习方式幼儿的科学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过程决定了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本活动中四次核心交流和讨论的开展都需建立在幼儿的探索活动上。幼儿只有不断地发现纸张各自的特点,如质量、软硬程度、不同的纹理、掉落的快慢等,才会引发新的问题,带来新的思考,推动认知发展。

四、关注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多元智能的发展

“玩纸”科学活动中包含着不断循环的“观察、预测、实验、验证和解释”探究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本次活动中,除了指向具体的科学知识,也要关注带领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这样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与幼儿学会的科学知识相比,会给他带来更多。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不断地帮助幼儿丰富和使用相应的技能。例如,在观察纸的时候,鼓励幼儿运用看、摸、量、闻等多种手段获取纸的信息;在观察到第二张纸时,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寻找其中的相同与不同;在掉落实验前,鼓励幼儿进行预测,尝试说明理由,并通过实验,验证先前的掉落速度的推论。这些科学学习的技能同科学知识一样重要。

活动点评

虞永平教授在《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中谈到如何实现课程的相互渗透时指出:“有渗透的意识、有渗透的习惯、有渗透的能力,是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实施者的重要素养之一。”课程在相互渗透、整合中更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此聚焦本次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可见,教师在活动中灵活运用自身的教与幼儿的学,让活动在“教”与“学”的相互融合中实现课程的整合与实施,是尤为重要且赋予较高教育追求的目标。

1.从幼儿的“学”引发教师的“教”。

理解幼儿视角的科学认知特点,熟知幼儿在大班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能引发教师更为科学化、合理化、个性化建构幼儿科学经验学习框架,优化教学质量,提升课程视野。从本活动中可以发现教师的“教”是基于幼儿的,是立足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的:幼儿的科学是无形之中的经验积累,为此教师借助直接的、具体的观察纸张掉落过程

的游戏经验,引导幼儿感知重力、空气阻力等一系列抽象概念;幼儿的科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整个探索过程教师引发幼儿在纸张掉落“快与慢”之间不断猜测、实验,让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冲突、同化、整合,从而发生认知的改变;幼儿的科学是独一无二的理解和表现,教师陪伴幼儿在活动中趣味模仿掉落的声音、用夸张肢体表现掉落,将“自然掉落”转化为充满想象的游戏表演。

2.由教师的“教”支持幼儿的“学”。

《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同时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是“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活动中教师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发挥自身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对活动内容“纸”极为生活化的选用和后续引发不同领域的渗透,多样的支持性策略促进了幼儿获得更为多元的发展。纵观整个活动,首先教师通过提出递进式的游戏情境引发幼儿摆弄纸张、自然而然地生发相关问题:什么是自然掉落?纸张之间的自然掉落又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公平的对比?自然掉落快慢到底受什么影响?其次,教师提供餐巾纸、卡纸及变形后的卡纸等材料鼓励幼儿自主尝试解决问题,而问题的答案也在一次次的观察、讨论、交流、质疑、反馈中豁然而解。

从以上幼儿“学”的样态和教师“教”的策略来分析和思考课程组织和实施的推进,是渗透的课程,是发展的课程,是幼儿的课程!


视频下载方式:

本文刊登于《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0年12月,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左下角“”即可获得下载链接。

视频提取码:lowu


更多视频内容将陆续在我们的公众平台推出哦!

特别声明:“早期教育”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所有活动视频版权归本号所有,活动视频仅供粉丝下载学习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领域。


策划|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微信编辑|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蔡昊音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成大实验幼儿园

大班科学活动:玩纸-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大班科学活动:玩纸-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期教育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大班科学活动:玩纸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