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实录一:午餐时间,孩子们开始安静就餐,诺用手指拈起菜闻闻后放下,拿着筷子当刀、剑玩起来。“诺,请你好好吃饭,可以吗?”在我的提醒下,诺收起了“武器”。只一小会儿,耳边就有孩子说:“老师,诺把菜弄翻了。”我紧接着提醒他:“诺,去拿纸把桌面收拾干净。”“老师,诺把不吃的菜放我的碗里。”就这样一直到保育老师擦桌子,他仍然玩着筷子,没有吃完自己的饭菜。
分析与措施:我与家长交流得知,家长知道诺不好好吃饭,早饭喂了很多,以至于午餐时孩子仍没有胃口。下午点心时诺吃得很不错,是因为肚子饿了。孩子的吃饭问题一直是让家长头疼的事,为了能让孩子多吃一口,家长追着喂、哄着喂,甘心“出洋相”“丢面子”,最后孩子是吃饭了,却也吃掉了家长的威信。我请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饮食习惯,不要因为自家的孩子比同伴吃得少而担忧,可以让孩子加强运动锻炼促进消化来提高孩子的食欲。
观察实录二:午睡时间,孩子们开始有条不紊地做着睡前准备,如厕、脱衣、叠衣。诺在午睡间找同伴聊天,比划着动画片中的动作。等值班老师喊了,他才跑回活动室脱衣,也不如厕,就躺倒在床上。我走过去问:“诺,你小便了吗?”他这才爬起来往卫生间跑。等我去食堂吃完午饭回来,又碰见他在卫生间。不到半个小时,他已来回跑了几趟。我坐到他的床边说:“诺,从明天开始,请你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睡觉前小便。我知道我的话你能听懂,并且也能做到。如果你做到了,老师会送你大大的拥抱和小苹果贴画,还能获得大家的点赞。”
分析与措施:诺跑来跑去是为了好玩,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却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缺少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源于家长一味地迁就、放任、没有原则。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吃饱穿暖这么简单,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反思总结:诺的诸多问题,与家长在孩子内心丧失威信密切相关。没有威信就没有教育,家长的威信是家庭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颜氏家训》中说:“丈夫言而不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孩子心目中有家长地位和威信是他们接受家长管教和建议的心理基础,一旦家长的权威动摇或者受到“损伤”,孩子就不听话、不配合,很多时间和精力首先内耗在亲子之间谁说话算数的权力较量上,亲子合作因而变得效率低下,双方常常闹得不愉快。在孩子的眼里,家长的教育权威体现在一系列的限定上: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发生的事情是自己乐意接受的,还是不乐意接受的;彼此之间的“势力范围”是怎样扩张和萎缩的,等等。比如,诺在活动中不能全神贯注,家长描述为做做玩玩,粗心大意;对家长的指令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虎头蛇尾,等等。
对家长的教育权威有所认知和探索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成果,至于他们不与家长的教育权威配合则往往是家长自愿“拱手相让”的结果。与诺的家长沟通方面,我的重点是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言行对树立威信的影响,并调整自己的教育态度与方式。由此帮助诺回归正常轨道,期待他有更大的进步。
本文刊登于《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年6月,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微信编辑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孟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