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带娃奋斗史——忆为人母这十年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朗读:陈卓

从学习报考《家庭教育辅导师资格证》至今,已有一年多了,如今我也正式开始了我的“辅导师之旅”。昨天我还把我的两本证(教师资格证和辅导师资格证)摆在一起拍了张“情侣照”,发了个朋友圈——

带娃奋斗史——忆为人母这十年-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一本(教师资格证)赋予我站上三尺讲台的权利,一本(辅导师资格证)赋予我辅导家长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能够同时推进家长与孩子的成长,我的内心无比骄傲。


在辅导各种各样家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勾起我自己育儿的一些回忆。这几日我就想着,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不论好的坏的,与我的朋友们共勉。


2011-2021,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那个粉雕玉琢的“小面团儿”,如今也长成了一个小小男子汉。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女士曾经说过:“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深信不疑的。


如今我儿子正好十周岁,就读小学五年级。我参加过很多的亲子关系课,比如:海蓝博士的亲子关系课、尹建莉父母学堂的学习年卡、爱发脾气训练营、不爱写作业训练营、喜欢买买买训练营、输不起训练营、爱磨蹭训练营、摆脱自卑训练营等等……(除了前两个,后面几个训练营大部分是因为9.9元特价所以参加的。)


说句会被打的实话——在这些课程里,我并不是去寻求帮助的,更多的是看到那么多家长吐槽孩子各种各样问题时,反而觉得:“哎?我儿子好像还挺不错的啊!”说到这儿,我就想说说很多人对我的“误解”。我儿子小的时候,因为很听我的话,经常会被人夸。当然了,我也免不了被人连带着夸奖:“到底是老师,就是会教育。”


在这里我必须再次澄清一遍:“做老师和做家长是两个范畴的事情,二者完全不能混为一谈。”吴谢宇大家应该知道吧?(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他的案子很有名)他曾经考入北大,甚至在人才济济的北大,依旧是个佼佼者。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因为弑母,而被判处死刑。而他的母亲,则是一名中学教师。大家再看看下面这张“自杀危机学生父母职业分布图”:

带娃奋斗史——忆为人母这十年-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教师子女“遥遥领先”。为什么呢?我本人就是一名教师子女,我的父亲是一位高中老师。从小生活在一个教师子女圈子里,压力有多大你们知道吗?教师子女即使后来人生成就一般,但是上学的时候大概率都不差,而我曾经就是同龄教师子女中的那个“学渣”。从小被比到大的生活,真的让我深恶痛绝,也成为我育儿路上的“避雷针”之一。


那么我育儿的“避雷针”之二是什么呢?是我在上班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他们的错误经历,就是育儿路上的“雷”,选择避开它们,我就基本走在了正确的育儿路上。

带娃奋斗史——忆为人母这十年-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那么现在我就来和大家说说我带娃的奋斗史吧!

一、十年前如果你跟我说:“你未来不会打孩子!”,我恐怕会把你当“精神病”。

作为“被父母打大的一代”,我从来不认为打孩子是什么问题。而且我一直也奉行“孩子不打不成才”的理念。以前打孩子打的特别狠,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禁泪水涟涟。


我从孩子两岁左右开始不打孩子的,每当我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别人都惊诧不已——“那么小,你打他干嘛?我们都是从孩子两三岁才开始打的。”对!我就是这么不走寻常路的疯女人。你们能想象,我曾经为了“治孩子”把年幼的他一个人丢在客厅连续哭了一个多小时吗?


就连不打孩子这件事,都是因为我打他打的太多了,最后一次打他时,那个不到两岁的小孩子,没流一滴眼泪……攥着小拳头,恶狠狠的昂头看着我,他当时的眼神可以用“视死如归”来形容。大家知道我那一刻是什么感觉吗?后悔?心疼?都不是。是恐惧。因为这个眼神我太熟悉——那就是我带过的叛逆少年,看向父母和老师的眼神。


我当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两个情景:

1.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个头一米七以上,被我打的跪地求饶——这样的男孩子,完了。

2.一个比我强壮的男孩,扣住了我扬起的巴掌,甚至打回我的身上——我们娘俩,都完了。

从那一天开始,我再也不曾打过他。哪怕我已经气到血压爆表,指甲嵌进掌心掐出血痕;暴跳如雷,吼声贯彻一整条街,我都没有再对他打下一巴掌。


我不知道现在在读我文章的朋友是什么想法,如果还是觉得自己戒不掉打孩子的话,我希望你们想想我的经历,我以前真的是个很极端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做老师这么多年,见过那么多问题学生,我真的不会认识到打孩子打多了的后果有多糟糕。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熊孩子都是惯得,就是打少了”之类的话,实际上就我个人教这么多年,教过的、看过的问题学生,几乎没有没家长被打过的。与之相反的是,很多孩子,在家被家长(主要是父亲)用棍子打,用皮带抽,甚至还有把孩子用皮带吊起来打的……大家能想象吗?


如果你看到这里,会有“啊?那怎么办?难道不管孩子?不批评教育了?”这样的观念。那么你就是陷入了“二元对立”,也就是说“我明明说的是:不打骂孩子,而不是不教育孩子。批评教育≠打骂。”这时候你就要警觉——如果不打骂,你就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话,那我觉得需要被教育的人,是你这个家长。


大家都希望能教育出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对不对?打骂本身就是错误,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就如同用错误的方法去解一道题,又怎么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呢?

带娃奋斗史——忆为人母这十年-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二、言而有信,在亲子关系中异常重要。“中国式逗孩子”好像在国内是个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似乎谁对此反应过激,反倒是不太像话了。所以很多家长因为“抹不开面子”,只好由着他人骗自己的孩子。诸如:“你妈妈不要你咯!跟我走吧!”“你爸妈生了小弟弟(妹妹),不疼你了吧?”……就算得罪人,我也要在这里斩钉截铁的说:“凡是挑拨亲子关系的人,都是坏心眼!不要披着逗孩子玩的外衣,行图谋不轨的事!”所以遇到这样逗孩子的人,不论是谁一定要坚定的予以制止。


在这里也说个我的个人经历。儿子四个月大的时候,我产假结束回去上班。结果孩子奶奶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看着我走,突然和孩子说:“妈妈走咯!不要元元咯!”听到她说这句话之后,我直接脱掉鞋子,走到孩子面前,用非常严肃的语气和元元说:“妈妈只是去上班,两个小时后就会回来,妈妈永远不会不要你!”奶奶知道我这话是说给她听的,而且也听出我的不悦。从那里以后再也没有和孩子说过类似的话。


我这个人比较轴,以前情商也很低,只要我不高兴,说甩脸子就甩脸子,根本不管对方是谁。这三十多年的人生路上,不知道碰了多少钉子,才成就现在的我。但是也正是这种性格,我在很多场合都毫不客气的怼过拿我儿子开玩笑的人。现在回想起来,真想给自己一万个赞。


除了不让别人用欺骗的方式逗我儿子以外,我自己对待儿子有一套原则:“和他相关的事情,绝对言而有信。”答应他的事情,我都说到做到。甚至有些事情过了几天他都忘记了,我依旧会按照约定完成。对孩子言而有信换来的就是孩子对我说的话,基本上都是坚信的。


比如我陪孩子玩,基本上都是全心全意的陪伴,几乎没有被中途打断过,尤其是他小的时候,在游乐场经常从早上开门玩到晚上关门。遇到我必须走的时候,但凡能打电话找其他家里人来换我看着孩子玩,我都不会把孩子半途带走。如果实在不行,我往往会提前半小时左右给儿子“打预防针”:“我们再玩十分钟,妈妈有事,咱们得走了。”他玩在兴头上,当然不愿意走,就会讨价还价:“二十分钟。”我退一步:“十五分钟吧!”他有时候会同意,有时候会坚持二十分钟。不管选择哪个,时间到了的时候,他都有可能出现再央求我延长五分钟或者十分钟的情况。只要他央求,我一般都会同意——因为我的心理预期是半小时。


大家以为我这样做,孩子是变得得寸进尺了吗?完全没有。我儿子从来没有在游乐场躺在地上撒泼打滚不走的情况。最多第二次延时到了以后,我说:“时间到了,我们真的该走了。”他就会依依不舍的跟我离开。当然,难免会出现边走边抱怨今天没玩够的情况。这时候我就会跟他说:“我们改天再来玩,妈妈答应你的事情,一定会做到。”孩子嘛,忘性大,说完就忘了,但是我会恪守诺言,第二天或者下周末继续带他到同一个游乐场玩到爽再回家。


我儿子的“听话”曾经让很多在游乐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眼红不已。经常听到有人跟自己孩子嘀咕:“你看人家,说走就走,多听话!”真的仅仅是因为我儿子“听话”吗?大家可以细品一下我上面的文字。即使到了现在,儿子快十一岁了,有时候他对我说的一些事情产生怀疑的时候,我就会反问他:“妈妈有没有骗过你?”他会思索一下,然后说:“没有。”问题便迎刃而解。

带娃奋斗史——忆为人母这十年-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三、我再来说一个带娃常见的现象吧!大家在游乐场有没有遇到过孩子抢玩具发生争执的情况?以前我也会教育孩子过度谦让。为什么说是“过度谦让”呢?就是有时候明明是我儿子先拿到玩具的,有些比儿子小的小朋友会过来抢走。我也会和儿子说:“弟弟(妹妹)小,先让给他们玩吧!”但是观察思考时间久了,我就会把这个情况套用在社会关系中——成人会因为后辈资历浅,就把属于自己的奖励、表彰拱手相让吗?游乐场是个公共的环境,玩具显然是“先到先得”,可以鼓励孩子和他人一起分享玩具,而不是次次都让出去。


所以我后来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先制止抢玩具的那个小朋友,然后问儿子:“你愿意把玩具让出去吗?”儿子愿意,当然没话说。如果不愿意,我就会再问儿子:“你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这个吗?”如果是愿意的,那皆大欢喜。如果儿子不愿意分享,我就会和那个小朋友说:“对不起啦!哥哥(弟弟)先拿到这个玩具的,他想先玩哦!”一般来说,对方的家长也是在旁边的,只要没看到两个孩子打起来,通常都不会参与进来。所以我从来没有因为孩子“抢玩具”的事情,和其他家长争论过。

带娃奋斗史——忆为人母这十年-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四、正确对待孩子的购物欲望,我的原则是:“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买!”很多家长会纠结要不要买孩子想买的玩具或者其他的物品。我就会劝他们:“只要你犹豫了,不妨就买了,会犹豫就是因为买得起,买不起的,你根本不会犹豫。”还有些家长会跟孩子说:“等你生日的时候,或者等圣诞节、儿童节的时候再给你买。”为什么要等到那个时候呢?孩子这个时候想要,你为何不买呢?你能等到那个时候再买,为何不逆向思维一下——把礼物提前到现在买了呢?


还有家长会说:“那孩子要是一直要呢?”我说:“很简单啊!比如儿童节礼物买到14岁对不对?累计就行。”不差钱的家庭,礼物按个算。差钱的家庭就按照每个礼物多少钱算。孩子想买贵的,把生日、圣诞、儿童节的礼物金攒到一起买也可以。还有就是如果孩子经常要买重复的玩具,家长可以让孩子收拾一下自己的玩具,看看哪些有了,不需要再买。毕竟机会是有限的,用完了以后再想买别的,可就没机会啦!


我家到了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每个月有30元零花钱。这30元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更不会因为表现好坏而增加或者减少。刚开始,他拿到钱就会直接去买价格正好的玩具。后来他发现买回来的玩具自己没那么喜欢,喜欢的玩具又太贵的时候,我就会趁机告诉他:“这个玩具90元,你只需要把三个月的零花钱攒下来就够啦!”一开始他会攒钱,后来他自己居然和我商量,能不能预支三个月的零花钱买这个玩具。(当然,预支这个词是我将他的意思精炼了一下。)


等他一年级的时候,我把长辈给他的新年、生日还有节日红包都给他自己支配了。因为他长大了,有时候难免会想买一些价格比较昂贵的玩具,我是真心舍不得。但是当时看了一个新闻说:有个妈妈花了孩子的新年红包,最后被法院判决归还……我思前想后,与其等到他十几岁了跟我要这么多年的红包,我还不如每年给他自己花了,省的他跟我秋后算账。


一开始支配这么大一笔钱,他也难免会乱花,除了三无产品我不让买以外,其他的都随便他买。但是他的钱花的厉害了,自己也会奇怪,这时候我就会把账目给他看看——让他自己思考哪些买了后悔,哪些不后悔。现在他想买什么之前都会好好的斟酌一下,一般是思考了好多天,才会跟我说想买。我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这些都是财商教育,有了这些实践基础,他未来对于金钱的支配,应该会更有主见。


当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孩子三岁以前,还是尽量别把孩子往商场超市的玩具柜那里带,遇到买玩具的地方尽量绕着走。多多的去户外玩耍,又省钱又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这十年漫漫带娃路上总结的一些常见的亲子问题解决方案,特别是我学习了家庭教育辅导师以后,再回忆这些经历,觉得自己做的还算不错,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方案,于是写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果大家有自己的好方案,或者有我这里没写到的方案,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分享给大家看看。谢谢!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如果觉得我的文章有道理,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们,谢谢大家!

带娃奋斗史——忆为人母这十年-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家校合作育儿经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带娃奋斗史——忆为人母这十年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