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陈卓
由于篇幅的关系,在昨天的文章《记性不好的人就是笨吗?——深度解读脑科学之一》里我只给大家解释了《人生没有鸡汤,只有科学——读《考试脑科学》有感》中提到的第一个问题:记不住不是你笨,而是大脑的本质就是遗忘。并且在文章的最后,我买了个关子说:其实我们可以利用“杏仁核”与“海马体”联动来增强记忆。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虽然我理解大家都很着急想知道,但是咱们先不急着说,还是先聊聊颠覆常规认知的第二点——爱玩游戏不是你贪玩,而是它们真的太好玩。
我们经常听到“不自觉”这个词。特别是孩子迷上打游戏的时候,好家伙,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如果孩子沉迷打游戏,家长就简单的认为孩子是不自觉,我只能说——你们太武断了。因为很多家长都会和我咨询孩子打游戏成瘾,无法自拔的问题。考虑到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于是我就选了我曾经玩的如痴如醉的游戏——航海类,又重新开始打。
这个游戏我大概打了一个多月,说废寝忘食都不为过。但是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我毫不犹豫的删掉游戏,退出公会群,和这个游戏彻底的说了拜拜。可能有人会说:“那是你自控力好。孩子没有你这样的自控力。”NONONO,大家还是先来看看我在游戏中每天的“工作量”吧——上午十点领礼包,中午十二点、晚上七点半打BOSS,晚上十点之前完成两次护航任务。每天的系统任务(大约十个)都是要完成的,还需要完成公会任务。隔两三天要在规定时间打一次要塞战,后来级别高了,还要熬到凌晨打个属于自己的城市。可以说每个小时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一边打游戏,那段时间我疯狂到什么程度?见缝插针的玩。特别是晚上7点以后,游戏大佬都在线,经常发红包,也会带着我们这些菜鸟打BOSS。可是晚上7点以后,正是孩子最需要我的时候,那段时间我为了打游戏,完全忽略了儿子。每天睡觉时间都在十二点以后,早上又得早起,熬的我是两眼发黑。
回顾这段“荒唐的游戏时光”,我发现一件事:“游戏之所以让人沉迷其中,也有脑科学的依据。”毕竟作为游戏开发者,他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人来玩,没有人玩的游戏,是失败的。所以真不怪孩子玩游戏,的确是游戏太好玩。可能看到这里,家长们会觉得更忧愁——这可咋办?我觉得越是这样,咱们就越得弄清楚游戏成瘾的机制是什么。
有句话叫“玩物丧志”,我倒觉得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丧志玩物。啥意思呢?真正将我从游戏中拉出来的并非是我的自控力,而是现实。因为在现实中我有我的身份,我的工作,我的存在感以及成就感。举个例子,在单位就算我想打游戏,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会打断我。在家,我一边打游戏,一边还要应付我儿子。伴随着中考越发的临近,我需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游戏已经完全干扰了我的生活,它给我带来的不再是成就感、满足感,而是折磨。所以我果断的将其卸载。
会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的人,现实生活中的成就感可能不太高,或者生活过于千篇一律缺乏挑战性。游戏恰好满足了人们的挑战欲和成就感。而且游戏的设计非常的科学,步步为营、诱敌深入。否则我又怎么会打了一个多月才“挥泪斩孽缘”呢?
首先,游戏的入门是非常简单的,不但简单,还有各种丰厚的新手礼包相赠。有了礼包的加持,开始的晋级是非常容易的,而且就算失败了也不要紧,重来就好,更贴心的是——你重来多少次都没有关系。
其次,当难度加深,晋级没那么容易的时候,你已经很难舍弃这个游戏。因为它就像你一手养大的孩子一般。而此时你还有两个选择:一、花钱,二花时间。花钱的话升级是非常快的,级别高的大佬又会因为菜鸟的追捧,成就感爆棚,飘飘欲仙——所以大家现在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在游戏里一掷千金了吧?(我们公会的会长和长老,一个月充值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一个游戏投进去几十万的都有。)如果没钱氪金,就得像我一样,苦逼的挤时间打游戏。这时候就变成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一起争夺这个打游戏的人。谁能给出更多的成就感,谁就能赢得这个人。
总结一下就是:游戏不带强迫性,打游戏都是人们自愿的;游戏的设置由浅入深,允许人不断尝试,失败了也不会有惩罚;每天都有小目标,然后汇集成大目标,不断的给人晋级的成就感——这一切都是顺应人的天性,完全符合大脑发育的模式。可以说,就算一个游戏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喜欢沉迷其中,但很少有人会厌恶它。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游戏的模式和人脑工作的锲合度究竟有多高。
第一,游戏设置中有很多的隐藏模块,需要一环扣一环的触发——这一点完全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随着自己获得的成就越来越高,能力更强,能够触发的隐藏模块也越发的高级。这样相辅相成,大脑的愉悦感油然而生。
第二,游戏由浅入深,允许人不断的犯错,重来。关于这一点我要说说人类大脑的记忆特点,也是第二种节能方案:“模糊记忆”。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假如你从来没见过猫科动物,有一天你突然遇到了一只大老虎。一开始你是不会害怕的,因为你根本不认识老虎,也不知道它很危险。结果老虎开始追你,并要咬你,你惊慌失措的逃跑,好不容易虎口逃生,事后你能记住这只老虎的具体样子吗?应该很困难吧?但是这样的记忆对你来说是种保护。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的记忆非常精准,那么下次当你遇到的不是老虎而是豹子、狮子的话,你就会觉没有危险。但是实际上我们都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潜意识。同样的,我们会在饥饿的时候吃各种与已知食物最接近的东西,不然的话,光执着于一种食物,被饿死的概率将远大于被毒死。
所以模糊记忆是在节能状态下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记忆方式。但是我们不会永远处在模棱两可的模糊记忆之中,我们会通过不断的尝试、犯错,然后使我们的记忆变得精确,这个过程叫做排除法。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因为这是他们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大脑的工作模式。
可能有人会说:“明明有现成的正确经验,学会了,把握了不就得了,干嘛还要自己亲自一遍遍的犯错呢?”有这样想法的人,往往就是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人。实际上犯错这件事本身并不是大脑发育需要的,大脑真正需要的是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反思,从而养成反思的习惯。而且人不可能永远正确,也不可能永远守旧。不会反思的人,以后遇到没有答案的新问题就不可能有新思路,也没有创新思维。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很畏难的人,是不是也值得你反思一下呢?
第三,游戏没有强迫,而且游戏中的目标比较分散,将小目标逐个击破以后,能力自然提高,也就可以攻克大目标了。游戏给人的刺激,从来都不是单纯无聊的重复,不易让人产生倦怠感。还记得我上篇文章所说的吗?超限效应会使人脑中的θ波消失。反观我们现在家长期待、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往往都是开始过早、目标过高、重复刺激过多,弄得很多孩子一年级就开始厌学。
大家看出来没有?研发游戏的人,在拼命的利用大脑和人性。可我们现在的鸡娃模式,却是在摧毁大脑、反人性。比起指责孩子为什么没有自控力,戒不掉游戏;还不如思考一下如何利用脑科学,重新找回孩子的学习成就感。
是的,我并不说找回学习兴趣。因为学了脑科学以后,我深深的明白——人们做不到对所有事物都产生兴趣。就算对学习有兴趣,也很难做到门门都有兴趣。这就是我在前文中说到的,好奇心虽然是记忆良药,但是并不常有。有的话请极力抓住它,实在没有的话,咱们就想方设法利用杏仁核开启另一扇记忆大门——重拾成就感。
大家可能都想象不到,成就感其实比兴趣更容易获得。前提是——不要把成就感看做是只有取得巨大成功才能获得的东西。就像游戏设置的那样,把一件事分成很多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就离大目标更进一步。在这里我先说一下关于背书的例子吧!为什么要先和大家分享背书的事情呢?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因为我儿子和我一样,都属于机械记忆很一般的人,他甚至还不如我,所以背书和背单词就像两座压在他身上的大山一样。因此我学了脑科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变他的记忆现状。
二、现在被戏称为“大语文时代”,不论那个学段的学生,都会在背诵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其他的学科学习时间受到极大的挤压。如果能有一个更为科学的方法可以使记忆时间缩短,效率提高,这样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利的。
那么我们就来聊聊科学记忆法是怎么提高记忆效率的吧!科学记忆法主要有三种方式:刺激杏仁核、好好睡觉和创作法。
刺激杏仁核主要介绍了两种:
一是情景带入。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当事人或者角色。充分刺激自己的情感,感受其中的情绪:快乐、悲伤、痛苦……
二是“狮子记忆法”。具体包含:饥饿、寒冷和活动。我很久以前就看过文章说晚饭前有利于记忆,但是我一次都没试过,因为没有人告诉我原因。想想真是悲哀,白白浪费了那么多年的光阴。这个记忆法是一种充分调动动物本能的记忆法,简单易操作。
咱们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动物,饥饿就意味着出现了生存危机,这时候就会去寻觅食物,而漫无目的的寻找有饿死的可能,所以必须调动曾经的记忆——之前在哪里获得过食物?所以饥饿会使海马体产生LTP,以便记住觅食的地点。当然饥饿不能过度,饿的头晕眼花那可不行。
同样道理,寒冷也是一种生存危机,所以太温暖不利于学习。比如夏季,太热的时候要开空调;冬季孩子学习的时候也不要弄一大堆取暖设备,一热人就昏昏欲睡。因此要以冷不着凉、热不发晕为标准。
而活动能够产生LTP的原因则是——移动的时候需要记路,不然就会有迷路的可能性。而且有意思的是,哪怕是坐在车上,也会产生LTP——只要大脑感知到位置变化,自动就开始记录。说来惭愧,之前看到我儿子背书的时候上蹿下跳的我还不太高兴呢,哎,狭隘了!
好了,不知不觉的就写了近四千字,咱们就在这里暂停吧!虽然我知道你们肯定想知道“为什么好好睡觉也可以加深记忆”以及“创作法是什么东西”?可是我依旧要卖这个关子,因为“过度的新内容会覆盖旧记忆”。咱们下篇文章再见!请大家在等待的过程中,好好的复习已有的两篇文章,如果感觉记不住,可以试试“狮子记忆法”。本文为原创内容,如转载请注明。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并多多转发,谢谢!
戳蓝字可直达部分往期文章——
《我一点也不想做个好家长》、《父母哪有什么坏心思呢?》、《心疼那个“油盐不进”的孩子》、《闭上眼,才能做好家长》、《有玩耍才有童年,有童年才有未来》、《不完美的好妈妈》、《向李焕英同志学习!》、《我要做伯乐!》、《必须快乐的童年》、《我们为什么见不得孩子闲?》《家长可不是老师的传声筒,更不是帮工》、《娃犯点错才能衬托出爹妈“睿智”啊!》《热锅上的青春期(三)》《热锅上的青春期(二)》《热锅上的青春期(一)》《天哪!听说中考录取率只有不到50%?》《换个角度思考——课外班,报不报?》《我要“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听我的”?》《孩子成绩就是家庭教育必须正视的坎儿》《人生没有鸡汤,只有科学——读《考试脑科学》有感》《记性不好的人就是笨吗?——深度解读脑科学之一》
咨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