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陈卓
在《热锅上的青春期(一)》和《热锅上的青春期(二)》两篇文章里,我和大家聊了有关青春期孩子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给大家解释了这些问题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但是理解青春期孩子是一回事,帮助青春期孩子走出困境、顺利成长则是另一回事。理解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代表把所有的问题一股脑的理解为“孩子就是这个阶段,过去就好了”。毕竟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发育还是晚于生理发育,尤其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都长的比较高大,身材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成年人,如果积累的问题一直不解决,那破坏力也是惊人的。
可是青春期孩子似乎和家长的“频道”越差越远,总也聊不到一起去。小时候家长可以用武力强迫孩子坐在那里,听自己把想说的话说完。但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武力已经不能使他们屈服了;家长看着“战斗力”完全不亚于自己的孩子,就会小心翼翼的讨好孩子。孩子小时候我们要给孩子“平等对话”的机会,那么孩子长大了,我们做家长的也要争取“平等对话”(即理性沟通)的机会。
PART 8 父母想要和孩子理性沟通,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第一个是“时机”。父母想和孩子交流,除了想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以外,更多的是想告诉孩子“我们的想法”。这时候就要套用我在教学上总结的一句话:“教育的效果,取决于被教育者接受了多少,而不取决于教育者施教了多少。”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机选择毫无疑问的要以孩子为主,如果家长选的时机不合适,往往会沟通无效。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孩子有沟通欲望的时候,家长可能会在忙。这时候家长如果觉得可以停下来和孩子沟通,那就停下手中的事情,专心和孩子交流。如果不行,那就认真的告诉孩子:“现在我确实很忙,能否换个时间?”总之,交流的时候切忌心不在焉。
第二个是“态度”。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高高在上的态度是不可能获得最好的沟通效果。我以前说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必须是“你来我往”不少于十次的对话,还不可以有“嗯、好、是、行、不……”此类无效的回复。所以家长必须先端正态度——你是去沟通的,不是去审问的。家长要构思好想开头,这个开头要具有引导对话的意义,而不是简单的提问。
举个例子,我有时候会问我儿子:“最近学校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啊?我感觉你们班的小朋友好有意思呢!给妈妈讲讲?”当然了,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年龄的孩子,对话会发生变化,总得来说就是这个开头要能够使孩子有表达的欲望。比如我的一位同事就特别有意思,她和她姑娘一起追星、看电视剧和综艺,母女俩那叫一个无话不谈。
第三个是“界限”。我在前面说过,孩子长大了,隐私的范围也会扩大。家长总是担心孩子隐瞒自己,就会相当设法的窥探孩子隐私。可是你越迫切的想窥探,孩子就藏的越深。实际上家长担心的问题不过就是安全、交友、学业这几样。
首先是安全,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比儿童时期提高不是一点半点,比如想单独和同学出去玩,不希望父母继续接送上学放学、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不被父母打扰……但是家长长久以来对孩子都是24小时的监控,看不到就会觉得不安。比如我自己,我把儿子一个人放在家的时候,连东西都不让他吃,就怕他噎着。
家长的担忧我太清楚了,但是我们真的不可能把孩子一直系在我们的腰上,所以这时候抓住“时机”端正“态度”和孩子好好沟通非常重要。比如我不许儿子自己在家的时候吃东西,如果仅仅是不允许,他未必会真的遵守。所以我和他这样说:“妈妈担心你吃的时候会噎到或者呛着,如果你可以不吃,最好是不吃。如果实在想吃,就认真吃,不要边玩边吃。”
再比如儿子第一次独自出小区,去其他小区玩。他先给我打电话,我拒绝了。过了几分钟他又给我打电话表示想走,我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去吧?他又拒绝了,说那不去了。但是过了没两分钟,他又求我,我知道这次不得不答应了;如果我继续拒绝,那他很有可能日后就不告诉我偷偷的跑出去,而我又不可能在他身上装GPS定位。于是我把自己能想到的危险都跟他说了一下,让他去了。
孩子的独立是必然趋势,家长不可能与之抗衡,所以诚恳的表达出自己的担忧,说出你的建议,余下的只能看孩子自己了。
其次是交友。自打孩子上学以后,家长便无法为孩子筛选朋友了。类似“TA是坏孩子,我们不和TA玩。”这样的话完全失去了意义。我从来不干涉儿子的交友,因为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不认识他的朋友。所以比起帮孩子建立社交圈,不如教孩子识别有益的和有害的友谊。这看起来挺难,实际上掌握了核心思想以后,非常容易达成。
我们害怕孩子在学校被欺负,那么我们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被欺负。这个感觉有点像辨别奢侈品的真伪,长期用正品的人,往往一下子就能发现赝品。也许TA说不出哪儿不正,但是就觉得不对。所以在这里我觉得尹建莉老师说的很对“一个在家没被欺负过的孩子,长着一张没有被欺负过的脸”。
比如我想让我儿子远离毒友谊,我就告诉他:“友情和亲情一样,是好的;所以朋友和亲人一样,是希望你好的人。既然家人不会打骂你,让你痛苦,朋友也一样不会。”我儿子就知道了——会打骂我的人,一定不是朋友,需要远离。
同样的,爱情也是一样。很多人说“女儿要富养”,于是给女儿极高的物质生活,但是纵观古今,多少公主贵女最后过的生不如死?所以说富养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层面。父母要给子女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让TA不会因为别人一点点的小呵护就认为对方是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第三是学业。其实学业问题最容易暴露,也是最用不上家长的地方。我们做老师的,有时候叫家长来学校,经常会听到家长说:“老师,您放心,我回去一定配合您把孩子教好。”这句话看似没毛病,但实际上完全说反了。孩子是谁的孩子?是家长的。学校和老师干嘛用的?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换句话说,家长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去上学?难道不是想找地方帮你把你不能教、不会教的东西,教给孩子吗?
所以在学业上的界限感就是家长要教给孩子的,并不是具体的语文数学英语,因为这些学科知识是老师的任务。家长要做的是告诉孩子学习的真正目的——丰富自己的学识,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成绩绝对不是学习的目标,哪怕是中高考的成绩。大家要牢记的是:平时的成绩是告诉我们哪里学的不够扎实,而最终的好成绩一定是丰富的学识带来的副产品。
好了,本文就先写到这里,下一篇文章我想聊一聊在亲子交流中,家长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在青春期家长需要给予孩子的支持包括哪些方面。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以便第一时间接收更新,谢谢。
戳蓝字可直达部分往期文章——
《我一点也不想做个好家长》、《父母哪有什么坏心思呢?》、《心疼那个“油盐不进”的孩子》、《闭上眼,才能做好家长》、《有玩耍才有童年,有童年才有未来》、《不完美的好妈妈》、《向李焕英同志学习!》、《我要做伯乐!》、《必须快乐的童年》、《我们为什么见不得孩子闲?》《家长可不是老师的传声筒,更不是帮工》、《娃犯点错才能衬托出爹妈“睿智”啊!》《失败的财富》《做“循规不蹈矩”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