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你的孩子“加工”好了吗?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朗读:陈卓

在阅读本文之前,我必须先将一部分家长先洗脑——如果你还觉得打骂属于教育手段(或者控制不住会打骂孩子)请先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被父母打大的我们,怎么就打不得我们的孩子了?(音频版)》(戳标题就可直达,内有文本链接)。



今天我和闺蜜聊天,我问她:“我借给你的两本书你读了吗?”她回答:“没有。因为很忙。而且书上的内容像是讲故事一样,对我没有用,我需要科学的方法。”她的这句话让我想到另一件事——昨天和“千里马”妈妈的聊天过程。


若不是我学了几个月的辅导师课程,昨天我肯定会崩溃。“千里马”妈妈和我说了一大堆她家“千里马”的问题:例如:和老师对着干、作业拖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横劲儿等等。于是我问她:“那他小时候咋样?上幼儿园的时候如何?”答曰:“经常干出格的事情,比如小朋友摔倒他会压上去叠罗汉。”我很奇怪:“这怎么能叫出格?这不是很正常的淘气行为吗?”然后她又说:“我知道你学了这些以后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但是当时他这样做很危险。”原来她以为我是学习了“家庭教育辅导师”以后才会如此反驳她的,显然她不了解我带娃有多大胆和随意。(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粗养孩子的快乐你们想象不到》还有《细心的做一个粗放型家长》)


我儿子四五岁的时候就在我的保护和鼓励下,爬我们学校的体育器材(大约3米高),一年级的时候就能从健身器材上单凭臂力从一头运动到另一头……我鼓励他做的很多事情,危险不?我承认确实危险,但是孩子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些是危险的——古人云:“初生牛犊不怕虎。”以危险为理由阻止孩子行动甚至批评孩子,这太不可取了。(建议有这种行为的家长,读一读《不做“无菌仓”父母》)不过在他做这些之前,我会告诉他:“这样有可能会掉下来,妈妈可以保护你,但是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你还是有可能会受伤。”我也会提前给他看一些危险的视频——孩子不是生来就什么危险都知道的,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事先教育他们,那么事后就没有立场去训斥他们。


但是,即使提前教育了,孩子们的认知和我们大人往往还是“南辕北辙”。


说一个我的经历:有一天我儿子在家弄破了脚,原因是他习惯在家光脚而且不穿鞋,结果不小心踢到椅子腿儿,把脚趾底下划破了一块小指甲大的皮。当时血止都止不住,我是又生气又心疼,一边给他止血一边噼里啪啦的数落他:“让你天天光脚不穿鞋!怎么说都不听,这下好了吧?”然后我看血止不住,于是下楼去买云南白药,路上了冷静下来以后心里想:“坏了,又破功了,训孩子了,咋办?得把这事圆回来啊!”买完药回家,我看到儿子像个斗败的鸡一样,没精打采的坐在椅子上,真是又好气又好笑。给他消毒上药的时候我问他:“知道妈妈为什么生气吗?”他说:“因为我没穿袜子和鞋……”我打断他:“错!是因为妈妈心疼你!”当时他的脸一下子亮了起来,看着我惊喜的问:“真的吗?”我回答:“当然了!如果现在受伤的是我,你会不会心疼?”他斩钉截铁的说:“会!”


家长们看出来没有?和孩子发脾气的话,孩子跟我们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这也是为什么家长总是痛心疾首的说:“我都是为了孩子好,他(她)怎么就不知道呢?”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爱孩子,为了孩子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是就因为不会说话,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去年我有个学生得了抑郁症,她和我聊天说她根本感觉不到父母爱她——因为成绩不好,她的父母总是打击她的自尊心,在爷爷奶奶家当着所有人的面数落她。可是在她确诊了抑郁症以后,我和她的父母交流过,她的父母哪里不爱她?当然爱!可惜他们不会爱。(看到这里,有多少同款家长被戳了心窝子?)

你的孩子“加工”好了吗?-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现在再说说我闺蜜和“千里马”妈妈,她俩的共性在于:总在“求招(育儿方法)。”可是育儿是没有绝招的。这就如同生病发烧,如果有个医生给所有的病人都开抗生素,你会怎么想?一定觉得这是个庸医对不对?发烧只是个表面症状,真正的原因有很多:中暑、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哪怕是病毒和细菌感染,都有很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的位置可以是呼吸道、消化道、甚至是大脑。没有一个仙丹是可以治疗所有疾病的,对症下药才是治病良策。


我刚开始学辅导师课的时候,有个朋友跟我开玩笑:“好好学,学完了我把孩子给你教。”我回答:“可以啊!不过教完以后孩子就和你无关了,是我的孩子了。”虽是戏言,却体现了家长们把育儿当做一种“类似工厂的加工过程,谁干都可以”的错误认知。在此申明:我学的“家庭教育辅导师”是教家长怎么教育自己孩子的,也就是“家长的老师”,并不是教孩子的老师。


因为家长们把育儿当成一个“加工过程”,所以他们遇到问题不是反思自己是不是哪儿做错了,而是四处“求招”——就如同“自己的家庭教育工厂少了设备一样”。这样的家长,往往很容易就会掉进各种“速成”、“捷径”、“妙招”的陷阱中。


家长和家长不一样、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样,曾经有人问我:“如果你再生一个孩子,用教育你儿子的方法去教育他(她),行吗?”我明白这人的意思:“他想表达的是——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确实,很多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他们的性格、成就都不相同。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孩子的性别和出生的次序,父母的偏爱程度,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养育老大的方案再成功,也不能直接套用在老二的身上,因为他们根本不是同一个人。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当然不行!每个孩子都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案。”


多子女家庭的家长们看到这里恐怕要头大——一个孩子都还没搞定,现在你跟我说:“每个孩子都要一个教育方案?”确实这看起来是让人崩溃的提议,可是真正做起来就是两件事——


“正确的爱”和“等待”。


“千里马”妈妈很委屈:她觉得自己都已经忍耐了孩子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可是她孩子就是时好时歹的,几乎每周都要出个新状况。最后她是怎么被我说通的呢?我告诉她:“你觉得我现在育儿既轻松又愉快是吗?但是为了这个结果,我思考了十几年(从教书开始)、实践了八年(从儿子大约两岁开始)。你想用几周时间达到我八年的功效,可能吗?


“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句子都告诉我们:成功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做家长的想要家庭教育成功,就必须做对第一步“会爱孩子”。有了正确的爱就会有正确的育儿观,家庭教育才会“水到渠成”。(本文为原创内容,如转载请注明。转发朋友圈请随意。)


相关文章链接戳这里:《如果给家长分等级,看看你会在哪一级?》《“不会说话”的家长实在太难了!》《一招搞定孩子所有问题


作者是一位在教育一线的老师,多年的班主任,也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写文旨在打通家校沟通的壁垒,帮助家长搞明白老师的意思,弄清楚家庭教育的真相。让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知道需要刻苦努力,但是心灵上不用痛苦煎熬。成绩不是人生的刚需,快乐才是。

你的孩子“加工”好了吗?-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可以长按二维码关注。想看往期文章的朋友,关注后打开公众号,点击下方“往期文章”按钮即可。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家校合作育儿经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你的孩子“加工”好了吗?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