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重大项目
一、“幼儿发展优先”行动研究项目
遵循整体架构、市区协同、研行并举、展示助推等实施原则,在“十四五”期间,使“幼儿发展优先”理念深入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和全体幼儿教师,“幼儿发展优先”保教体系、评价体系和实践策略初步形成,“幼儿发展优先”协商式育儿新模式和多方共育体系基本形成,“幼儿发展优先”模范园和教师脱颖而出,“幼儿发展优先”上海经验得以积累和传播。
建设“幼儿发展优先”保教体系。坚持“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柔活一日生活四类活动时间与边界,支持幼儿主动学习,注重幼儿社会性发展。整体性实施园内外实践体验活动,丰富幼儿成长经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功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开发和利用户外场地,提供适宜幼儿运动的器械与材料,支持幼儿主动探索与觉知身体运动,增强幼儿体质。
探索“幼儿发展优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园所质量监控机制,引导园所自我监测与反思,开展针对性改进。实施基于“幼儿发展优先”理念的过程性评价,探索幼儿发展增值性评价,促进学前保教质量不断提升。
构建“幼儿发展优先”实践策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开展含户外活动、主动学习、质量监控、空间装备、教研制度、信息化赋能等专题内容的系列行动研究,积累一批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提炼“幼儿发展优先”实践策略。
孵化引领性的幼儿园、教师及共享课程。支持园所开展“幼儿发展优先”行动研究,在全市范围内培育一定数量的“幼儿发展优先”模范园和模范教师,共建共享数十场优秀教研活动资源或培训课程,形成“幼儿发展优先的推进机制”等研究经验,持续扩大上海学前教育的专业影响力。
形成“幼儿发展优先”行动指南。总结园所实践探索经验,凝练课题研究成果,完善“幼儿发展优先”实践策略,研制形成《上海市幼儿发展优先行动指南》,深化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改革。
打造“幼儿发展优先”教育生态。通过各类媒体对“幼儿发展优先”的活动动态、典型经验、项目成果进行宣传报道,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理念和知识,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胜任力,营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幼儿发展优先”的氛围。
二、“园园通”数字化场景建设项目
聚焦学前教育在管理服务、保育教育、家园社区等领域的实际需求,以上海市学前教育“园园通”信息平台为基础,建设学前教育典型示范性场景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制度、技术、数据赋能学前教育发展,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和服务更加优质。
“幼儿入园招生全程网办”场景建设。提升“上海市适龄幼儿入园信息登记系统”的智能链接,通过统一登记报名、信息网上填写核验、一次填写数据共享、实有人口及电子证照比对、数据统一管理分析,支持入园招生工作的全程帮办、全程网办,实现“预测→登记→报名→录取→统计”全流程即时监测,支持入园压力预警、电子证照资料核验、入园招生咨询智能人工客服,为招生政策研制提供依据,推动从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的转型。
“来离园智能管理”场景建设。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采集幼儿来离园数据,推进本市幼儿园100%应用智能考勤、智能晨检,实现市、区、园所数据的互联互通,加强数据治理,及时掌握全市在园幼儿出勤动态、病事假情况、传染病筛查动态及早离园原因分布,实现传染病防控或其他特殊情况的预警,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监测水平,为幼儿健康成长护航。
“智能保教助手”场景建设。依托“幼儿园保教活动实施支持系统”学前教育资源库、在线协同备课、在线研训等核心功能模块、“备课工具”等云应用,提供覆盖生活活动、运动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的优质资源,支持教师运用备课模板、游戏模板设计教案、制作交互课件,调用模块化资源调取、创作、重组及生成教学活动资源。支持教师开展小组在线协同备课、活动实施、现场互动以及幼儿学习过程数据采集,为教师日常保教提质、减负、增效。
“幼儿健康常态监测”场景建设。依托“园园通”系统,对接市大数据中心,动态汇集、安全共享本市在园幼儿体检、体质体能、生长发育评价等健康数据。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实时监测全市幼儿双超率(身高和体重)、视力不良率、龋齿发生率等身心健康发展的重点指标,动态掌握幼儿生长发育、体质体能、情绪行为等健康状况,支持家庭科学育儿、园所科学保教、行政科学决策、社会科学服务,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在园户外活动监测”场景建设。探索借助监测分析系统,掌握幼儿室内及室外活动时间,观察幼儿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达成情况。运用智能鞋环、徽章、臂环等穿戴式多功能设备及其监测分析系统,进行幼儿智能化运动轨迹监控,结合儿童视力、肥胖等数据的个性量化分析,了解幼儿户外运动状况及其体质体能健康状况,支持幼儿更科学地开展运动。
“托育服务随心查”场景建设。依托“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对接“园园通”系统、公安系统、市大数据中心系统等,在“育之有道”等平台汇集全市所有的幼儿园托班、托儿所、托育机构的基本信息,使家长能便捷地查询到身边的托育资源,为有意愿举办托育机构的个人及企事业单位提供市场动态。监管后台对托育机构运行情况动态更新、实时推送,实现技术支撑下的资源布局预判、机构网上申办、日常运行监管和预警信息发布。
“科学育儿指导精准服务”场景建设。强化跨部门整合服务及大数据管理的机制建设,依托“园园通”与市大数据中心,充实随申办中的“出生一件事”服务,发现并告知有指导服务需要的适龄婴幼儿家庭,拓展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覆盖面。建立推进科学育儿指导“五进”服务,整合教育、医学、心理等资源,通过“市区智能交互系统”试点应用,打造“育之有道”APP一站享用的智能化的互动直播专家讲堂、“15分钟生活圈”服务搜索及地图导航系统等,提高教养医融合提高指导的精准性和便利感,提升用户获得感,激活并确保已注册使用家庭留驻和常态化应用。伴随上海教育数字化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探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与智能机器人、智能玩教具等产品,试点建设“数字化科学育儿指导基地”。
三、社区托育点建设项目
依托街镇、村居资源,单独或综合设置社区托育点,为社区内有需求的适龄婴幼儿家庭提供半日托、计时托等集中看护服务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依托社区的专业团队或符合条件的志愿者资源,为有需求的适龄幼儿家庭提供上门一对一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构建“机构托育、社区托育、家庭带养”三位一体的托育服务结构,促进本市托育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建立社区托育点设置标准。社区托育点的布点应科学、合理,按能满足本街镇1-2岁以下常住幼儿人数的20%进行托额配置。托育点的建设既可单独设置,也可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设置。
对托育点的场地面积、卫生保健、公安消防、室内装修、设施设备、玩教具、图书和游戏材料、人员配备等提出标准和要求。
建设社区托育点从业人员队伍。建立幼儿园、托育机构保教人员资源从业人员机制,明确任务、职责,定期赴社区开展集中照护、上门支持等多种类型的托育服务。建立社区托育从业人员资源库,鼓励社区组建由经过培训的全职家长、各类型机构保育人员、卫生健康和妇联等部门的专业人士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有需求的幼儿家庭提供上门的托育服务和科学育儿指导。
健全社区托育服务的工作机制。社区托育服务工作应按照“政府主导、街镇社区牵头执行、分工分级协同管理”的原则开展,建立由教育、妇联、卫生健康、消防、公安、财政等部门共同合作、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区政府负责托育点的建设改造,街镇负责托育点的日常运营,包括购买责任险、人员工资、设施设备的更新维护等。
建成一批先行先试的社区托育点。推进社区托育点建设试点工作。到2025年,在全市各区有条件、有需求的街镇和村居建成一批普惠安全、服务大众的社区托育点。
——来源:上海教育网站,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sh.gov.cn)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柠檬君科研坊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