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吕萍:例析幼儿园集体教学导入环节的问题与改进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所谓“万事开头难”,教学的开头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入环节”,往往也是整个教学中最为难的部分,但是却没有引起教师过多的关注。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思考教学过程,即如何把新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很好地接受、很好地操作,与幼儿如何充分地互动等内容。相对来讲,开头部分想得少,导致教学引入没有起到为深入开展教学做好铺垫、引发思考或者好奇心的作用。

    来读一篇小“豆腐块”文章:例析幼儿园集体教学导入环节的问题与改进。

      

例析幼儿园集体教学导入环节的问题与改进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吕萍
导入环节往往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较为困难的部分。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花费很大的精力思考教学过程,却没有认真思考导入环节,导致教学导入没有起到深入开展教学做好铺垫、引发幼儿思考的作用。下面我以三个不同领域的案例来分析教学导入的问题。
1.教学导入太突兀,与教学主题间的逻辑关系不大
小班《健康宝宝》音乐活动的引入是:教师牵着走在最前面小朋友的手引领其他小朋友走进教室,走到小椅子前。
师:我们是怎么进教室的?
1:是走进来的。
2:是跑进来的。
师:你们是用什么走进来跑进来的?
1:用脚。
2:用腿。
播放《健康歌》背景音乐,教师喊口令,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
教学导入应紧密围绕教学主题,把幼儿的注意力和思想不断调整和聚焦过程中引入新的教学主题,进而为幼儿的思维发展做好铺垫,顺畅地为他们学习新知做好“支架”。但是我们看到这位老师在和小朋友说第一句话“我们是怎么进教室的?”的时候,就出现了偏差,使接下去的回答和提问都似乎是朝着运动课的教学方向,而不是音乐课。
从整堂课的设计来看,教师是想通过播放运动类音乐和小朋友一起做运动,让幼儿感受韵律和节奏。但是从教师对教学引入部分的处理和师幼之间的对话来看,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比较突兀,与本次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在有节奏运动身体的基础上,初步尝试看舞谱,了解身体不同部位运动的方法;体验律动游戏的乐趣)之间的逻辑不清晰,对于为进一步教学做好铺垫和引发幼儿兴趣的作用发挥不大。
因此,建议教师“去繁取简”,在把幼儿带领进教学区域后,就可以播放《健康歌》音乐,引导幼儿“我们一起来做运动”,就会比较顺畅地进入到教学主题,避免不必要的言语互动间出现偏差。因为《健康歌》对于小班幼儿比较熟悉,节奏感非常强,音乐中也有非常清晰的引导语“抖抖手”“抖抖脚”“常做深呼吸”等,这样就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有重点地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运用音乐来引入,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很快地调动起来;最为重要的是这个引入是比较符合教师对整堂课的设计,突显教学主旨。
2.教学导入太宽泛,幼儿注意力过于分散
中班《番茄浮起来》科学活动的引入是:教师手里拿了一个小番茄。
教师:这是什么?
幼儿:番茄。
教师:把番茄放在水里会怎样?
幼儿1:水会变红。
幼儿2:水会变颜色。
教师:你们游过泳吗?把番茄放在游泳池里会浮起来吗?
幼儿1:我会浮起来。
幼儿2:番茄会沉下去。
幼儿3:太重了,会沉下去。
幼儿4:太小了,没力气浮不起来。
幼儿5:(番茄)没有手,没办法浮起来。
幼儿6:会浮起来,重力大。
幼儿7:我做过这个实验。
教师:有的朋友说会沉下去,有的朋友说会浮起来,那么我们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很多教师在预设问题的时候,很希望幼儿能够很快地回答出教师想要的内容,也就是让幼儿的回答落入教师设计好的“圈套”。但是这需要建立在“问题”本身的质量和对幼儿的了解。从教师“把番茄放在水里会怎样?”的提问来看,这个问题本身可能过于宽泛,没有指向性,使幼儿把关注点放在“颜色变化”上。同时,这位教师是借班上课,对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基础不是很熟悉,这个问题的抛出没有实现她的预期问题。因此,教师调整了提问“你们游过泳吗?把番茄放在游泳池里会浮起来吗?”,这个问题试图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会不会浮起来”的主要问题目的,这时幼儿就按照教师的预设做出了或“沉”或“浮”的猜测,进而使教学进入正轨,进入了实验操作环节。
此次科学活动的目的是做实验的过程,考虑到中班的一次教学时间在20分钟左右,幼儿实验操作比较慢。因此,如何简化和精炼导入部分可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直接点明教学主题可能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避免了教师和幼儿间过多的“绕圈子”,表面上看互动很多,但是没有有效地把关注点引入主题。把时间过多的放在了导入部分,而挤压了实验部分,使幼儿实验操作部分过于紧张,不能充分地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
3.教学导入难度比较高,打消幼儿学习积极性
小班《落叶跳舞》阅读活动的引入是:教师播放一段录音,让幼儿听。
师:听听是什么声音?
2个幼:走路的声音。
3:沙沙下雨的声音(教师回应“很不错的想法”)。
师:看谁最棒!
4:蝎子(爬)的声音(教师回应“有可能”)。
5:铃的声音。
师:出示落叶的图片。问“这是谁”?
幼:人。
师:“是人?”(教师给出正确答案“他是落叶”。)
幼:我看不出是(落叶)。
教学导入一般都是利用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提出比较适切、能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操作或者营造一种情境,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使教学顺畅地进行下去。从这位老师的处理来看,她播放录音是“沙沙沙”的声音。很显然,从播出的声音来看,难度非常大,即使是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也很难听出来是什么声音,5个幼儿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回答都有一定的贴切性,但却不是教师想“要”的内容。因此,这个引入有些失败,超出了幼儿所能够接受或者想象的范围。从教师对孩子回答的处理上来看,教师也没有很顺畅地把声音引入与教学过程比较好地衔接起来,对于孩子的回答没有给予正面的反馈,如果教师在5个幼儿都没有回答出自己的预设时,能够比较有趣地生成一下,如“哈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沙沙的声音确实像走路、下雨、小虫子爬、铃铛的声音。但是大片大片树叶落到地面也会发出沙沙的声音,不信你们边看边听”,这样就既可以总结幼儿的猜测,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又可以把自己的预设很好地运用起来,从而比较顺畅地出现落叶的图片和下面的故事,避免教学导入部分似乎与教学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给人的感觉是教师“放弃”了幼儿的回答,直接进入了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来源《福建教育》2012(11)

该文得到作者的授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柠檬君科研坊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吕萍:例析幼儿园集体教学导入环节的问题与改进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