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的高考成绩都陆续出来了,每年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状元”和“学霸”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都向“别人家的孩子”投来羡慕的眼光,所有家长都在想方设法从学霸那取到“真经”,用来指导和鞭策自己的孩子。纵观历来学霸,你会发现他们身上其实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内驱力。
什么是“内驱力”?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成长。
内驱力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想要做一件事的意愿和冲动。小时候,孩子可以看花看草看蚂蚁一下午,可以拼积木拼乐高一整天……只要一件事有意思,他就会乐此不疲地做。内驱力强的孩子,不管有没有外在奖励,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遇到困难和挫败的时候,也不会轻易放弃。
相对而言,为了满足父母期待获得一些奖励而去做事,就属于“外驱力”,比如孩子在家长不停催促下才开始写作业等。
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与其用外力推着走,不如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内在的力量远比外在的力量更强大。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1
良好家庭环境,是拥有内驱力的前提
孩子如果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或是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氛围紧张,他就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寻找爱和安全感上,不能全身心地探索世界、发展自我。所以想要孩子专注于自我成长,家长首先要给他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爱和关心、尊重和支持孩子,让他在家庭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2
减少控制,给予孩子自主权
一件事,只有自己决定或主导时,才会生出为这件事负责的使命感。习惯被指挥的孩子,是走不出自己精彩人生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当你对孩子控制太多,只会消耗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权力之争和纠正孩子叛逆上。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极大的自主权和力所能及的支持。
3
降低期待,让孩子体验成就感
给孩子提供做一件事的良好体验,帮助孩子建立做这件事的自信心,多给孩子做这件事时的掌控感。越是想让孩子主动做某件事,越得控制住自己,尽量少说多做。拆解难度,将每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让孩子不断从一些小事中积累“我能行”、“我可以”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
4
保持距离,做孩子的欣赏者
孩子如果在做一些热爱的事情,哪怕你觉得不重要或者没有用,我们都要去做孩子的欣赏者,去放大那个“星火”。家长们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和格局来限制孩子、阻碍孩子,做好一个旁观者、鼓励者,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只要他们在某个领域有了内驱力,未来就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