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一句话开始经常常挂在他嘴边:“妈妈,这不公平!”比如和父母之间,孩子希望能够获得谈判权;和其他孩子之间,他希望能够得到平等的待遇。孩子开始在意“公平”、在意“差别”,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一种好的现象,说明孩子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了,我们做父母的要开始逐渐引导。
当孩子抱怨不公平时,家长该怎么做?
尊重孩子的年龄发展特征
2岁以下,对孩子来说得不到他想要的,就是不公平。2-3岁,公平就是相等。3-6岁,可以理解“公平”细微的差别,比如大家的礼物虽然都不一样,但是都有,也是一种公平。7岁以上,开始发展出“仁慈”的意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帮助者,引导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关爱。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
如果孩子的抱怨长期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时,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优秀的父母首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并感受他们想要表达的一切,及时冷静分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才能帮助他们更快地走出困境。
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都有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简单的说某一件事情是否公平并不客观,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因为孩子年龄太小,父母如果想要让他们真正了解这个道理是有困难的,父母能够做的就是从小教育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引导孩子自主建立规则
当两个小朋友为了“公平”争得不可开交,拉你做裁判时,很可能你的裁定没人采纳,甚至会遭到双方的攻击。聪明的做法是,建议他们自己制定规则。当规则是自己制定的,他们就会更愿意去执行。在制定规则、相互协商的过程中,孩子也将学习到同伴间该如何交往。
将愤怒转化为逆袭的力量
“妈妈,老师的提问我和丁丁都答对了,可老师总表扬他不表扬我。”“孩子,你和丁丁都答对了,证明你们两个都很优秀,如果想让老师更多的表扬你,那你需要再努力一些成为更好的那一个,妈妈会帮助你,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更棒的孩子吧。”将孩子的沮丧心理变为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远比让他们认定老师做错了更有积极的意义。
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能够抵御“不公平”对孩子带来的伤害。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有足够的关怀,那么在面对种种挑战和磨难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感到恐慌,因为他们知道还有家人在支持着自己。
*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