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不断的打压孩子,让孩子自卑,之后再对他好,让孩子觉得自己这么差,父母还对自己如此好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从而让孩子产生愧疚感。这份愧疚感一旦达到一定的地步,就算是你打他,他也会觉得你是为他好。
孩子表现不够好,家长会说:“你看看人家某某,既懂事,学习又好,你再看看你!”孩子表现好了,家长又会说:“厉害的孩子多了去了,你不要沾沾自喜。”似乎不管孩子怎么做,在家长眼里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父母越爱比较,孩子反而越差劲。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不是你,我早就……”父母不断夸大自己的付出,企图让孩子学会感恩,变得懂事,从而产生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念头。这种自我牺牲式教育,不仅让孩子产生非常大的心理负担,还会像枷锁般勒着孩子喘不过气,造成身心严重影响。
在一方对另一方的终极控制中,施压者不允许被施压者挑战自己的权威,以形成精神和身体的绝对控制权。这种不容别人挑战的心理,实则是一种偏执型人格的表现。这样的父母会对孩子不信任,还会认为孩子之所以这样,是他们在故意挑战自己的权威。
在父母控制下长大的孩子,体现为遇事喜欢随大流,不敢坚持正确意见,抗压能力差,难以成大事。因为从小的经历告诉他坚持己见要付出很大代价,远远大过事情成功所带来的收益。
父母控制欲太强,孩子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从而产生一种“我不行”“我不会”“我不能”的想法。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孩子学会了服从,也丧失了创新能力。
从小被父母的控制欲操纵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从被控制者变为控制者,喜欢评判他人且尖酸刻薄,不仅影响人际交往,还会影响亲密关系的建立。
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一样,拥有偏执性人格的特点,不听劝、没耐心、不懂忍让、对人对事冷漠,觉得一切问题都只能通过吵架解决,对越亲的人越凶,这些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影响。
有些孩子越被父母控制,越容易激起性格里的逆反因子:进入青春期后容易离家出生,和父母对着干;成年成家后,更有甚者会和父母断绝往来。总之,这类孩子在情绪不受控时,容易做出偏激、极端的事情。
所以父母们,最该学习的一课就是适时放手。不要像监工那样随时监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应该像朋友一样,必要时给孩子提出建议和引导。要永远记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也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不是你的私人物品。孩子终究会长大,会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要做的是精心呵护,静待花开。
*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