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比起让孩子在“ABCD”、“加减乘除”上消耗珍贵的童年时光、透支未来的学习兴趣,以下这些才是【幼小衔接】的正确“姿势”。
在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要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书包、管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等。经常做事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反应也灵敏,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相对紧凑的生活。
在语文方面的准备上,家长应该多为孩子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孩子不至于面对课本时觉得陌生和乏味。
在数学科学的学习能力准备上,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事物,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充分发展形象思维,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之后小学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幼小衔接最实际的就是要让孩子有入学的愿望和兴趣。要向孩子说明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让孩子对上学有心理准备。另外,孩子还需要有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意识,具备基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在幼儿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考验。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少使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孩子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是入小学的重要基础作。可以让孩子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讲座,引导孩子学习新的语言、词汇,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获得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喜欢识字的孩子,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
幼儿园阶段,孩子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要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孩子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孩子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长的作用尤其重要。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
*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地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