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因而思维能力是孩子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思维能力也是孩子从小就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从小就应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思索与判断的过程,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以思维的内容分类,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0~3岁:动作思维为主
孩子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比如,事先他并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东西,只能画完后才能把画的东西想象成某一种东西告诉你。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
4岁: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
过了3岁以后,动作思维仍占很大部分,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很大比例。孩子已经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
5~6岁: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早期他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积累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孩子去观察,去认识、去思考、去体会,这样可扩大孩子的印象范围,使之容易形成对事物正确的概括,以发展思维能力。
要善于给孩子提出些小问题,让他积极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和找答案。在孩子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可以启发孩子的思路。
孩子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见到新鲜的东西就要摸一摸、问一问、拆一拆、装一装,这些都是孩子喜欢探究和旺盛求知欲的表现。切不可随意禁止他们,以免挫伤孩子思维的积极性。应当因势利导,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
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也应让他说完,适时而又恰当地给予指导,在民主平等的家庭成长的孩子,思维活跃,分析问题也比较透彻。在家长制气氛下成长的孩子,显得思维呆板,也提不出新的观点,动摇于各种见解之间,或是盲从附和随大流。
碗是盛饭用的,暖瓶是盛热水用的。如果我们变换一个视角去思考,就可发现碗还可当乐器,暖瓶还可放冰。这就是“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孩子在学习知识时就不会盲目听信,解决问题时就会思路开阔,灵活自如。
*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