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上篇我们提到了近年来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变革。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形态的同时,我们需要明确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育者,必须时刻反思,究竟是我们俘虏了技术,还是技术俘虏了我们?如何把握好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度?如何在利与弊之间找到平衡点?
本文源自刘辛老师讲座《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幼儿园教学》
1 技术应用把握好健康的度
医学专家视角:
“研究发现,近视真正发生的潜在危险期是学龄前。”6岁—7岁的孩子应该有1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如果幼儿园不关注孩子的近视防控,不给孩子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就会造成远视储备不足,在小学期间发生近视。
——王宁利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
学前教育专家视角:
幼儿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生活、游戏及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而获得的经验不仅更加有效,而且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时要牢记这一基本原则。由此:课件、视频都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能够通过自身与环境直接互动获得知识经验时就不要再使用课件、视频。
——冯晓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学前教育阶段应珍视幼儿的学习特点,凡是能让孩子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一定要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虚拟世界替代不了现实环境。
3 技术应用把握好运用的度
信息技术常态化≠天天用
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幼儿教育增添了新的教育手段,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幼教工作者应全面看待信息技术的影响,并结合专业知识,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活动,并非一块白板用到底,而是指老师具备了信息技术的素养,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适宜的时候拿出来使用。
迈入学前教育信息化时代
从硬用到应用
技术不是越多越高级越好
可用可不用的则不用
可以用实物媒体的,不用现代媒体
4 技术应用把握好内容的度
什么样的活动、场景适合信息技术融合呢?结合实例来看一看吧!
不易指导的活动
如室外活动,空间比较大,幼儿比较分散,教师不易指导。
有些园所为幼儿配置了智能手环,监控幼儿运动时间、活动轨迹、心率变化、运动密度,以更好的捕捉到幼儿发展差异,优化运动活动。
▲ 图片来源:上海市闵行区爱博果果幼儿园 曹莉
有危险性的活动
如向幼儿讲解火灾、水灾、地震、或者交通安全知识时,不便于直接去现场。可以通过视频、互动课件,创设更加逼真的情景。
不易观察的活动
如健康活动中身体部位、人体器官、食物消化等此类不太容易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活动。
可借助视频,或运用AR工具等技术手段,使其具象化,便于幼儿获得直观感受经验。
▲ 图片来源:杭州市萧山区级机关幼儿园 汪丽亚
不能到场的活动
如因疫情影响,而不能到场参与活动时,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云活动”。
▲ 图片来源:上海市闵行区爱博果果幼儿园 吴宙晨
视频录像、图片、视频、QQ、微信等信息媒体的选择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反复观看,呈现后果、展现原由、互动学习的效果。
5 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融合应用,调动幼儿学习兴趣,使幼儿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思维参与,真正在多元体验的环境中,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希望广大学前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过程中都能把握好应用的“度”。
以上部分阐述了技术赋能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度”在哪里。继续关注信息技术专栏,助力您成为未来教师 培养未来儿童。
文字整理|李晔
审核 | 周易
本文已由刘辛老师审核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