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你的“青春”周杰伦正在带儿子看画展:
你的“嬛嬛”和她的先生在微博晒孩子的美术作品:
为什么他们带娃总被夸?
培养小朋友的艺术创造力到底有多重要?
小朋友的画里,多的是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今天的文章很“干”,再忙也请用5分钟时间读完~
前日小编看到在香港的@鲤鱼学姐分享了一个关于儿童画的故事:
看到这儿也许你会和小编一样,感叹小画家的奇巧妙思,感叹画面的美好,感叹家长的开明。
也许你会认为画面“乱”、“不整洁”,看不懂它美在何处,那么,请你认真阅读,并转发给更多“大人”。
01
呵护最“纯洁”的想象力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除了《数码宝贝》,影视作品中还有很多陪伴我们长大的“怪兽”,至今仍不断地被创作,一代一代延续着自己的魔力。
是什么创造了这些“怪兽”?
是童真与幻想。
图片来自The Monster Projec官网
一位来自美国的插画师Katie Johnson创建了一个名为“The Monster Project”(怪兽计划)的全球性项目。
让孩子们的神奇想法不再被成人忽视,通过插画师的再创作,把孩子们的涂鸦变成现实存在的“怪兽”。
也希望插画师对作品的解读,能够激发孩子们更多的创作欲望。
老奶奶用针线和布条治愈童话世界,插画师和孩子们用画笔治愈童年。
据说,有趣的人都爱“变装”,不仔细看还真没发现王冠帽子下藏着的小怪兽。
这条美人鱼完全不输星巴克那条。
我也想变成这只草莓怪,天天吃草莓!
这开心的样子,像极了看完电影被片中配乐洗脑的自己。
这是在KTV里的酷盖~
孩子们偏爱多眼怪物。
这,也太可爱了吧!
“在失去想象力的大人眼里,孩子的想象力竟然也成了罪过。”
成人常把一些意义强加给儿童,“你画的狗怎么少一条腿啊”、“你的头画的太大,不合比例”、“你的房子为什么没有窗户”等等。
而孩子们的作品总有一种感染力、冲击力,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在需求。
孩童时期的想象力需要被更多人呵护。
图片来自IKEA官网
宜家限量版系列的毛绒玩具出自全球各地的小朋友之手,虽然“丑萌”却让人爱不释手。
小设计师:Riana
她希望这个机器人Rully不仅陪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还能编写和播放音乐~
小设计师:Kilian
他非常喜欢吃黄瓜,因此创作了一个黄瓜中的超级英雄Gurki,希望别的小朋友在和Gurki玩耍的时候,也爱上黄瓜这种食物。
小设计师:Darren Wing Hei
Rainbow Kid是一道穿了袜子的彩虹,因为设计师担心彩虹住在天上会感到孤独和寒冷,所以他给可爱的小彩虹加上了一双袜子。
小设计师:Thomas
他希望朋友们抱着这只洋溢着满满笑意的柔软小怪兽睡觉时,能抵御对黑夜的恐惧~
这些来自孩子们的创造力,会为设计师带来更多灵感,不要再担心创作的源泉会枯竭,你只需要回到最初的童年。
为什么这样的活动会让人动容?
我们要感谢这些的活动发起人,
让更多成人关注、重视儿童画,
珍视、呵护最纯洁的想象力。
02
读“画”发现儿童的力量
艺术家德库宁作品
4岁儿童作品
品读这两幅作品,你能从中感受到孩子的艺术创造力吗?
毕加索《画家和孩子》
想必你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这大概是毕加索最广为人知一句话。
画得像、画得很写实只是艺术形式的一部分,但并不是绘画的全部,儿童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稚拙的童趣。
当你纠结孩子画得不像怎么办时,
要记住:
画得不像不要紧!
这也是“优师教研”一直强调的教学理念。
心急的大人们总是担心孩子的人生会输在起跑线上……
作为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总会被朋友问到该如何指导孩子画画?
面对孩子“四不像”的作品,大人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下文中会有你想要的答案~
03
孩子有“画的不像”的自由
孩子总是去尝试那些不会的事,
这样他才能学习如何“会”。
儿童早期绘画发展阶段
?涂鸦阶段 ?
( 1.5~3.5岁)
从无控制的乱线涂鸦逐步发展成有控制的命名涂鸦,线条代表了特定的含义。
?象征阶段 ?
( 3.5~5岁)
用线条和简单图形的组合来表征自己所感知过的事物。
?图式阶段 ?
( 5~7岁)
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不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
?涂鸦阶段 ?
涂鸦阶段的儿童,在乱涂乱画时极为专心,并经常接二连三地作画。
他们仅用一支画笔,一张接一张地画,并不注意颜色,也并不想要换其他颜色画。
1
●
无控制的涂鸦
幼儿刚开始涂鸦的时候,多是以肩为运动轴心的杂乱涂鸦。
由于此时肌肉控制能力较差,动作还不协调,画的线条横线、竖线、斜线、弧线、点参杂在一起。所以画面显得很“杂乱”,并且很难从中看到线的起始点。
3岁女孩涂鸦作品
为什么孩子会在纸上重复地画那些毫无意义的线条?
涂鸦为幼儿提供了感受肌肉运动快乐的机会。
孩子们感到有趣的不仅是愉快的机械运动,还有自己能做在纸上留下各种痕迹的惊奇。
在这一阶段成人不要急着问孩子
“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如果他们涂得很兴奋、很大胆,
成人可以为他们提供较大的画纸,
以满足他们的涂鸦兴趣。
2
●
有控制的涂鸦
幼儿会过渡到以肘为运动轴心做左右移动,这时画面中的线条表现出了一定的方向性和秩序性。
大部分幼儿发现自己的眼、手能协调配合,手中的笔运用得较为自如。他们在纸上开始画出各种封口及不封口的圆形、复线圆圈、涡形线等。
3岁男孩涂鸦作品
画的是长颈鹿(左边)和一只小猫(右边)
3岁女孩涂鸦作品
“一个男人正在除草。”
旋转的线条代表了除草的动作、马达的噪声。
成人可适当地引导幼儿画一画封闭圆,
但还是要以幼儿的自由涂鸦为主。
3
●
命名涂鸦
随着幼儿自我意识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其符号思维开始出现。当有一天,幼儿在涂鸦时开始对着自己画的东西说故事,可以肯定他已进入了涂鸦的命名阶段。
在命名涂鸦期,幼儿能够为自己的涂鸦线条进行丰富的命名。
3岁男孩涂鸦作品
“老师教我游泳,这个是我,
那个是老师,圆圈是游泳池。”
切记不要以成人的审美眼光
去限制他们或打击他们的情感表达。
成人可以引导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命名,
并将幼儿有趣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
?象征阶段 ?
此阶段的幼儿能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
所画的形象只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标记,看不到完整的形象,与生活中真实的物体相距甚远,仅仅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1
●
早期象征阶段
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将基本形状结合在一起构成形象。由于知觉的不完善并缺乏综合概括能力,所画物体缺乏完整性。
常常以娱乐为动机在游戏中作画,配以语言补充画面中没能表现出来的意图。
这一时期所画的“蝌蚪人”只有圆圆的头、单线条表现的手和脚,或加上或写特别注意到的细节,如纽扣、头发、眉毛等。
《优师教研》晨光版 托班 第二学期《元宵节》幼儿作品
2
●
中后期象征阶段
这个时期,幼儿已掌握了较多的基本图形和线的组合,已能不断地构成新的图形,描绘的事物也越来越广泛。
幼儿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物体。五颜六色是这一时期幼儿作品中色彩的特点。
“蝌蚪人”从原先的缺少躯干、缺少手臂逐渐发展完善并丰富起来。
《优师教研》晨光版 中班 第一学期《借圆想象》幼儿作品
《优师教研》晨光版 中班 第二学期《拖色借形想象》幼儿作品
成人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
应该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图式阶段 ?
这个时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手部的小肌肉进一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不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
幼儿已能通过颜色的明暗、夸张的表现手法等反映心里的感受。
1
●
早期图式阶段
在早期图式阶段,还保留有象征期的绘画特点。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手眼的逐渐协调,画中的独立形象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
《优师教研》晨光版 大班 第一学期《娃娃运动会》 幼儿作品
2
●
后期图式阶段
幼儿已能用流畅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并用一些细节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如人物的服饰、发型,表现车子除了的车头、车身、车轮等基本结构以外,还能表现车身上的广告、车灯等细节。
《优师教研》晨光版 大班 第二学期《写生:交通工具》幼儿作品
《优师教研》晨光版 大班 第二学期《写生:鸟》 幼儿作品
不要随便对孩子说:你画得不像。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
始终要坚守的是,
激发和保护孩子能够呈现自己生命的能力。
薛文彪老师
著名儿童美术教育专家
上海现代儿童美术馆馆长
优师教研美术教育中心 创意总监
专家
建议
1.经常带领幼儿参观画展及外出旅游。
拓宽知识与视野,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收美的熏陶。
2.鼓励幼儿自主的表现与创造。
为幼儿准备一本速写本,经常进行写生活动,并记录下写生的时间、地点。
这对幼儿而言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积累。
3.提供适合幼儿感受与欣赏的内容。
无论经典艺术作品、民间艺术作品、远古艺术作品,还是幼儿作品。
说在最后
读懂孩子的画,才能理解孩子的心。
“绘画、涂色以及构建的过程,是儿童将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元素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复杂过程,在选择、解释和改造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儿童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幅幅图画,而且还是儿童自己的一部分。”
——维克特·罗斯菲尔德
评论美三代,点赞富一生~
优师教研
作者:SODA
优师教研与1000+幼儿园、100000+粉丝、300000+孩子共创美术的快乐和奇迹,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创意童年!
关于教材
微信与手机同号,联系请备注园所+姓名
教材咨询:18621918489 小明老师
教材售后:18610206462 唯唯老师
教学培训
微信与手机同号,联系请备注园所+姓名
培训服务:18610206462 米罗老师
投稿合作
来稿请备注园所+姓名+联系方式
交稿邮箱:sk@miluokeer.com
关注“优师教研”
呵护童年想象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