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度幼教盛典于今日在上海富豪东亚酒店拉开帷幕。首先,小编代表“优师教研”热烈欢迎各位园长、老师。
“优师教研”作为学前教育领域中专业的美术教育的引领者,积极投入到游戏化教学与幼儿艺术创造力方向的研究,为此我们邀请国内外的学前教育专家共同探讨、共克难关、共同发展、为未来育人。
小编将及时分享盛典干货,展示会场内外的精彩瞬间。
鲍敬东老师开幕致词
我们希望20年以后的中国是怎样的,今天的教育就应该是怎样的。我希望引起大家思考,尽管有些严肃,严肃是为了后面的活泼。
——优师教研美术教育中心 运营总监 鲍敬东老师
01
游戏课程化
王振宇教授用掷地有声的发言,为我们指明游戏课程化的方向,是2019年度幼教盛典浓墨重彩的一笔。
什么是游戏课程化?
P是play,游戏。游戏课程化由P1到P2,到P3,直到Pn。从P1到Pn 这个过程就是游戏课程化,这个公式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叫做游戏课程化。如果一个幼儿园进行P1,P2,P3,一直到Pn, 幼儿园开展大量游戏,但游戏和游戏之间没有连接,这不是一个链,是一堆游戏,这不是游戏课程化。
如果一个幼儿园在上课教学时老师引进来某个游戏我们叫T to P,这不是游戏课程化。如果一个老师从游戏中发现一个教学点,于是把小朋友召集过来进行上课,这是P to T,显然也不是游戏课程化,这样一个公式有助于我们理解游戏课程化的本意。同时有助于我们辨别、甄别是不是游戏课程化。
常见误区:僵化的概念
关于环境
我们与其辛苦创设四季的环境,不如让孩子在真实的自然中体验,感知四季变化,观察树叶凋零、树叶萌芽……这样的身临其境,让孩子的感受更加深刻。
关于园本课程
很多幼儿园没有正确领会园本课程设置的意图,园长要求幼师自己制定、编写、使用、考核、评价园本课程体系。例如当地有一个清朝的邮局,老师反复让孩子研究邮局的历史知识,却遗漏了现代人的通讯方式,例如微信、E-mail,没有从儿童的真实生活情境出发,关心历史是为了关照当下,站在当地,胸怀世界。
专家问答
提问一:游戏课程化中教师如何更好的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不要在游戏中介入。安吉游戏最初提出让老师“管住嘴、睁大眼、竖起耳”,这是因为要从没有游戏转换到假游戏再转到真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放弃自己原先强烈的干预欲望。
很多老师会提出疑问,既然老师要管住嘴,那老师真正要做什么呢?老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的身份是什么?
在游戏课程化中,我们老师要观察,观察幼儿的表征,根据幼儿的表征、需要、提供支持和帮助。所以老师不是一个消极的观察者,被动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其中的、不断了解幼儿在玩什么、以及需要玩什么的重要角色,这就明确老师的作用,是支撑着游戏进行和往下发展的合作伙伴,所以支持者是第一位。为了达到支持的目的,老师必须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多互动,所以第二个角色就是幼儿游戏中的同伴。所以在游戏课程化中,老师的作用在整个游戏中都能体现、都有任务,而且都能够发挥作用。
到底如何生成?
【经典案例】
一个真实的案列,一位幼儿园老师怀孕了,孩子们发现老师跟之前有些不一样,于是做了比较,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在展览时展板的选择都由孩子自行商量决定,紧接着孩子们对老师的宝宝未来的样子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于是老师特意把自己的B超图片带到幼儿园,结果引起了好多小朋友的热议。新一轮的讨论和探索又开始了……
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支持儿童的游戏。老师们如果能把自己幼儿教师的整个角色扮演好,其实任务也就完成了。
性教育在中国实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推进,家长和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都有些手足无措,但这样由孩子自然生成的活动中,其中蕴含的性教育价值更加立体!
问题二:如何在幼儿园中建立有效的游戏课程活动实施评价标准和体系?
这是我们根据常规思维必然会提出的问题,因为讲课程、讲教学一定会有一个目标、实施过程、手段路径、然后是考核。我们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评价标准,而是要开展游戏课程化,这是一。
第二游戏课程化的评价标准一定不同于传统的评价量表,我也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生成点是由师幼互动中出来的,我们的评价标准也应该从师幼互动入手,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是看今天的师幼互动和昨天的师幼互动相比有没有进步,以此来衡量游戏课程化的质量发展。
另外,我也想说的一点,一位日本园长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的”,我们不能用一个僵化的、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各个具体的、灵动的对象,游戏课程化也是同样的问题,评价标准不应该是统一的,但是,如果要评价的话,我的切入点就是师幼互动,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游戏课程化的质量。
提问三:游戏课程化中的课程目标如何制定?
这个目标分为两大类,首先是大目标, 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不可改变的,纲要给我们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也是不会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幼儿园的每一位老师都必须深刻领会和理解这些目标。
但是,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当中,我们体现的更重要的是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从游戏课程化的角度来看并不存在,我们希望在具体的活动中,把大目标转化成具体目标,而具体目标是什么,游戏之前,每天上课之前,老师也许并不明确。
这和教案一个道理,教案有明确目标的,反之没有教案就没有明确的目标,游戏课程化它实际上是在有总目标的情况下,不提当天游戏活动达到什么目标,追随着儿童的活动,追随着儿童的足迹,陪伴着儿童的成长,这就是游戏课程化的目标。
02
国际讲座
做为现今的幼教工作者,我们的预期是什么?教育目标么?
Beth&Jan带着热情将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开场的几个问题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2张3岁男孩大脑发育情况的照片也震撼到了我们,左边的大脑是孩子通过高质量学习(自主的、游戏的学习方式)的发育情况,两个孩子的发育密度也有如此大的差距。
让孩子在真实的自然中体验,感知四季变化,观察树叶凋零、树叶萌芽……因为仅仅是一片树叶,都能引发儿童感官体验,进行深入探究。
孩子原本创作时创设有自己的情境,小雪人的帽子在风雪中被被吹落到了地上,而老师在展示过程中,却帮雪人戴在了头顶。老师下意识的举动却剥夺了孩子和同伴讲故事的兴趣。
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开放性,我们要相信孩子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貌似无序的艺术创造实际是孩子感受和大脑与世界建立连接的过程。
帮助儿童建立与周围世界的链接,无论是人、事还是物,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表征与实施,尤其是另辟蹊径的方法。
幼儿工作者是灵活地不断转换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独立学习;儿童主导成人支持的学习。其中儿童主导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03
宠爱你们,3000遍
“优师教研”给予各位园长、老师们的宠爱遍布会场,我们的宗旨:“宠爱你们,3000遍”
宠爱一
“优师教研”陈志荔老师,为大家带来舞蹈《红罗》。
宠爱二
我们还贴心地为老师们准备了拍照道具,让老师们成为世界名画中的主角。
各种诙谐有趣的标语让老师们纷纷忍不住合影留念。
第一天的盛典圆满结束,园长、老师们一起留念合影。
最后的话
让游戏成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助力,让游戏回归本源,让游戏彰显独特的育人魅力,让孩子成为孩子!
【思考】
今天的内容也许会对很多老师产生一定的冲击,一旦没有目标之后老师们到底该怎么办?
2019年度幼教盛典精彩不断,
我们下篇报道继续为您呈现。
敬请期待哦!
关注优师教研
发现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