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一位妈妈的亲身经历,或许从中我们能得到一些启发……
这个话题一直是我心理最痛的地方,不忍扒开,但是面对现实总是好的,分享出来也是好的。
本来托关系让孩子进了一所本地最好最难进的机关幼儿园,园里活动很多,老师和家长的互动也很强,吃的也好,但是到了中班以后,一次家长开放日,我发现孩子的心理差异让我难以忍受。
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最慢,干什么都慢的很,积极性不高,还遭到老师的批评和甚至嘲笑,孩子性格偏内向不要紧,但是有了一种性格歧视的感觉,这是我痛苦的所在,既然孩子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老师为什么不会和家长主动沟通下,老师在家长面前就这样训斥孩子,孩子不开心,孩子的自信心也没有了,做事情不敢展示自己,和家里的精灵鬼判若两人。
我做了别人无法理解的痛苦抉择,转园。
虽然事后老师做过家访,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和时间的过渡,我觉得自己教育理念和这个幼儿园差异不是一个家访就可以改变的,而且和老师的沟通实在是成问题,当然我离园的原因只是找了个借口,并不想指责什么,毕竟只是教育理念的问题。
接着我送孩子去了一所很小的私立幼儿园,考虑到这里有邻居家的小朋友,可以缓解入园不适,老师非常有耐心,总会不厌其烦的告诉我最近的状况,告知家长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也把孩子的最近状况告诉了老师。半年多过去了,老师一直坚持着课堂多多提问她,让她勇于表现自己。经过转园,孩子离开了原来的好朋友,我也很矛盾,但是每次回想起来,我做的是对的。
4—6岁是孩子的性格定型期,多一些鼓励,让孩子自信起来,勇敢起来,快乐起来,还有什么不值得这样做呢。
刚入园就在墙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内向和外向的性格问题,家长也受了教育,性格没有好坏,我也释缓了焦虑,在新幼儿园有了新的朋友,半年多过去了,老师说孩子不那么爱哭了,批评两句也没什么事了,而且进步很大,见到老师会主动行礼打招呼。
经过这件事,我觉得一个幼儿园的好坏不在于硬件、教学方法和活动,最最主要的还是老师,老师对一个幼小心灵的影响和关注,那种爱孩子的心意,那种亲切、那种热情、那种责任感,意义将是深远的。
随笔写写,希望对有这样困惑的家长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