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幼师朋友们聊起新入园的宝贝们,那真的是“九九八十一难”,各有各“神通”,不过老师们也自有办法,一起来听。
难题
新生入园的时候,孩子们个个充满了个性:
看:小铭,不管老师的笑容多么的灿烂、温暖,也融化不开他的泪雨涟涟,老师拉着小手,小铭含着泪一步三回头的盯着门口大声哭喊着“奶奶,奶奶”,让人听着好心酸。
听:这一定是小殊小朋友来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那声嘶力竭的“我要奶奶……”老师忙着迎了出去,只见小殊紧紧的抱着奶奶的脖子,不愿放手,老师哄带抢的把小殊抱到了怀里,终于解放了奶奶,松口气的奶奶边说:一定第一个来接,一边像逃跑似的走了,留下小殊还在哭泣。
看:小妮妮真棒,妈妈先带着在园里四处玩玩,见到老师还懂得主动打招呼,“老师,早上好!”。听这语气,还以为已经适应新环境了呢。可一到吃午饭时间,小妮妮哭的阀门就打开了:“老师,我要妈妈。呜呜……老师,你喂我”。午休时间一到,小妮妮又开始了。“老师,你打电话给我妈妈好不?我要妈妈,我不睡觉”。
看:泽泽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开始哭,死活不进幼儿园的大门,好像大门里面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可是一天下来却玩的很开心、快乐,到了第二天早入园又开始启动死活不进幼儿园的程序。
最严重的还是小秦,几乎是一个住在“外婆城堡”中的孩子,从入园前家访时,小秦就紧紧依偎在外婆的怀里,一刻都不肯离开。据说无论是吃饭、睡觉、外出,都不曾离开过一步,即使是外婆去洗手间也是跟着。入园后,小秦的情绪特别不稳定,哭的特别厉害。嘴巴不停的问老师:秦秦外婆呢,外婆怎么还没有来,外婆去哪里了,什么时候来等等。老师被折磨的都开始幻听了。
这些孩子的哭闹原因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分离焦虑症”。
如何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时间和危害程度,是需要好好研究的。
”
问题剖析
与家人分离
婴幼儿对亲人(尤其是母亲)有着强烈的依恋感。当他们第一次较长时间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担心妈妈不来接,孩子问得最多的是“妈妈上哪去了?妈妈怎么还不来?”,等焦虑情绪,这既是他们对自己亲人与家庭生活的依恋,也是自我保护的心理体现。
生活环境改变
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幼儿生活的内容、形式、要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幼儿入园后交往对象变成了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这就使得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很大的冲击,而他们没有经验应付这种变化,继而产生焦虑情绪。
日常规则改变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著改变就是,行为规则的改变。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内容、方式、范围、时间等都相对自由,行为规则比较灵活、随意,而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内容有一定的常规和固定的要求,这对孩子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幼儿对新环境、新规则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出现焦虑情绪。
家长焦虑
孩子的焦虑,除了来自于陌生的人和环境,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同样焦虑的家长!有些父母自身的焦虑水平较高,如孩子走路时担心摔跤,吃饭时担心没吃饱,当孩子独自面对陌生环境时,父母预期孩子会紧张,首先自己就表现出紧张,在教室外面偷偷的看着孩子等。
”
解决策略
1.孩子方面
快乐多一点:首先家长要克服分离焦虑的现象,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够很快乐的入园学习、游戏,相信老师一定会好好的对待孩子,用一份快乐、积极的心态面对孩子入园事件,做到每天送孩子入园,脸上要有笑容,这样孩子才有安全感。才能够尽快克服焦虑和不安。
沟通多一点:家长和老师都要传递正面信息,和孩子沟通,聊喜欢的话题,老师沟通根据情况分析状况,了解孩子情况,及时改变自己的一些教育理念。家长要告诉孩子老师多好,小朋友多好,到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学习、游戏多好等等,多进行正能量的沟通。
鼓励多一点:认真的观察孩子做得各种事情,并且要就事论事的多多的给予孩子认可和肯定,多为孩子点赞,多使用鼓励性的话语和正向语言,减少批评和否定话语。
拥抱多一点:老师、家长,多给予初入园的孩子以温暖的拥抱,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减少因为环境、人、事、物的陌生而产生的焦虑感。
坚持多一点:有的孩子的焦虑分离期可能延续的时间要长一些,一定要对这样的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等就心软,带回家。家长的担心、焦虑会传递给孩子,只要家长和老师不断的用爱心温暖孩子,坚持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最终克服分离焦虑。
2.教师方面
哭闹型:有的孩子会大哭一场,哭声和喊声都非常大,但是这类孩子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哭完闹完就会参与活动,一会就没事了。
策略:让孩子痛快的哭一会儿,待他情绪得到适当宣泄后,再引导孩子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后发型:这样的宝宝一开始不哭,对幼儿园所有的东西都感兴趣,一段时间后突然爆发哭闹。
策略:这类孩子需要老师采用一定的策略,来转移孩子的情绪注意力,让孩子的关注点有转变到与小朋友一起的游戏活动中。细心捕捉孩子的兴趣点,投其所好,来转移孩子哭闹的情绪。
例行公事型:有的孩子每天入园后都会例行公事一样地哭上一会儿。
策略:与孩子聊天或他喜欢玩具,缓解宝宝情绪,在孩子哭闹前,准备能够引发他兴趣的活动、游戏、话语,使孩子一见到老师就忘记哭闹这件事。几天时间,孩子的情绪就会逐渐的稳定下来。
默默哭泣型:这样的孩子会低声哭泣,很任性,不好哄,也不容易转移注意力,缺乏安全感,心灵容易受伤。
策略:给予她们最大的安全感,多抱抱,给予温暖,给她讲勇敢的故事,引导他们坚强面对,和她做游戏,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与孩子交流。
3.家长方面
个别交流:主动与家长交流,交流前要用心观察、记录孩子一天的情况,离园前和班上老师共同回顾一下,一天中每个孩子有什么进步的、有趣的事情向家长来说。对待家长的询问,回答要具体。
信息交流:发短信、入园初的放心短信,入园的第一周,老师利用孩子饭后或午睡时间,向很不放心的家长发送一条短信,简单反馈宝宝情况,让家长放心。
离园交流:离园前,帮孩子梳梳头发,洗把脸,整理孩子的衣物,带孩子照照镜子,让孩子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高高兴兴等妈妈。要让爸爸妈妈看到的是笑着的孩子,这样他们一天悬着的心就会落下,为第二天坚持送宝宝吃颗定心丸。
信心交流:争取家长的配合,告诉家长为了缩短孩子的入园适应期,在孩子身体没有什么不适应的情况下,应坚持天天送幼儿园。有的家长往往送两天,感觉要给孩子的身心调整一下,结果造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这样只会延长孩子的适应期,给幼儿造成依赖的心理。
正面引导:有的家长以“你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幼儿园去”,之类的话来吓唬不愿意吃饭、耍赖皮的孩子,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惩罚他的地方,犯了错误才会送到这里,那他就会从心理上排斥上幼儿园。更不要拿着幼儿园的老师吓唬孩子,例如:“再哭,再哭老师就来了”,孩子就会想,原来老师是可怕的人物呀,他也就不会喜欢老师了。
”
小结
在工作中只要老师用心,就会找到各种办法来吸引孩子,舒缓孩子因分离而焦虑的情绪,使孩子不惧怕上幼儿园,让孩子把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对幼儿园、对老师的喜爱上。
在与孩子的交往、游戏中,教师只有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和孩子平等、真诚的交往,还会令老师体验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点一致,相信孩子会更快更好的适应幼儿园。.
通过与孩子一起走出分离焦虑期的过程,学到了很多有关的专业知识。例如“泰然处之法”,《倾听孩子》书中说道:“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对于极个别采取蛮横、极端手段,如在地上边打滚边哭,对自己或老师进行攻击的幼儿要理性的对待。焦虑的孩子“需要哭”,当什么办法都不管用的时候,不妨试试“泰然处之法”。
所谓“泰然处之法”并不是不管不问,任由他对自己对别人进行伤害;而是在保证老师、其他孩子、幼儿自身安全前提下,进行“理性”的对待,蹲他在身边亲切的注视、耐心地倾听,给孩子一个适应缓和的机会、一个与老师进行感情交流的机会。
”
新教师 | 科学系统的新教师岗前培训计划,让园长不担心,新人不焦心
新生入园 | 两个调查表,让您掌握新入园幼儿与家长的基本情况与需求
开学季 | 新生入园,必备物品、材料清单以及必不能带的物品提醒
升班季|详细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及活动安排,请参考!
新生入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自测表,发给家长们试一试
新生入园后,家长们常问的“十万个为什么”,请这样回答
事关秋季学期开学,九条建议送给各幼儿园
新学期 | 九月幼儿园教研工作、保研工作计划
案例 | 新生入园:妈妈,你别哭了……
Hi~
我是大爱幼教社
一个为幼教人提供
工作方法
的公众号
对你们我是认真的
好方法都要告诉你们
喜欢我记得点“在看”
同时
也欢迎广大幼师朋友们
分享经验、吐露心声、互通有无
投稿邮箱:daaiyjs@daaikids.com
啾咪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爱幼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