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想必每一位工作在一线的幼师朋友们对此都深有感触,家园工作是否到位、和谐,影响的不仅仅是老师们的心情,有时候更关系到班级整体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下面这些幼师朋友的家园相处之道。
松松老师
★
清楚自己班级的家长构成
★
我们作为一名带班老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更有还有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幼儿园家长的主力军不仅仅是“父母”,还有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许多“家长”,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等,可以说一个幼儿有多位家长。所以老师们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班级的家长构成,做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准备。
比如老人带孩子,就担心幼儿园老师一人带几十人会不上心,经常怕孩子被别人欺负,他们关心得最多的是孩子的身体、吃饭等情况,对这类家长,我们就从他们关心身体方面入手,先谈孩子在园的午餐、午睡等情况,再涉及其他领域;而有的家长更注重幼儿智力发展,我们就从孩子学习状况入手,再逐渐深入到其他方面;有的家长工作比较繁忙或性格非常直爽,我们就开门见山,直切要点;对性格内向或对幼儿教育存有偏见的家长,我们则先熟悉起来,等双方感情比较融洽时,再慢慢转向主题。
晓燕老师
★
态度很重要
★
什么样的老师比较容易获得家长的信任呢?不管是新班级还是老班级,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亲切、随和、有耐心、有礼貌的老师通常都会比较快得到家长认可。尤其是新接手的班级,或者新入园的孩子,家长对老师都处在一个观望、熟悉的过程中,这时候亲切随和的态度,适当而科学的针对性的建议,就比较容易俘获家长的心。
铭铭老师
★
工作做在前面
★
比如,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会召开家长会,我会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份小分析报告。有的老师可能会觉得比较麻烦,其实事先稍微麻烦一点,在真正开会的时候就会很有效,有据可依,家长对老师的话就会比较信服,再布置什么班级工作,家长的配合度也会很高。
田田老师
★
小事不小
★
其师的工作都是吃喝拉撒睡一个又一个的小事组成的,我们把这些小事上上心,收获就会很大。比如说,每天早上晨检抱抱孩子,跟孩子聊两句,既完成了晨检,又让家长看到了老师和幼儿间的亲密互动,这比说什么都能让家长放心;及时提醒家长午睡的时候给孩子带个小背心,户外活动带汗巾,集体活动的时候带保温杯;幼儿园孩子的状态,比如哪天没睡好觉、胃口不好等,及时跟家长沟通,提醒家长回家注意;孩子生病了,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关心一下……看起来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却能很快拉近家园的距离。
小宋老师
★
学会换位思考
★
我们常常开玩笑说,幼儿园就是一个小江湖,每天都在上演“江湖纷争”,比如孩子们起争执了,不小心磕伤了,游戏中无意的抓伤……虽然都不是大事,但是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上升为家长间、家园间的大矛盾。
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让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一想。曾经我接手一个新班级,班里的小孟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就跟班里的小朋友在玩区域的时候起争执,小孟子先动手,自己却被抓伤了。家长担忧、心疼,对老师也有些意见,觉得没照顾好孩子。我没有着急解释,而是站在家长的角度,首先为自己的看护不周真诚道了歉,也咨询了保健医,上网查了一些资料,跟小孟子妈妈就抓伤的看护啊、饮食啊进行了交流,妈妈慢慢释然了,而后我才就当天孟子的行为跟妈妈进行了讨论,对事不对人,妈妈也很容易接受了我的建议与引导,与另外小朋友的妈妈达成了友好沟通。
小冉老师
★
树立家长典范
★
永远都不要小瞧家长们的表率作用。我对于班级家委会的作用非常重视,其实每个班都会有有时间,有能力,有集体观念的家长代表,通常他们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也能在家长群体中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在家长会的时候,我会真诚谢谢所有家长的付出,有针对性的对家长们表达赞美之意,尤其是还专门表扬、感谢了一些给与我们理解与支持的家长,为所有家长提供了一个正面的榜样和引导。
都是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家长,不同的表达方式将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大家不妨都试试“表扬”相处法啊。
盼盼老师
★
不要怕说话,多沟通
★
总有老师说怕跟家长交流,或者不知道跟家长说啥。其实,孩子就是我们最好的话题啊。
比如早入园、晚离园,都是我们跟家长们拉家常的好机会。早晨的时候,我会和家长聊幼儿的在家情况,比如睡眠、阅读、进餐等情况;晚上,我会聊在幼儿园的事情,比如介绍近阶段幼儿园开展的工作以及幼儿的各方面表现,并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作简明的答复。就像跟朋友聊育儿经一样,一起吐吐槽,过程中给出我们的建议和引导,一切都会很顺利。
尤其是想跟年轻的幼师朋友们说,不要惧怕跟家长们交流,其实他们也很想从你这里听到孩子们的情况,得到适当的建议。
其实,做家长工作的过程,就是以心换心的过程,老师付出了真心,家长是能感受到的,毕竟我们共同的目的,都是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