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正有用的经验没人会愿意分享给你的
工作中我们经常用到的知识分为程序性知识(解释如何做…的问题)和陈述性知识(解释**是什么的问题)
而这些知识里面那些可以从书上或者别人教你的大多数都是显性知识。
而那些决定,你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的经验往往是隐性知识(潜经验)。这些经验,基本上都需要个人通过自己常年的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提炼,才积累出来的一点点精华。每个人都很珍惜。
这些潜经验可以很好的帮助你,在解决很多关键问题或者难处理的问题上,用最简洁方便有效的方式去解决。
比如,有些老师会在离准备的时候,让孩子回顾整理好今天在园的生活学习经历和最难忘的一件事,回去向爸妈汇报,就是一个很讨巧的经验。新老师往往就会忽略这些细节。
对于新人来说,也不要气馁,因为别人不教你,你可以观察学习。
这里分享一个方法,就是比对式学习。看到其他老师,比如说主班老师,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自己先在脑子里快速思考“如果是自己的话会怎么处理”,然后比对和主班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经常做这种思维训练,很容易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敏感性和经验素材的积累量!
2. 劣币驱逐良币:有能力的人,大多数都很累
在幼儿园里面很多人会觉得能者多劳,所以很多难处理或者嫌麻烦的事情往往都是让有能力的老师去做,比如要出去代表幼儿园参加比赛,负责一个科研项目,帮园长做一些超出老师职责的事情…这些老师往往也就是一个幼儿园的业务骨干。
对于这些骨干老师来说,如果大家都认可她的付出,那还任劳任怨。如果大家把她当成吃亏的傻子,那就很痛苦了。
如果你是这样的骨干老师,建议你大胆向园长争取资源,并且表明你的付出应该被看到,被认可,该要钱要钱,该要地位要地位,并且表明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幼儿园的团队凝聚力和人际生态。
我相信,敢于第一个提出来的骨干老师,将成为园长的心腹。因为你已经站在园长的层面替她考虑问题了!
而如果你不是这些骨干老师而又还想成长的话,建议你主动参与,帮骨干老师分担一点事情。我相信骨干老师会在这个过程中教你很多潜经验!
3.拉开老师之间能力差距的,往往是最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
幼儿园里,老师们之间的经验能力差距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因为工作中很多内容,都是年复一日,不断重复的。你有无数次的机会去不断优化你在工作中的做法。
但是有一些差距不是靠时间就能改变的,比如说你的价值观,你的学习态度还有最基础的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力。
听:懂得倾听他人,理解他人,让别人在和你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感到无比舒服和愉悦,这是一种本领!在这方面表现好的老师,基本上家长工作跟个人发展都很顺利。往往未来也能成为幼儿园的门面担当,对外代表幼儿园做很多外联沟通工作。
说:能说会道的老师基本上十之八九都会成为教师中的业务骨干,并且在公开课或外出讲座培训方面有非常良好的表现,也是园长愿意首先提拔的后备干部。
读:读书很多,知识量非常丰富的老师,基本上都能够成为行业内的学科带头人。事实上,如果你将行业内一些经典好书都能够看完,并且能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理解的东西,然后你还有时间一线的经验案例结合。你在行业内基本上就成为半个专家了,但能做到坚持读书的老师不多,毕竟,刷抖音、微博、B站,综艺不香吗?这其实也说明了,在成长的道路上其实并不拥挤,因为大部分人并不会,主动往这条路上去死磕自己!
写:能写文字,不管是专业的教案,论文,宣传文案,培训讲稿,还是日常各种文字,就意味着一个老师的影响力,已经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在很多平台上留下自己的影响力。
4. 要想弯道超车,就得不走寻常发展路径
幼儿园里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发展路径,但大致上看,幼儿园里的发展机会毕竟是有限的。比如教师-级长(教研员)-教学主任-副园长-园长。到园长基本上就算到头了,除非你再进一步走出幼儿园,兼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对于普通老师来说,你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尽快的升上到园长这个级别上,然后你才能够有更开阔的空间去做选择。
那该怎么办呢?
你可以分析园长在意什么,幼儿园资源倾斜在哪里,那你就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愿意去做。因为要重新接受和学习一个新的东西,本身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成本的。这其实是和我们传统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的限制有关。具体可以看第8条。
5. 知识之间也有降维打击
大家之间都在学习,都在成长,时间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样的,谁能在同样的时间内取得更多的成效,谁就能领先一点。
但要明确一点的是,知识与知识之间不是一样的。要懂得甄别和筛选。其实,现在大部分市面上学前教育的书都不值得看,都是拼凑起来的。并没有多少能教会你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本书里面真正有价值的,绝对不会超过20%。所以学习的时候,不要从第1页看到最后一页,而是要像挖矿一样去尽快找到那有价值的20%。当你找到了,这本书就算是看完了。
而更好的建议是,学点心理学,商业管理经营,因为学前教育这个学科少了很多可以直接拿来用的技能,都是一些程序性知识(先怎么做再怎么做的步骤),换了一个场景问题,就失效了。其它学科有很多好用的方法可以直接借鉴。如果你会别人所不会,那你就厉害了。
6. 经验-能力-态度,依次越来越重要
无论什么时候态度永远都是比经验和能力更重要的。那些以自己工作了多少年经验为荣的老师,往往都是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老师,请和她们保持一点距离,这是一种“病”,会传染的。在第3条中已经讲到,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后都是一些非常底层的特质。经验就像你获得过的证书一样,只是证明你做过什么而已。并不能决定你未来能够怎么样。
7. 大部分教科研的活动都是无效的
很多幼儿园都重视搞教科研活动,但事实上大部分教科研活动都是无效的。因为教科研活动,说到底本质上就是一种智力活动。拼的是参与的人的知识储备。有储备的人,能够发展得了问题,也能够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既然找到答案了,那教科研活动对他们来说,就只是无偿贡献给大家自己的智力成果而已,如果你不能够让他们的贡献得到认可得到回报的话,那这样的无偿贡献只能是停留在一些非常肤浅表面的经验上。而那些既没有储备又没有学习动力的人,教科研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毕竟智力上的思考,根本就非常耗能,时不时还要被点名提问回答,既丢了面子,又没了脑子。
8. 聪明人的工作法:明确输入和输出,举三反一和举一反三
教师从事的是教育工作,我们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所以在我们每年的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的学习任务。聪明的老师很懂得如何在新的任务来临的时候迅速上手,然后迅速出成果。这背后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聪明人的工作法。
首先是要明确输入和输出,输入输出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做这件事情的最小可实现目标是什么?
比如说园长想让你研究一下陶艺艺术,帮幼儿园打造提升一下这方面的特色。那你就要找园长好好的明确一下他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期待的结果是什么?这就是输出。
然后你再去了解一下陶艺,究竟能不能在它现有的效果上去实现园长的期待,这就是输入。那些可以实现的地方,就是你要马上去了解和学习的。
你的目的就是去把能实现的,以最小的代价,用最快的速度去实现。带着这一个目的,就会让你在学习和钻研陶艺艺术的过程中,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停止。
其次是举三反一和举一反三。举三反一说的是归纳学习法。举一反三则说的是类比学习法。
我们学习一个新的领域,一定要先学会从多个例子去总结他们的共性,然后找到规律,在和你的已有经验进行对比,比喻和类化。比如说新老师不懂得怎么写教案,那传统的学习方法就是找本教如何学教案的书,让他对照着去学。其实这就很慢了,更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尽可能多地找到一些园内写的比较好的教案,然后放在一起进行归纳分析,看看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然后再和书上教的教案应该怎么写进行对比分析,你就知道理论跟实践之间的差异,彼此重视的点是什么?那些老师所重视的就是对你工作能马上有帮助的,而那些老师所忽视,而书上强调的,就是你可以进一步去钻研提高,拉开和其他老师差距的地方。
手机码字不易,格式排版请谅解…
如果你也有一些关心和困惑的问题,欢迎你在公众号留言…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油菜聊幼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