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某周五放学有孩子没做完作业,放学了我赶着去开会,帮他们罗列了一下欠下的“债”,匆匆跟他们说:双休回家补完,下周一给我。
孩子们一看不用留下来补作业,乐得直点头,临出门我还侧身对他们说了一句: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的对吧?
孩子信誓旦旦:嗯!
我其实有点担心的,因为这几个孩子自控能力不是很好,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也是屡次发生。
周一早上来,妥妥的,没做的还是没做。
我不禁深吸一口气:太让我失望了,我这么相信你们,竟然还是不做!
2
当我平复下来的时候,我仔细想了想,这件事最根本的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
明明知道学生是做不到的,我却依旧让他们去做,并且冠以“信任”之名。
此时的信任其实有道德绑架的意味:你看,我信任你,你就应该去做。而你如果做不到就是不守信,以后我就不会再信任你了。
学生还没有这个自控能力去把这些事情完成,所以结果肯定是不如意的。
于是老师大发雷霆,你辜负我的信任,老师自己打心底就会对孩子的信任度降低。
而孩子在此刻,内心充满愧疚感,在老师说失望时,觉得老师不信任自己了。于是,师生间的信任度降低。
我成功地用信任毁灭了信任。
3
信任,真是一个美好的词。被别人信任也是一件美好的事。
信任里包含着相信、尊重,被信任的人觉得自己是可信赖的、有价值的。
但信任这种东西,打破容易再建立就很难。
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家长,孩子让你失望的次数多了,你哪怕再怎么样给自己安慰:他还只是个孩子。但你内心深处抹不去的是信任被辜负后的恐慌感。
孩子在自己打破承诺多次后,觉得父母和老师不可能再相信我了。于是有了我是个不可以被信任的人的感觉。
4
人和人之间要互相信任。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是大人和孩子之间。
其实我们一直没有发现的是,在生活中大人占主导地位,在信任这件事上,大人也占了绝对的主导性。
这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给大人提出的要求往往是合理的,比如:爸爸出差给我带个小礼物。大人很容易就能做到。如果实在做不到,大人当场就会拒绝。
那孩子呢?他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或者说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这一瞬间他信心倍增觉得自己肯定能完成,所以他就答应了。但实际去做,却困难重重,只能放弃。
还有些时候,孩子实在是不想完成,但迫于大人的威逼利诱,只好答应。
我们看着孩子中了套,于是再给它加个封印“我相信你哦”,觉得就万无一失了。
这是不是很不公平?
5
所以,在我们要用信任这个词的时候,首先我们要保证的是,双方是平等的。
或者在孩子们错误估计自己能力的时候,家长老师要帮助其指出不合理的地方或者孩子在完成高于自己能力的任务过程中,老师或者父母要监督和辅助,以保证孩子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就比如说,我明明知道孩子没有能力在双休把所有的作业都补上,我就不该提出这样的条件。
或者提出了、孩子也同意了,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双休计划并和孩子父母协商,请父母做孩子的监督人,这样就给孩子搭建了适当的支架去完成困难的事。
提出信任,是为了获得信任,而不是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毁灭信任。
别让信任摧毁信任,善待之,从而让彼此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融洽,这才是根本。
往期精彩回顾:
?我是神老师
长按下方左侧二维码加小编微信,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的关注和转发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