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涨姿势哒
培训时听主讲老师说起一件事,甚是惊讶。
有学校推广管理经验,投入不少资金,引入各种高科技,为的是监控学生的一言一行。
只要老师愿意,能知道学生在学校的任意角落里做了什么事情,能看清学生在任何时候的一个表情。
感叹之余有点难过。孩子究竟在被我们当成什么对待?
主讲老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处的状态和无意识的行为,我们这么监视着孩子,让孩子无时无刻都处在一种神经绷紧的状态,他们怎么能快乐生长?
我很赞同主讲老师的观点,也同时想到了“隐私”这个概念。
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有时候会觉得孩子孩子很小,没有任何隐私可言。所有的一言一行,所有的地带我们都可以监督和闯入。
我们也发现很多孩子的“隐私”意识是很弱的。
谁都可以翻看自己的书包,谁都可以当众揭开他的“伤疤”,用他曾经犯的错误来逗大家,孩子不知该怎么办,只能在一旁羞红了脸。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习惯了被他人侵犯。
轻则自己的物品被翻看,重则遭受性侵而全然不知反抗。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虽然小,但其实在3岁左右,孩子就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其他人未必知道。
4到5岁,孩子开始隐约感觉到了隐私的涵义,但他还没有保护隐私的意识。6岁时孩子已经完全有“秘密”的意识。
没有秘密就不能称其为儿童时代。秘密的拥有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尊重孩子隐私,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一定的隐私意识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有利于形成独立的个性。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孩子隐私的具体内容:
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缺陷。如果孩子有某种疾病或者身材矮小、过胖等缺陷,家长如果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
孩子曾经的过失。比如孩子曾经犯下的错误,在一些演出中出的洋相。孩子觉得这样的事情很丢人,所以家长不应该反复提及、挖苦,尤其是公共场合。
如果有人提及这些,他们会有一种“被揭伤疤”之痛,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
孩子的“私人领地”。孩子的私人领地主要包括个人身体、私人物品、私人空间等方面。
孩子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家长不能随意闯入。
孩子的隐私意识很重要,所以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
帮助孩子建立身体隐私的概念。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
孩子要知道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有权拒绝别人的拥抱,要帮助孩子认识到隐私部位除了自己、爸爸妈妈、医生等必要的人员能触碰外,其他任何人都是不可以的。这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保护身体隐私的概念。
给孩子创设出属于他的空间。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很喜欢圈一圈属于自己的领域,并“告诫”父母:你们不要过来哦,这里是我的地盘,你要进来要敲门哦。
这时候我们就要配合孩子,尊重孩子。当孩子有自己的房间后,也要先敲门。
帮助孩子保守秘密。
孩子不愿意被提起的事情家长就不要当众提起,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秘密,并要求家长保守时,家长也要保守,否则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孩子也有不被尊重的感觉。
我们要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也要承认儿童也有隐私。
只有保护好了孩子的隐私,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同时也会尊重别人的隐私。
欢
迎
关
注
苹果打赏
专用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