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说蒙氏 在前一篇微文《谁是“蒙娃”》中,我依据孩子妈妈对“蒙娃”的描述,归结了她以旁观者角度对蒙氏教育效果的三点发现:独立、懂规矩、有秩序感。 这三点虽然不能概括蒙氏教育的全部思想和理念,但做为蒙氏教育的核心呈现,分量足够了。后来,我进一步解释为:独立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要素;懂规矩是懂事,是公民意识的早期表现;有秩序感是会做事,隶属于管理品质,也有人说成是领袖品质。 基于这个观点,我们若发现孩子妈妈在家里教育孩子,也能以“独立、懂规矩、有秩序感”为目标,并有一套适合于自己孩子的有效方法,那么,即使孩子还没上幼儿园,或者即便读的不是蒙氏园,我想这都可以被定义为“蒙妈”。 说到这里我想应该阐明一个观点,我认为,并不是把孩子送到了蒙氏幼儿园,妈妈就会自然晋升为“蒙妈”,因为,“蒙妈”是有家教功力和教育效果的妈妈,是一个“高级职称”。 好了,既然我们定义了“蒙妈”,接下来的话题便是,先说家再说妈: 记得我曾在一次幼师培训中说过:蒙氏教育有生活、感官、语言、数学、科学五大领域,蒙氏教室也有对应的五大区角,但我却认为还有一个被我们都忽视的领域和区角,这个领域和区角就是家庭,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区角,也是一座蒙特梭利教育没有得到充分发掘的富矿。 为什么我以一个蒙氏教育的外行视角会如此说?这是因为前些年我读过一套书,是梁志燊教授送我的《家庭中的蒙特梭利教育》,读后就想到一个问题和课题——培养“蒙妈妈”,把蒙氏教室搬回家。 显然,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萦绕我的课题,尤其是每每走进的蒙氏园看到几乎大一统的环境,看到被玩教具架子围成的区角,看到几乎不变的定式般空间摆放,我总会觉得差了点什么?直到后来,我从台北家田和咪咪两所精致的蒙氏园参访回来后,方解开心头之惑,也想明白了我们差的一点是“家的感觉”。并藉此,理解了为什么蒙特梭利博士在1907年,给她的第一所儿童教育机构起名为“儿童之家”,而不是“学校”。 原来蒙氏教育真正的有丰富营养的沃土,在家里,或者在有家一样感觉和有爱和自由的地方。 上面是说家,下来就说妈: 首先请理解,我无法用学术语言定义“蒙妈”,只能对“蒙妈”的“是和不是”用事例辨析一番,用“符号”给各位孩子妈妈去对号入座。 比如,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一切由妈代劳,不劳烦孩子,不让孩子受到一点委屈,结果是,关怀的结果是惯坏,代劳的后果是啃老,这不是“蒙妈”! 比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妈妈绝不会“第二者插手”,最多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发现孩子,以及当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才出现。所能以,要求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必须自己动手的妈妈,就是“蒙妈”。 比如,“儿子,穿衣服跟妈走。”“妈妈,我们去哪?”“乖,听话,跟着妈!” 这位妈把孩子当做自己随身“挎包”了,连发言权和发问权都不给,所以,这不是“蒙妈”。 比如,周五晚间妈妈问孩子,明天周六休息日,你都想干些啥?甚至,对于幼儿园大班孩子,还可以给他一张双休日工作计划表,让孩子自己用写和画来完成计划表,然后父母也把自己的计划与孩子讨论,解决好冲突地方,也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计划指出问题。这才是懂蒙氏教育,懂如何给孩子培养计划力的“蒙妈”。 比如,每到做饭之前,妈妈都先问孩子,你想吃点啥妈给你做。久而久之,孩子在家像在饭店,以顾客身份点菜,妈妈像服务员,这不乱套了吗!还有规矩吗?结果是破坏了家庭成员的平等规则,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成了习惯。所以,这位以爱孩子为名义,把孩子培养的很“唯我”的妈妈,绝非“蒙妈”。 比如,当母亲节时爸爸妈妈要去看望奶奶,但孩子却想去游乐场,而且跟父母玩起了一哭二闹的套路,欲征服父母。这个问题很原则,家长万不可屈服迁就孩子,如果严厉不起来也得温柔的坚持,否则,培养孩子的任性和为所欲为,长大了就叫没规矩。而能够坚持对孩子无理要求拒绝的妈妈,是“蒙妈”。 比如,有位妈,信奉“养不教母之过”,遇见小儿初成长难免的错误时,便柳眉倒竖杏眼圆睁,一番训斥,如监狱管教,用外力强行树规矩,这不是“蒙妈”。 比如,带着孩子过斑马线,跟孩子讲红绿灯的作用,然后回家找一些因闯红绿灯出事故的视频跟孩子一起看,让孩子自己理解和内化规则,这是“蒙妈”,不是“猛妈”。 比如,晚间睡前,孩子玩困了就不愿意走洗脸刷牙的程序,也包括早期赖床,妈妈拗不过孩子就只能任其所为,无能为力,久而久之,孩子做事的习惯也会随随便便没有秩序感。显然,这不是“蒙妈”作为。 比如,曾经的一位幼儿园孩子妈,她跟我说给孩子做了两张表,一个是作息时间表,包括平时,也包括双休日;另一张表是家务劳动分工表,包括一家三口。关键是执行严格,没有折扣,最终下来,她家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也是懂规矩、有秩序,不乱来,不任性。这才是真正的“蒙妈”。 最后讲实话,我国引进和推进蒙氏教育的力度绝非一般,但发力点几乎都在幼儿园,家长的参与也就是走进幼儿园看看孩子的进步,对幼儿园的蒙氏教育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认同,而没有参与其中,没有走进家园一体的“蒙家军”阵列,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不过,就我熟悉的海口松柏儿童之家不是这样,而是积极努力的拉家长“入伙”,包括举办者李盛芳园长注册的管理公司,干脆直接命名为“蒙妈妈教育公司”,也包括幼儿园谢欣默、章悦两位园长,也一直在组织家长学堂,培养“蒙妈”。近来,他们的“蒙妈妈学堂”正在招收入园前的孩子妈,他们志在让儿童“从小在家学蒙氏”。 总之,尽管我对“蒙妈”的表述很有高度,但实话讲,这个高度并非属于蒙氏教育讲师活老师的专业高度,而是从家教效果反观,从殊途同归的角度去看,只要在家里能帮助孩子做到“独立、有规矩、有秩序”,则,人人皆可为“蒙妈”。 (下一篇:谁是“蒙老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王国平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