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在前不久的亚洲幼教年会上我讲过,中国当下学前教育的繁花似锦和飞速发展,正是近十年来被民办幼儿园给“折腾”出来的。
我先谈一个假设,再说一个真实:
第一,假设没有民办园,公办园全覆盖,按片区入园,听不见“入园难”的声音,试问:中国的学前教育会有今天的繁荣吗?
我想一定不会。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办人力资源机制和铁饭碗的心态下,以及教育统管和财政拨款的“勉强”下,即便是园长有许多想法,可“管事的婆婆与管钱的公公”让想做点新鲜事的园长没招。所以,没有制度刺激和没有生死竞争下的中国学前教育,即使是发展,也会非常缓慢。
第二,十多年前的真实是什么?是公办园紧缺,幼教市场留有大份额的空白需要民办园填补。这时进入的幼儿园啥都不说,什么硬件软件的,有房就能办园,有人就能当老师,开门就会有生源。
这正是十多年前的中国学前教育,那时,因为竞争对手很少,市场很宽容,教育主管部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民办园好办。也正是因为连民办园都没有什么竞争,就致使中国的学前教育在十多年前基本驻足不前,包括管理、课程和服务,都处于简单粗犷的形态下。
好了,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已成历史。当下的情况是,民办幼儿园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发展的速度惊人,所以,也因此导致了幼教行业竞争越发激烈,让“民办园不好办,公办园不好干”。我说过,这是因为民办园火了,才让中国的学前教育活了!包括公办园,也“坐不住板凳”了。
当然,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使幼教行业整体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但是,这不代表当下民办园就没有问题了,恰恰相反,其中主要的两个现象级问题不可小视:一个是资本进入和竞争环境的严酷,出现了死拼硬件的问题;另一个是市场意识和行为之下,存在非常商业化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较为普遍的存在于民办园中,需要我们以长治久安的健康发展心态,好好说说。
先说硬件僵硬的问题
曾读过一则微文,说一所新开办的所谓高端幼儿园,在招生期间把园所的各种大型器材、各种空调、电视机、厨具、家具、玩教具、包括墙纸、地毯等等,比商场的商品销售标签都详细的标上不菲的价位,并由招生老师逐一介绍给家长。
这是典型低用硬件标注高端的做法。但行家却看出了问题,因为这所幼儿园除了像会所之外,看不出“有教育的环境”,特别是招生的老师,反复给家长推介的都是“有点僵硬的硬件”。后来我解释说:这所幼儿园“穷的只剩硬件”了。
说到这联想到那些用金钱堆砌的婚姻,虽然物质上极其奢侈,却未必感情上一定丰盈。或许,也属于是给围观者看的“僵硬的硬件”,而已。当然,我不否认在有投资条件的前提下,以环保和教育的名义去打造硬环境,这没有问题。台湾幼教专家邱韵凌的家田幼儿园很有硬功夫,她把幼儿园打扮的像别墅,处处用心,用心在有准备的硬环境与软件的呼应上,我说这叫“有生命韵味的硬件环境”,是邱韵凌的“硬道理”。
再说软件疲软的问题
我先说说三大“携带病毒”的软件:
第一是商业化招生技术问题。有的幼儿园甚至把这活当做核心竞争力了,这可真是个问题,因为好幼儿园是用内功练就的,好幼儿园不用招生。所以,在我看来,这样的招生文化就是没文化,这样的幼儿园就是不干正事。
第二是“穿马甲唬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较普遍,或弄个国际“马甲”吓唬人,或弄个国内大学名字“挂个头牌”,或者起名字的时候就弄的像“假洋鬼子”。这些做法都是问题,都是在讨家长喜好和迎合市场的“面子活”,时间一长,肯定“露馅”。
第三个问题是把课程弄成了“杂货铺”。如今,各种围着幼儿园做文章的“服务商”太多了,课程的形式也在商业驱动下,鱼龙混杂、丰富多元。所以,有些没有教育立场的幼儿园就会“看人下菜碟和看菜摆拼盘”,看谁?看家长喜欢啥;看课程有没有诱惑力。所以,这种混装课程很可能根本没有考虑教育的适应性和适度性,属于乱来。
那么,怎样才能让软件不软呢?我用小品的话调侃说:民办园,你长点心呗!
什么叫“长点心”?就是要以软件的形式,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个核心竞争力是终极所在就是团队,也是基于管理平台下凝练的家文化。
在和北京大爱教育研究院赵春梅的微信对话时,我说:当下民办幼儿园在乱局中的结局就两种:一个是赢局,一个是出局。在我看来,赢局一定是赢在软件,出局一定是只拼硬件。我还说:当下我们都是局中人,谁能带着我们看破和冲破这“八卦迷魂局”呢?像赵春梅这样教育家型幼教领军人,我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