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读过李希贵校长一篇文章,大意是谈“民办学校的繁荣刚刚开始”。而做为所有的民办教育人来讲,无疑会从文中读出来一番春意,并为之鼓舞。
但我想的问题恰好不是这样,是从李希贵校长在文中谈到的“公办教育危机”背后,看到了一些民办教育“依赖公办教育危机”而生存的危机,并预警民办教育或因公办教育机制改革后,再度出现的发展性危机。
但这事需要从从公办教育危机谈起。
李希贵校长谈到的公办教育的危机和痛点,我归结了三点:
1、围墙坍塌,锁链尚在。
这是说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围墙”是拦不住的,也在说,优秀的教师资源“翻墙而出”,走进市场,或在家办“校外校”了。但束缚校长管理的人事机制、财务制度等一系列办学自主权,如沉重的锁链,依然系在校长的手脚上。
2、公办问题,民办课题。
在我国,三十年的民办教育已经日臻成熟,并能用其优点直击公办教育的痛点。如公办教师在“铁饭碗”的安全模式下,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刺激下,一些教师,尤其是名师,已经守不住师德底线,收受家长馈赠,摧残了健康的师生关系,包括在家里的有偿家教等。这些公办学校校长因制度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民办学校的人事机制下就是一桩小事,好办。
3、公办缺位,民办补位。
公办在校内的教学没有做到分类推进,没有做到个性化辅导,于是,社会上的民办补习学校,一些“一对一”模式,就应运而生;公办学校没有关注学生的午餐,没有关注到下午家长接孩子放学的困难,民办学校就做好了这些教育服务。
其实,我归结的这三点是一种解释,是解释为什么目前在许多区域出现了“民校热”。这个热度在持续,甚至在升温,甚至让一些民办教育人有点热的发晕,晕了之后的语境有点乱。说:这些年来我们民办学校有了跨越性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公办学校。听这话,我第一直觉就是“必须降温”,并借电影语言诫勉大家说:“不是我们民校太厉害,是公办学校的问题太多”。
李希贵校长令我敬佩,一个久居“庙堂之高”的公办体系校长,能清晰的看到现行公办教育的形式主义问题,能直接抨击所谓的绩效工资的无效,能毫无遮掩的为民办教育直言。但我还是以为,李希贵校长关于公办学校校长和优秀教师向民办学校流动问题,或许判断过早。因为在二十年前第一批高档民办学校出现时,以高出公办教育薪资五倍左右的吸引力,方能引诱一些公办体系的优秀教师冒险出行,走进民办学校。
但现如今公办与民办学校之间,因为没有了原来那样的薪资位差,所以就没有了当年的不管不顾的“跳龙门”现象。于是,有些民办教育人的期盼——开闸放水,或许在不同地区会出现不一样的问题。例如,像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公办教师的薪资高于民办学校教师,这时,你若开闸,水将流向何方?!所以,“开闸”成立与否,必须看一下两边的“水位差”。
另一个问题或许更重要。就是我们不能沉醉于“繁荣开始”,而应该想到物极必反的道理,应该想到公办教育的问题沉疴到了不改不行时,会改什么?毫无疑义,我认为,就如十八大精神所在,深化改革的指向就是改机制。
公办教育的机制若改了,一潭死水必被激活。我判断的变化如下:
1、公办教师的铁饭碗被踹扁了。
2、公办学校校长不再由教育局任命了。
3、公办学校校长直接对社会负责了。
4、教育局减员了,政府权力减弱了。
彼时,被机制激活了的公办教育,因为原本的师资优势还在,因为在社会上文化积淀还在,所以,其释放的正能量绝不可小觑!
所以,我们的民办教育要当小心啊!如果我们还沉浸在“有午休服务”、“有寄宿条件”、“有特长课选修”等简单优势上,还依赖着当年公办学校没做和没做好的问题时,我们就会犯错误的。因为,当公办教育问题走到极致时,当原本的机制给颠覆之后,可能第一件事就是,民办教育的生存空间会变的狭小,也必然会导致新一轮的民办教育发展性危机。
或许,我是在忧患意识下,是在春天里去思考冬天的一种习惯,因为,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