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该如何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即获得知识又获得促使其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学习能力和品质?在朝向孩子学习素养培育的探索中,我们该选择什么路径、策略和方法?IEEP一直着眼于思考“教和学什么”和“怎么教和学”。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呼声不断,也催生了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走进国内学校,其中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即PBL)概念也受到热捧,甚至有媒体将项目式学习称为21世纪基础教育风向标。
项目式学习要引导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中调动和激发相关知识,形成可迁移的思维方式,并在项目完成中实现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
在IEEP课程中,我们聚焦孩子,关注孩子学习品质与思维品质的形成,努力让孩子心智自由地学习。
在综合考量国内外对项目式学习的各种诠释后,围绕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园的教学要求,IEEP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概念,梳理出了幼儿园项目式学习的关键要素。
教师先要帮助孩子确立一个驱动性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探究的过程,能让孩子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为完成某项任务、达到某个目的而自主参与活动。
通过问题驱动,孩子容易对学习充满热情,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表现出好奇心和兴趣,积极探索与主动完成任务。
例如在IEEP课程中班《产品链条》单元中,我们基于孩子对服装的兴趣,在教室内创设了“服装博览会”的情境。这样的环境下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兴趣,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同伴分享,提出了许多问题。
教师从孩子众多的问题中选择了“我的衣服是从哪里来的?”作为驱动性问题。
这个问题具有真实性、开放性与探究性等特点,并且贴合孩子的兴趣,所以才将其作为驱动性问题。
教师要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对孩子的活动进行观察与分析,了解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分析与把握孩子的已有经验与主题活动中涉及的基本经验之间的关系,确立项目活动的价值与孩子的发展目标。
在《产品链条》单元中,孩子通过对服装的了解,体验了一件产品从生产到被消费之间经历了不同的职业分工,初步感受社会化分工的意义,扩展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知,为今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项目活动过程中,孩子运用各个领域的经验,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
孩子需要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经验,用项目式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呈现出来。
▲ 活动《创意蜡染》核心领域:科学、艺术
▲ 区域活动《量体制衣》核心领域:科学(数学)
▲ 特色活动《小小裁缝》核心领域:艺术
项目活动过程中,孩子有充分探索与学习的空间,可以自主地创作、验证、完善等,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深度学习的可能。
▲ 探究不同布料的特点以及防水程度
▲ 观察发现衣服图案的排列规律,并能自主进行复制和拓展
▲ 合作搭建物流运输轨道,感觉不同倾斜坡度、不同路面对物体下滑速度的影响
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能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推理判断、建立联系、迁移运用、提升扩展等方式解决问题,产生深度的探索与学习。
项目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孩子可以尝试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交流和讨论,共同克服困难,并在教师适时指导与帮助下确保学习顺利进行。
▲ 区域活动《量体制衣》第一阶段,小组合作测量同伴轮廓的长宽等数据
▲ 区域活动《量体制衣》第二阶段,小组合作测量模特数据,为模特制作衣服
项目活动过程与成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孩子可以运用多样的方式(前书写、语言、动作和设计制作的作品等),表征与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基于实践得出的观点,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学习与探究成果,体验分享、争论、创新。
▲ 活动《手制包装》,孩子们有创意地设计衣服包装袋
▲ 邀请家长入园,一起来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在《产品链条》这一项目活动中,经过不断努力,孩子们与老师一起开展了一场结题活动“产品博览会”。活动当天,每个项目组成员自信地向大家介绍着他们的探究过程与成果。
“产品博览会”不仅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到产品生产的过程以及所需的社会分工,同时也让每个项目组成员有了展示自我、锻炼自己的机会。
项目式学习并非高大上的口号,IEEP在实践中清晰地认识到,它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源于生活,聚焦孩子,强调自主,面向未来,它让孩子在学习中放飞心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吴明慧
IEEP探究教育研究中心 教研员
课程研发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