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认知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板块,是学前儿童的重要学习内容。然而早期儿童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并非通过教学获得,而是在各种游戏活动中通过同伴交流、观察以及成人介入等方式获得,因为游戏才是学前儿童最重要的学习活动。
除却以数学为中心开展的游戏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的游戏之外,很多时候幼儿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活动,例如积木游戏、数字棋游戏等,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
计数活动的实质意义是把点数物体可视的数量与自然数抽象的数字概念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即按数列从1开始排序,直到把最后一个物所对应的那个数作为计数的结果。经过反复练习,从而逐渐建立起数的抽象概念。
为了帮助幼儿发展点数能力,感知数量关系,理解数字实际意义,IEEP的积木课堂每节课前都会进行按数取物游戏。
每次搭建之前,IEEP都会给幼儿提供一张材料清单图,然后以“看谁找得快”“材料大分类”等游戏鼓励幼儿自己观察图片,按照图片中指定的数量,一一点数出相应积木颗粒的数量。
建构活动是对真实世界的模拟和创造,幼儿通过操作和组装积木将大脑中的物体形象变成立体可触摸的物体模型,在操作中空间感无形地发展起来了。
位置、方位、对称等抽象的空间概念也变成了可触摸到的“知识”。所以建构天然可以帮助幼儿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IEEP的积木课堂从最简单的二维平面房子开始,创设有趣的故事场景,请幼儿帮助三只小熊建新家,利用门窗和简单的造型积木搭建出三座大小不同的平面房子。在建构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就获得了大、中、小、高、矮等空间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空间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所以IEEP积木课堂又引入主题《我家的小区》,让幼儿学着建构三维立体
的房子。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他们用积木砖互锁搭建出墙体,并且用墙体围合成房屋的内部空间。此时他们的空间思维就从平面空间发展为三维立体空间水平了,同时他们也逐步形成上下、左右、里外等空间概念,空间几何能力从而得到发展。
当幼儿的空间思维进化到三维空间水平时,我们就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建构要求。
在亲子活动《城市规划师》中,幼儿带着家长一起来规划一座新的城市,他们不仅要搭建出各种三维立体的空间建筑物,还要去平衡这些建筑物的位置和整个城市的布局。
从这三个作品中,我们能够直接看到幼儿的空间能力是如何变化和成长的。
从平面物品的搭建到三维立体作品的设计,最后到整体结构的空间布局,幼儿借助不同的主题搭建,循序渐进地提高了自己的空间能力。
比较与测量是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板块。
在积木建构游戏中到处充斥着量的比较,有儿童语言的表征:
例如比一比“谁搭建的高塔更高”。
也有问题的提出与假设并通过策略去验证:
例如一个男孩要用积木建造皮影戏舞台的幕布架,他已经做好了两边的立柱,那么多长的积木才可以作为横梁驾到两边立柱上呢?比较与测量是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板块。
幼儿可以通过测量选择长短合适的积木架到两边立柱上,也可以调整两边立柱的距离,或选择多块积木进行拼接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个过程无疑就是自然发生的测量练习。
除却积木游戏中自然发生的测量行为,教师也会抓住机会在IEEP的积木课堂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测量。
例如在搭建停车场时,教师提出疑问“这里有大车有小车,怎样做出大小合适的停车位呢?”,幼儿则运用不同的车辆为测量工具,用栏杆分割出大小相配的车位。
在搭建道路系统时,幼儿不仅要根据底板的大小来规划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三条道路的宽度,还要想办法让两边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一样宽。
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灵活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用2辆小车测出机动车的宽度,用积木为测量单位来测出一边人行道的宽度,再去另一边做出同等宽度的人行道等等。
如前文所述,我们发现积木建构游戏在帮助幼儿获得数学认知和技能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数学学习的有效途径。今天笔者分享的种种方式方法对教师利用建构游戏发展幼儿数学思维方面将具备借鉴意义。
教师要在日常游戏与教学中做有心人。不仅能够觉察并把握机会,适时地引导幼儿对自己搭建行为中出现的数学概念在真实游戏情境下进行感知和反思,而且能够在设计积木课程时将数学领域融入其中,真正落实STEM学习和跨学科教学。
如需了解更多……
请添加客服老师为您解答
欢迎转发,关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IEEP儿童探究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