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和呦呦都处在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每天我都被她们的 “十万个为什么”无限环绕。
“为什么太阳是圆的”“为什么眼睛要长在鼻子上面”“为什么一周有7天”……
都说因为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才创造了妈妈。
所以,当妈不仅要有三头六臂,还必须要有一颗最强大脑。
不然真应付不了现在孩子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
说句实话,我突然想起来我妈当年对付我的那句万年金句:跟你说了,你也听不懂,带你去看又太远了。
我妈她们那代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有限,所以当她回答不了我的那些“为什么”的时候,用万能金句来搪塞我,也算是一种本能反应,不能完全怪她。
但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了父母的话对孩子的影响之深,虽然做父母的说者无心,但是孩子听者有意,听得多了就容易刻在脑子里。
当孩子成为父母时,也很容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用自己的父母曾经说过的那些话来应对自己的孩子。
这也是一种语言的传承?
曾经在一个论坛看过一个帖子,说的是,父母说过的哪些话,你明知道不好,但还是忍不住对自己的孩子说。很多人在这个帖子下面留言。
“哭哭哭,天天就知道哭。”
“就你这个出息,能干什么?”
“你看看谁谁怎么样怎么样……”
“你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你以后就只能去捡垃圾,没出息。“
看完以后,我还挺受触动的,所以我现在很注意和两个孩子的沟通方式。
当妈以后,
我居然开始重新学习“说话”
看过脑科学家洪兰教授说过的一句话,大脑是可以被语言改变的,它会一直不停地因为外界的需求而改变神经的分配。
《小王子》也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个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语言是无形的,所以它的力量也常常被我们忽视,很多人可能都没意识到,父母的语言也会塑造孩子。
同样一句话,换个不同的说法,孩子接收到的情感、力量是完全不同的。
当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就开始注意自己和孩子的说话方式。
现在再遇到我回答不了的问题,我会很诚实地告诉啾啾和呦呦:“这个问题妈妈也不太懂,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吧。”
一起找到答案,她很满意,我也觉得这方式长知识又方便。
其实,很多时候,往往只要调整一下我们的说话方式,可能就会收获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当你忙着工作,孩子非要缠着你陪TA玩,如果这时候你很不耐烦地说,“没看妈妈现在忙着呢么?能不能自己玩一会?”孩子往往撅着嘴,一脸不情愿。
但如果换一种说法:“我也非常想和你们一起玩,但我现在有要紧的事需要做,等做完了就和你们玩,好不好?”孩子往往就会很知趣地就走开,耐心等你。
就因为尝到“换种说法”带来的甜头,我对改变自己说话方式这件事更加上心,也根据自己的经验,学习总结了很多和孩子说话的“套路”,这些套路,你也可以照搬过去,用在你和孩子的对话里,时间久了,你就能发现语言给你和孩子带来的奇妙变化。
和孩子说话用上这些“套路“,
你也会收获惊奇的变化
我的体会是,“套路”并不是耍小聪明骗孩子,而是用更好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把孩子引向更好的方向,下面这些“套路”,你也可以试试。
上面这些算是我的“抛砖引玉”,我知道咱们中的很多妈妈都是“套路高手”,也欢迎说出你们好用的“套路”,咱们互相借鉴,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