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吉米妈
ID:pkumum
母亲节那天,我一如既往的没有收到花。
吉米送了我他人生中第一张母亲节贺卡,颇为惊悚。
他给我时的样子也拽拽的,随手那么一扔。如果扔的是一捆钱,那可能会相当有霸总的feel。
贺卡内里还是挺温馨的。
就像我的生活,表面都是不容易,内里全是没脾气。
老张在我的主动追问下,给我出了一道选择题,我表示真不是人的很难。
因为我们是纯洁的数字关系,我当然选了价值最高的电脑。
当然,那天晚上在小张的坚持下,我们没有在家喝粥,而是出去吃饭了。
烛光晚餐那是没有的,我们吃了自助烧烤。
烟熏得我眼睛疼。
但是你别说,我还真的挺爱生菜包烤肉、再加两瓣蒜的,够味儿。
正如我的生活,没有香水味,都是烟火气。
不更文的这段时间,我也没闲着,人生在于折腾。
我参加了奇葩说。
对,我说过今年这季我要参加,我就报名参加了。
第一轮网辩是五一之前,结果怎么样导演组不让说。
参加奇葩说的大多是四字弟弟那个年龄的,只有我是四字(头)姐姐。
论人生阅历,他们就都输了。
但今天的文章我不想具体说这个。
这么“瞎折腾”的一part我一般都在“别叫我吉米妈”那儿和大家分享。
在这儿还是想和大家聊聊当妈的那些事儿。
在五一之前,我和自己特别喜欢的CGTN的主持人王茫茫做了一档母亲节的节目。
她是我的读者,我是她的观众,我们俩都是妈。
我发现当妈了之后,就特别容易交朋友,因为一聊到孩子就根本停不下来。
节目是在母亲节当天中午播的。
好多妈妈留言,还挺热闹。
我发现我们聊的话题妈妈们都特别有的说,CGTN的主持人人美又专业。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脸显得那么大,还满脸冒油。大概真是只能靠才华吃饭了。
今天想和大家说说我们都聊了什么。
作为一个访谈节目的新人,我还是得为自己点赞,全程无稿,即兴聊天。
毕竟是一个二胎老母亲,说到养孩子,那不是可以聊三天三夜吗。
央视的主持人水平也真的很高,问题问得都很实在。
我不是什么育儿专家,就是希望为大家解压。
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我不想,也做不了完美妈妈,但我想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希望自己做90分的自己,70分的妈妈。
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不是全部。
70分的妈妈刚刚好,留30分给家里的爸爸和孩子自我成长。
这30分也是给在压力之下的我们一个出口。
我们对自己,对孩子都要有容错率。
妈妈说三句话,永远不会影响孩子一生。
妈妈每天不说话或者一说话就情绪大压力大,才会影响孩子。
我们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把精力放多一点儿在自己身上,追求自己所喜欢所希望的,让自己成为家中很有存在感的一个。
我们的幸福感强了,会感染家人和孩子的。
做自己,永远向前一步。
做妈妈,要学会有时后退,留白。
职场妈妈,全职妈妈怎么选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权衡了自己想要什么,家庭需要什么,我相信都不是一个草率的决定。
区别是有人心甘情愿,有人心存无奈。
我就这个问题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中年女人身上的两座山》。
我特别能理解,对于女性来说,尤其是生了孩子之后,事业和家庭怎么平衡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我自己的选择是做一个职场妈妈。
因为我希望给自己的底气是我在众多大事小情上的选择权。
男人会厌倦我的脸,但是永远不会厌倦我拿回家的人民币。
我害怕情浓时的”我养你“,会变成陌路时的“要不是我养你”。
但我也尊重选择全职的妈妈,而且社会对于很多全职妈妈的贡献的确是低估了。
每天从早到晚困于家庭琐事,不是辛苦二字可以形容的。
事业和家庭怎么平衡的问题永远不会问男人。
因为社会的评判标准就是这样。
无意抱怨,因为作为妈妈的天性,我们就是心甘情愿多付出一些。
不过是少睡了很多觉而已。
我想做一个托系妈妈
如果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鸡娃系,佛系还是托系。
我猜你们不会选托系。
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给孩子托底是一个特别不理智也不励志的做法。
但其实选托系是我想告诉孩子人生其实是可以一直往上走的。
托底不是让他掉到谷底我接住他,是希望可以给他机会站得更高。
是希望他可以因为站得高而看到远方,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和努力的目标。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帮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而不是我希望成为的人。
这是我对托系的理解。
你给你的孩子打多少分
我没法打分
我生孩子很晚。
小张40岁的时候,我73岁,吉米40岁的时候,我79岁。
我也许看不到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我从不认为孩子考上了什么好高中或者好大学就是高光时刻了。
我甚至觉得一个人最能创造价值的年龄可能要到40-60岁。
人生这张考卷,我没有办法陪他走到要去判卷子的那一刻。
我怎么打分呢?
你也一样。
孩子的考卷他们要自己去做,没必要这么早去评判。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剧本,你乱改,可能就没有Happy ending了。
我也不愿意打分
我可以给自己打分,因为中年人要为结果买单。但是孩子不用,他们可以享受过程。
我当然可以去和别的孩子比较,但是仅仅是参考。
做母亲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经常扪心自问,也在公众号上被很多妈妈问过。
我给自己生了孩子
这问题如果可以想明白,你会发现当妈妈的价值感和获得感非常强。
我的成长完整了
我知道一个人从孕育到出生,到婴儿、幼儿是什么样子,是怎么成长的。
没人知道自己0-3岁是怎么长的,3-6岁的很多记忆也都不清晰了。
养孩子,是一个再次成长的过程。
我接受人生的和人的不完美,更坚强,也更脆弱
我人生的上线和底线都会和孩子强相关。
做一件事,和不做一件事的原因往往是一样的。
是软肋也是盔甲很酸腐,但的确是事实。
爸爸的参与度
包括我自己都在调侃老张在教育孩子上的参与度,并不高。
这也是爸爸们的普遍问题。
大量的时间都在托举手机,和关心国家大事。
但是我还是要问,对于爸爸的参与,你的期待是什么?
我想说,不要对别人有更多期待。
其实任何事情,当你觉得为什么你不能干的时候?
另一个人其实也在想为什么你不能干?
这样的纠缠毫无意义。
家庭分工上,其实也要扬长避短。
比如老张愿意当司机接送孩子,那我就乐得清闲。
每天看学习,看小张错的千奇百怪的数学题,那就让我来好了。
他在送孩子中自洽,我在看作业中爆炸。
期待少了,扬长避短了,心态也会好很多。
参加这样的访谈,包括写文章,会有人说:吉米妈,你为什么总是先抑后扬?
一开始有点儿丧,但是后来又都正能量?
因为感同身受这个事儿必须是先身受,才能感同。
我不是什么育儿专家,我是一个二胎妈妈。
是妈妈,所以我知道大家需要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不能一天到晚伟光正。
但是我知道日子还要过下去,总要给自己找乐子。
我想传递的信息,从来都是这三个:
共勉!
– END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