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纪的朋友聚会,经常是变成“妈妈+小孩”的聚会。不过也好,小孩们也可以凑堆一起玩热闹热闹。
妈妈们在一起,总是会拿自己的小孩和别人的小孩作比较,这不,吃个饭都不安生。
吃没一会就听到璐璐妈在训璐璐:“你这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话呐?让你好好吃饭,你东张西望看啥看看啥看的!瞧你吃得一桌子的米粒!哎呀这衣服上也有!
你自己看看你自己看看!这汤汁一上去衣服就毁了吧……你看看人家小K,吃饭吃得多干净!你一个女孩子家家还比不上一个男孩!”
小萝莉被骂得有点“蒙圈”,却还是“整古作怪”地趁着她妈不注意就在那吐舌头作鬼脸表示抗议。
或者是为了表示客气,也或者是为了“投桃报李”, K妈妈连忙说:“哪呢哪呢!你家璐璐才是个聪明的孩子,又会跳舞又会唱歌,性格也外向,见谁都不怯场——不象我家娃,腼腆得要死!你看看你看看,这一说他,他又把头低下去了!这哪象个男子汉嘛!”
被这飞来“横骂”砸中的“池鱼”小K,扁着嘴眨巴着大眼睛想哭又不敢哭,一脸的委屈。
过了一会,两个挨骂的小鬼凑在一起窃窃私语:“我妈妈可喜欢你了!总是夸你呢!”“我妈妈也是!尽夸你!但是她总批评我!”璐璐的言语里多少带了点小妒嫉。叨叨半天后,两人突然异想天开:“要不咱俩来换妈妈吧!你看我妈妈不喜欢我,只喜欢你;你妈妈又只批评你,光表扬我——那咱换过来,不就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了!”
一拍即合,两人就很郑重其事地跑到两个妈妈面前,要求“换妈妈”!把我们乐得……
可是,回头反思,却不觉得“可乐”的,反而觉得有点沉重了。
想来,大家都没有忘记网上曾经火过的《别人家的孩子》这篇贴子: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从不玩游戏,从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回回年级第一……
想当年,我们也是饱受“别人家的孩子”“毒害”的一代啊!犹记以前读书时候,父母们也是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我们。
“别人家的孩子”会背诗,那么,我们就必须天天拿着《唐诗一百诗》跟着摇头晃脑(哪怕只发出声音丁点都不过脑更别提走心了);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得一百分,考了七十分的我们就会被“剥夺”周末出去玩的福利,被迫坐到“私教”面前补课(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魂游窗外);别人家的孩子如果会弹钢琴,那就惨了,你就是五音不全父母都要逼你去看五线谱(天知道那些小蝌蚪线上线下蹿什么)……
不妨想想,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曾经带给了我们多大的压力?不妨想想,那会我们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曾经我们讨厌的、排斥的,为什么等自己“升级”当了父母,就忘记了当日自己的遭遇,陷入“恶性循环”中呢?这是不是也应该检讨一下?
关于拿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有些所谓的“专家”怒斥为是家长的攀比心、虚荣心作祟——这点我不甚赞同。
也许,有那么一小部分家长,确实是因为虚荣或者攀比,但,我相信,更多的父母,都是出于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别的孩子会的,他们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会;别的孩子学了啥,父母们就马上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学啥……
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是出于爱,而非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他们太想要孩子“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最好是“十项全能”,不输给任何人——似乎只有这样,将来孩子长大了,到了社会上,才可以少跌几个跟斗,少摔几跤。
但,我们也应该听听孩子的呼声。“拔苗”不单不能“助长”,反而会伤根动本。
你以为,你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是“激将法”,可,你有没有想到,如果做父母的总这么“嫌弃”自家孩子,孩子可是很受伤的哦!老被比下去,自尊心严重受损,很有可能就变得自卑起来。没有了自信,可真就一辈子“抬不起头来”,这可是很要命的!
真正聪明的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天性,观察他有哪方面的天赋,或者是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有针对性的加以培养。而不是盲目跟风,人家学这个你就学这个,人家学那个你就学那个……帮孩子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
爸爸妈妈们,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击批评自己的孩子,你应该对孩子说:“其实你可以做得更棒!”或者:“我相信你的能力不只如此!”适当的赞美、欣赏和尊重,更有助于孩子的发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