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感冒来势汹汹,医院呼吸科人满为患。而这其中,幼儿的患病率尤其高,这不由得让我们担忧起幼儿的身体健康。在幼儿园里,体育活动是幼儿进行锻炼的主要方式。这样的节点下,我们如何保障幼儿的运动量?幼儿园的体育活动长期目标又是什么呢?在组织体育集教活动时,怎么才能设计出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
在人文幼学的摆条直播间,摆条主理人温笑寒邀请到了两位有着丰富经验的专职体育教师,看看他们在现场分享了哪些宝贵经验。
运动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良性循环和积累,而不是当幼儿生病之后,再想通过运动,增强幼儿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是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长期性目标。
从幼儿园层面,在最近幼儿支原体肺炎和流感多发的情况下,幼儿园更多应该关注孩子的卫生习惯。为什么呢?因为幼儿园每天都会进行晨检,是入园的第一个环节。在晨检过程中发现了幼儿身体不适的情况,体育活动时,就要适当地调整运动量和运动密度,让孩子能更好地适应体育活动中的节奏。而不是盲目增加运动量,让幼儿进行超负荷的运动,这样反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李柯辰:
在冬季,怎样从运动的角度帮助孩子抵抗疾病,其中要有科学性。在这种节点下,幼儿园更适合开展无氧运动,动作幅度小,能消耗较大的热量。
其次,教会幼儿正确的运动方法。比如在跑步过程中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再者,冬季天气寒冷,在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运动准备,避免幼儿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运动损伤,如拉伤和扭伤等。
同时,在冬季运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暖。对于垫汗巾、穿脱衣服的时间,都需要老师特别关注。在运动后,也要进行科学地补水。通过科学指导孩子运动,既能减少幼儿的运动损伤,也能够帮助幼儿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疾病。
温笑寒:
与以前相比,好像现在的小朋友运动能力退步了,你们觉得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
贺新华: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安全问题,很多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二胎政策开放以后稍微好一些。30年前,体育活动的形式会更多样性,更具挑战性,更加自主自由。现在的体育活动,儿童是在老师或家长的监护之下完成的,所以,其实我们可以大胆地给予孩子更多机会。
当然,我觉得和社会环境也有关系。以前,因为玩得东西相对较少,在玩的过程中更加追求刺激和挑战,而现在的孩子运动形式会更多样,幼儿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家长和老师转变现有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让孩子进行自我评估,去思考,孩子其实具有评估的能力。当一项任务不能完成时,幼儿肯定会犹豫,寻求同伴或者教师的帮助。很多幼儿的胆小,是在家庭和教师的影响之下产生的,因为总是有人告诫哪些地方不能去,什么器械不能玩,长此以往,孩子不敢尝试,甚至产生恐惧。其实,老师和家长可以站在幼儿的背后,成为幼儿的保护者,但一定要让幼儿体验。
李柯辰:
我觉得和家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我们家的女儿和我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她在小区里会自己爬树,到2-3米的高度。住的地方有很多运动设施,她最喜欢的就是悬垂。加上我们住的地方有很多学生,对她的影响很大,她敢于挑战。
其次,我觉得饮食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现在的肥胖儿逐渐增多,但在幼儿园里,因为更加注重膳食的科学性,所以相对来说会好一些。但在家里,难免会摄入过多热量,导致变胖。
温笑寒:
现在很多小朋友的运动能力变弱,可能并不是幼儿自身的问题,而是身边的大人阻碍了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尝试更有挑战性的运动,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再给予帮助,让幼儿拥有更多的体验和尝试。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拥有评估危险的能力,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小朋友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亲子陪伴上,爸爸对幼儿的成长尽可能地参与其中,毕竟孩子的成长眨眼而过,十分短暂。
温笑寒:
那针对不喜欢运动的幼儿,你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尝试过哪些比较有用的方法呢?
温笑寒:
在疫情的现实情况下,这几年,我们幼儿园也对室内活动开展了一些研讨和实践。比如室内的早操,为幼儿提供简单的器械,以供幼儿在室内进行运动。在室内开展集体的体育游戏,利用桌椅板凳、玩具柜、体操垫等来进行设计。更多是走、跑、投掷、钻爬、平衡等动作,来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室内的走廊、墙面、天花板也可以加以利用,让孩子进行翻滚、滑动等动作。
如果是在家庭中,也会指导家长和孩子进行简单的律动和亲子游戏。在室内开展体育活动,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很多幼儿园装设了新风系统,在运动时空气质量不会太好;加上室内空间小,容易产生碰撞等安全问题。
贺新华:
在室内开展运动时,我们不要固化自己的思维,可以尝试把场地交给孩子,在幼儿尝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从而规避其中的安全因素,把风险降到最低。
温笑寒:
当我们真正用爱对待儿童,真正想要为儿童做些什么的时候,敏锐度自然而然地就被调动起来。从而会非常主动地找到孩子需要的东西。那么,在两位老师看来,幼儿园里的体育活动和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别呢?
贺新华:
常规的体育活动和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肯定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指向的目标有所区别。
通常说的体育运动可能是指某一专项运动,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具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或者说是有一定竞技性。
而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更多是培养幼儿运动的兴趣和基本运动能力。用游戏的手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孩子在游戏化、情境化的过程中使孩子得到发展和锻炼。
李柯辰:
体育活动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幼儿园里开展的和体育相关的运动都属于体育活动,包括早操、体育集教活动、游戏活动、运动会、体育区域活动等。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更多是出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基本的运动技能,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等。
温笑寒: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柳倩认为,除了幼儿园里组织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之外,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动作都可以归纳为运动。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身体发展方面,两位觉得最重要的时候?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过又是如何帮助幼儿实现体育能力的发展?
贺新华:
作为一名幼儿体育教师,我觉得应该要实现由过去“被动地教”到“主动地学”的过程。除了让孩子掌握基本的运动能力,我觉得应该让孩子有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在组织活动时,一般会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当下孩子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孩子们思考怎样达成,思考之后给予反馈,再根据孩子们的反馈梳理、总结,形成幼儿新的经验,然后再让幼儿尝试和解决,儿童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来解决我提出的问题。
李柯辰:
对于3-6岁的儿童,最主要的是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比如走、跑、跳、投掷、平衡等。这些基本的技能使幼儿适应当下的生活环境,为幼儿进入小学之后提供准备,
其次,就是身体素质方面的发展。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让幼儿能够更加适应今后的环境和挑战,也让身体更加健康。
第四,关于身体方面,比如幼儿运动的姿态和体态。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体态可以帮助他们预防一些常见的身体问题,比如驼背、脊柱侧弯等。
在2014年,成都市对辖区内20多个区县的几千名孩子做了运动监测,当时的监测报告显示:成都市5岁的儿童,在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上有明显优势,但上肢力量较为薄弱。
后来,我们针对儿童的上肢力量进行了相对应的研究。通过多方努力,在2019年监测中,发现成都市儿童的上肢力量得到明显改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数据来关注儿童当下的身体发展,以便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发现儿童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