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青豆书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E0MTU4Mg==&mid=2650899600&idx=1&sn=0cf3d0cbbb0e436a95f9848d7d3dea20
有了孩子之后,家会越来越小。
孩子一个人的东西,可以完超两个大人,到处都是孩子的衣服、玩具、手工作品,还有他收集的糖纸、树叶、石子……
家里的沙发上、床上、桌子上、地毯上,总是不断地疯“长”出一堆东西。
在我们的认知里,整理房间的诉求就是让房间变干净,把孩子的玩具收起来,把书放到书架上,这样房间立刻就能变整洁不少。
但你家是不是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收拾干净没几天,想找个东西又找不到了,找件衣服又要把衣橱翻个底朝天,家里又开始一点点乱起来,直到你受不了,又赶紧把房间收拾一遍。
一个月又一个月,我们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循环。
如果你想摆脱这样的循环,一定要认识一下近藤麻理惠。
图为日本整理女王近藤麻理惠
近藤麻理惠被称为是日本整理女王,是日本整理收纳最高等级的创造者,她通过写作出书、录制综艺节目、演讲等各种方式,来指导人们如何整理自己的家,让生活变得更加简洁舒适。
因为在整理方面的成就突出,她还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影响世界的人物之一。
在近藤麻理惠看来,大多数家庭之所以反复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没有对整理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如果养成每天整理一点的习惯,(房间)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整理好。
整理不必每天进行,只要能进行一次性的正确整理,就能立刻看到结果。”
而且这项工作,也完全可以让孩子加入进来。
当我们亲身体验整理收纳的整个过程,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心境上的改变时,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在心底深切地感到——不能再回到杂乱的房间里了。
01
用科学的整理方法,把家变整洁
近藤麻理惠在著作《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有一句话:
“很少有人把整理方法当作教养的一部分正式传授给孩子”。
她说,杂乱的房间正是一个机会,或者说我们时时都有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学习收纳。
为此,她为孩子们创作了一本关于整理与收纳的专业绘本——《琪琪和贾克斯》。
当我们告诉孩子“把玩具收拾干净”,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太抽象,他们的字典里甚至没有“乱”这个字。
他们玩积木会把整桶积木都倒出来,妈妈要他把玩具收拾一下,他会把玩具藏在各种地方,就像绘本里小松鼠琪琪一样。
房间乱得走到门口都像是进行一场障碍赛。
不过孩子还是能体会到”乱”带来的问题,就像琪琪总是各种“丢”东西,找不到东西,朋友不能来家里玩,想跟朋友游泳却找不到泳衣。
绘本里,麻理惠借助小企鹅贾克斯,给琪琪上了一次专业的整理收纳课,这正是麻理惠“怦然心动整理法”的儿童版。
不熟悉“怦然心动整理法”的父母,完全可以借助这本书,跟孩子一起享受整理的过程是多么有意义,而且你们真能把自己的家变得焕然一新。
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
第一步:分类码堆,把物品归类。
麻理惠建议按物品分类来整理,而不是我们平常按照房间位置来整理,因为不管是衣服、玩具、书籍,它们可能散布在房间的各个角落。
这样就能一次性地把一个分类整理明白,不容易“复乱”。
把所有衣服、玩具、书籍找出来分别堆成“衣服山”、“玩具山”、“图书山”,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过瘾的体验。
第二步:问问自己:是否还喜欢它们。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在“这堆小山”里,把物品一件一件拿给孩子,“这个你还喜欢吗?”
麻理惠建议,只留下那些让我们“怦然心动”的物品。
什么是“怦然心动”?就是当孩子抱起一个玩具娃娃,当他穿上喜欢的衣服时,那种让自己温暖而愉悦的感觉。
最开始,孩子可能并不十分理解这种感受,但如果经常带孩子做整理,孩子的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强。
第三步:留下自己喜欢的物品,分类整理收纳。
那些喜欢的物品,我们可以带孩子给它们找一个固定的“住处”,按类别集中收纳。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告诉他们这里就是玩具的家,孩子会记住它们的位置,下次整理的时候,他们就能把自己的物品都放回原处。
第四步:告别不需要的物品。
那些我们不喜欢的物品,就可以丢弃。但我们依然要跟它们说“谢谢你,给我带来了快乐”。
在麻理惠看来,一样物品曾经给我们带来过快乐,它的使命就完成了,这会帮助我们减轻丢弃带来的负罪感。
对于爱好收集的孩子来说,丢弃依然是难的,有个方法:可以按照衣服、书籍、文件、小物品、纪念品这个顺序,把感情上价值高又稀少的物品放到后面,这样丢弃的难度就会降低,孩子更容易做出判断。
02
这不是一项“苦工”,越整理越快乐
麻理惠说:“整理并不是单纯的关于留和扔的命题,而是一种让自己重新正视与物品的关系,并进行微调,从而创造美好生活的绝佳学习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麻理惠会主张我们要做“一次性正确整理”的原因。
如果不把衣服堆成山,我们就没有机会知道自己有多少条牛仔裤;
不把玩具堆成山,孩子也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奥特曼;
不把学习用具堆成山,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支铅笔……
就像统计工作,整理会让我们对自己某样物品的数量有一个感性认知。
这个感知很重要,它会指导我们下一次的购物选择,分清楚什么是想要的,什么是需要的,克制过度消费的冲动。
房间是混乱的,人也是混乱的,整理会让我们很多行为变简单,包括购物行为。
整理收纳不只是体力活,也是一项脑力劳动。
在整理过程中孩子需要思考,这个东西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是收藏还是放弃?
虽然是劳动,但这个过程并不会让孩子抱怨,当我们一样一样把物品整理好,我们内心的焦虑也在释放、降低。
同时,这个过程会刺激大脑产生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它被称为“快乐荷尔蒙”,看着整洁的房间,孩子会从心底里升起一种轻松和愉悦。
让我们来看一下,当孩子经历完这样一次对物品的整理,他会有哪些收获?
独立性:从衣物、到玩具、到学习资料,对自己房间的管理和规划,是孩子走向独立的重要一步。
判断力:能在大大小小繁冗的物品中判断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一项基本的生活能力。
思考力:在做取舍选择时,孩子会认识理解一样物品对自己的意义,这是很重要的能力。
掌控力:从小学习整理物品,就是在用自己的能力来安排和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能把自己物品安排清楚的孩子,就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甚至更长远的人生。
在《琪琪和贾克斯》里,麻理惠还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小彩蛋:
找到每件衣服的黄金分割点,小心地折叠成正方形,它们就能“立”起来;
把这些叠成方形的衣服竖着摆放进衣橱,就能让每件衣服被看见,不会因为抽掉一件衣服弄散一摞。
▼点击下面视频,跟“日本整理女王”学习怎么变身“整理小达人”吧!
03
从整理开始,过上让自己“心动”的生活
整理的目标不仅是让房间变整洁,更重要的是,腾出空间给那些让我们“真正心动”的事物。
我们要感谢那些被丢弃的物品,谢谢它们给我们腾出了空间,麻理惠说:“这样我们就可以过上专属自己的’理想的生活’”。
对孩子来说——
衣橱里都是自己喜欢的公主裙,每天出门随便穿一条心情就会很好,减少了反复思考和抉择的时间;
书桌上学习资料分类清晰,更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免于手忙脚乱和挫败感,就能更游刃有余地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
读书角一直有柔软的小沙发,温暖的落地灯,干净的可坐可趴的地毯,阅读就真的变成了一种美好的享受。
对大人而言也是一样,学习做减法,才能知道什么是最宝贵的。
用买十件衣服的钱买一件衣服,自己的穿着会更有风格;把应酬十个人的时间用来关心一个人,你们的关系会更好;把2个小时刷手机的时间,换成读一本书,做会儿运动,内心会更平静……
整理的本质不是管理东西,是管理人,管理我们的心境,这也正是一旦我们适应了简洁舒适的生活,就不愿再回到杂乱之中的原因,要把自己的生活“逼格”养起来。
最后,我们来回答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孩子不愿意配合我们整理怎么办?
那就再找时机,或者从孩子感兴趣,愿意整理的物品开始,多给孩子创造愉快的整理体验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已经有了一点整理的实践,但某一天就是懒得把玩具收起来怎么办?
不用跟孩子发脾气,那就等孩子睡了,自己花几分钟整理完。
当我们给每一件物品都定制了自己的“住所”,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就能让家恢复井井有条。
期待你打开这本书,和孩子一起来感受“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
我要购买▼
从小学会收纳整理
养成好习惯,终生受益
原价:45元,特惠价 24.9元
扫二维码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