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学了很多道理,养娃依然很抓狂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学了很多道理,养娃依然很抓狂-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前几天,跟一位“专家型宝妈”聊天,说她专业,是因为这位妈妈饱读家庭教育理论,兼修各派养育技能,真算得上是半个专家。
但是,她最近却因为孩子爱看手机这件事伤透了脑筋。
5岁的女儿最近迷上了看动画片,每天只要妈妈一回家,就要求给她打开动画片。刚开始还挺好,说好看一集就看一集,关掉手机该干嘛干嘛。但是后来就不行了,她要看到自己满意为止,经常饭都顾不上吃,拖到很晚才洗漱睡觉,第二天上幼儿园又起不来,恶性循环。
学了很多道理,养娃依然很抓狂-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01

学了很多,但都不管用

为了让孩子不再“沉迷”动画片,妈妈十八般武艺算是全用上了。
先是跟孩子平等协商,制定规则,并约定奖惩措施。但是当孩子沉浸在动画片的故事中,规则就变成了一纸空文,哪能遵守呢?
后来妈妈改用非暴力沟通,先说事实,再说孩子的行为给妈妈造成的困惑和感受,最后说出妈妈的愿望和需要。孩子当时答应得好好的,但是一旦开始看,就变得六亲不认,满口答应的事情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爸爸也过来出主意,用更有吸引力的诱惑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给个平时不让吃的零食;或者用条件交换,比如答应孩子多看一集,但是明天要自己穿衣服。但是在妈妈看来,这些都是引狼入室的“馊主意”,旧问题解决不了,又创造了新问题。
终于有一次她忍无可忍,吼了孩子一顿,这次倒是管用,但是看孩子哭得梨花带雨,万般委屈,她那叫一个后悔,好像自己给孩子造成了无法磨灭的心理创伤。
最后还是妈妈妥协了,虽然家里又恢复母慈子孝的大好局面,但是她内心却万分纠结。如果不管,担心上瘾,担心眼睛,担心无法立规则,担心影响学习……;想管又管不了,管得了的方法就是暴力沟通,影响亲子关系不说,妈妈实在不忍心。
看到这是不是引起很多妈妈共鸣,学了很多理论,但还是不知道如何养娃,甚至有点畏首畏尾,左右为难。
学了很多道理,养娃依然很抓狂-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02

改变,只能从内部发生

为什么一学就会,一用就废?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就这么难以跨越?
其实,家庭教育的学习分三个层,只有打通这三层,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方法和技能是“招式”

比如这位妈妈的做法,跟孩子制定规则,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这都属于具体方法层面的学习这个层面的特点是,一学就会,但缺点就是,不明白其中的所以然,就好像一个练武的人,招式都学会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出招,更不知道一招一式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所以在跟人家过招的时候,只会生搬套路,僵硬刻板,无法灵活应对,当然也没什么真正的战斗力。
比如,有一个亲子沟通的方法,先认可孩子的感受,然后再说自己的想法,最后跟孩子一起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一位妈妈学习了之后,马上回家跟孩子沟通打游戏的事情,她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玩游戏,但是妈妈担心你的眼睛,所以…..”还没说完就被孩子打断了:“妈妈你又来套路我,我不想跟你谈!”
为什么孩子觉得妈妈是在套路他?因为家庭教育中所有“招式”的底层逻辑,首先是「理解」,也就是说,不管你觉得一个外部行为多么不合理,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这是可以被理解的,这是沟通的大前提。但是,大部分妈妈使用这些“招式”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改变」,想通过一个具体的“招式”快速改变孩子的“不合理行为”。
这就是矛盾的地方,大家使用这些“招式”的起点就错了。那你可能会说,光理解有什么用,孩子不照样改变不了?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所有的改变只能从内部发生,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的改变只能出自他自己的意愿,任何他人劝说或者外部力量,都不能让一个人真正改变。
所以,当我们抱着「改变」孩子的目的去使用这些“招式”的时候,往往无效。
那内生性的改变如何发生?理解和接纳。正如《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的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在书中写的:“当一个人感到自己真正被另一个人接纳时,他就会从此起步,开始思考自己希望做出什么改变,发挥自己的潜能,接纳才是让改变发生的土壤。”
唯有接纳,才能带来内生性的改变。
学了很多道理,养娃依然很抓狂-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改变只能从内部发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只学招式,还要学习招式的底层逻辑。这就对应家庭教育的第二层,我们必须知道技能和方法背后,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就是理念层面的学习。
这些理念构成我们理解孩子的大前提,也决定我们以什么样的逻辑起点看待他们所谓的“问题”。
比如还是关于孩子打游戏,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理念:所有的孩子能够积极乐观地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前提是,他在生活中能够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感觉自己是好的,被人欣赏的,拥有高质量的关系,这是每个人精神上的「必需品」。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价值感,亲子关系也很差,也没什么朋友,那么他只能去网络世界里寻找这些「必需品」。
所以当我们有这个底层理念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用一些“招式”让孩子赶紧从网络世界里出来,而是真正理解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并想办法帮助他摆脱这些困境,目的不再是「改变」,这在客观上就是做到了「接纳」,改变才会自然发生。
学了很多道理,养娃依然很抓狂-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一诺曾在一次直播中提到,她小时候暑假贪玩,快开学了才疯狂补作业。面对这样的情况,姥姥并没有批评她为什么不早做计划,也没有指导她如何赶紧把作业补齐,而是跟她一起坐在小院的桌子上,她补作业,姥姥给她准备着水果,还拿个蒲扇给她扇风,偶尔还“谴责”一句老师,不该留这么多“万恶”的作业。
你看,姥姥就做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接纳,她没有用任何“招式”,只是单纯理解小孩子爱玩是正常的,暑假就应该玩,写不完作业这件事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这反而让一诺有点不好意思,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会被批评,更重要的是,她很自觉地生起下次要早做计划,早写作业的念头。
这就是接纳带来的内生性改变。

“内功”充足是根本

回到开头那位妈妈的困惑,那她就应该接纳孩子没有限度地看动画片就行了吗?当然不是,孩子需要理解和接纳,也需要规则和行为标准,这也是成长的必需品。
对于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每天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就是有限制的,这是关系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性问题,父母当然有责任制定规则。问题的关键在于,规则为什么无法执行?
不是妈妈缺乏接纳和理解,而是理解错了方向。她误以为,拒绝孩子就会给孩子带来创伤,孩子被拒绝后哭闹,就是在反抗她。
其实,拒绝本身不会带来创伤,相反,每个孩子都需要有被拒绝的经历,这样他才会建立行为边界,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也学会什么时候说“可以”,什么时候说“不”,这帮助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同时建立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边界。
所以,当父母温柔而坚定地说“不”的时候,反而会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与爱。

学了很多道理,养娃依然很抓狂-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但是,为什么我们无法做到温柔而坚定?
一种可能是因为,妈妈曾经因为被暴力拒绝,产生了无法应对的悲伤或者其他负面情绪,那么就会把这种情绪投射给孩子,认为如果自己坚持不让孩子看电视,也会引起孩子同样的感受,会让孩子崩溃,所以不忍心。
还有一种可能,当拒绝孩子之后,我们无法容纳孩子因为被拒绝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所有的人被拒绝之后,都会感受到失落或者悲伤,这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孩子也会用哭闹来表达这种情绪,但这时候妈妈会认为孩子在用这种方法反抗或者挑战妈妈,这会让妈妈切换到“战斗”模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坚持就容易有“敌意”。
其实,如果我们能做到,既不认为拒绝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又能抱持孩子因为被拒绝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允许孩子表达情绪,而不是把孩子的情绪看成对自己的挑战,这就是温柔而坚定,不带敌意的坚持。
而做到温柔而坚定,根本上需要妈妈是一个人格独立,边界清晰的人,这样才不会把自己的情绪投射给孩子,也不会越过边界去为孩子的情绪负责。
这就是第三个层次,父母自身的人格成长与成熟,我们可以称之为“内功”。

03

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

心理学家科胡特说过一句话:“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是什么人”指的就是父母的内功,如果内功不够,不管你用什么招式,甚至即使你动作行云流水,也只是花架子;而如果父母是一个“内功深厚”的人格健康,边界清晰的人,那么就不会局限于各种招式、套路、兵器,“飞花摘叶,皆可伤人”。
做父母,归根到底是一场自我完成之旅,先成为一个人格健康完整的自己,再成为一个好的父母。
学了很多道理,养娃依然很抓狂-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优师教研" data-desc="将在10月19日 13:00 直播" data-intro="让孩子爱上学习,不得不排除的障碍" data-noticeid="finderlivenotice-v2_060000231003b20faec8cae28e18c6d6cd01e833b077e55b9a58f8cc1353b22dfcd87ff3437f@finder-1665551399470393-501877052" data-type="live">

– End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学了很多道理,养娃依然很抓狂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