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会玩的孩子更聪明”,儿童通过在游戏中尽情的玩耍体验到快乐与幸福,同时也在游戏中玩出自信与发展。但幼儿园里玩游戏有别于普通的“玩”,教师需要通过儿童的游戏看到正在发生的学习,解读儿童的发展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去鹰架支持儿童的学习。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余琳园长今年在《发现、支持幼儿游戏中的学习》的直播主题分享中,通过4个关键词和老师们就“如何更好的发现和支持儿童的学习”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哪4个关键词。
余琳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
四川省特级教师
四川省人民政府督学
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实践教学指导专家
许多人喜欢把“游戏”和“玩”混为一谈,但实质上二者仍有许多差异所在。“玩”更重视的是自愿发起的,对现实没有后果呈现的活动。幼儿园游戏虽然也是自愿发起的,但它是一种带有结构的玩的活动,在一定层面上追求结果,也就是最终会产出或好或坏的游戏结果。
比如孩子们玩搭建游戏,因为有了预定的游戏计划,就会有对游戏结果的追求,如搭城堡,帐篷,搭立交桥等。在游戏过程中也可能由于连接材料出问题有搭建失败的体验,但操作的过程中同时也实现了各种能力发展。
总的来说,幼儿园的“游戏”与“玩”相辅相成,“游戏”是“玩”的高级形态,游戏中儿童有着游戏目标和心理期待,同时也让儿童付出一定的心力去实现预期目标。简而言之,游戏就是帮助儿童实现他们想法的活动。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需要看见、认可儿童的想法,并为儿童提供一定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去实现自己的游戏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儿童没有感受到环境的友善,他们无法产生自己新颖的想法,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对儿童的隐形支持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老师需要对游戏有自己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发现并支持儿童的学习,否则老师就会变为旁观者,放任孩子的游戏;亦或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教师像警察或稽查官一样来纠正问题,这样的教师角色是不恰当的。
可以说,幼儿园游戏要走向高品质有质量,必须不断地修正过于强调游戏的娱乐性,随意性,重复性,即游戏“只是玩”的倾向,要看见游戏中教师的作用,强调游戏中学习因素和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需要带着对教育的期许,对孩子的游戏抱有高度的敏锐性,并不断的追问自己,孩子们的游戏中正在发生怎样的学习?怎样做才能支持儿童的游戏走向更高阶的水平?
在《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这书本中提到儿童通常有这三种游戏水平:混乱失控的游戏;简单重复的游戏;有目的的、复杂的、能够让儿童聚精会神的游戏。富有成效的高水平游戏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无论是15分钟还是1小时,儿童都能高度参与到游戏中; ? 儿童相互分配角色,而且在游戏中扮演角色; ? 即使存在异议也不会出现行为问题,儿童会通过协商解决争议; ? 富有成效的游戏嗓音水平合理,并且在善意的提醒时较易安静下来; ? 有特定需要时,会向老师寻求帮助; ? 儿童会邀请老师旁观他们的游戏,批准他们的做法和提供反馈意见,然后继续自己的游戏,很少需要老师持续的介入; ? 儿童创新性的使用材料,游戏时不一定需要真实的物体做道具。
对于“学习”的定义有狭义的也有广义的,狭义的定义更多是单一知识指向性的学习,比如学了哪些字,哪些算术等等;而在幼儿园里,游戏是一种综合的学习,而不是单一指向某个领域的学习,所以用广义的学习才能定义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
那儿童在游戏中有哪些学习呢?我们用搭积木的游戏来说明。
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儿童的学习,如何将儿童的学习进行分类呢?十六幼的老师通常以以下三种方式来分析儿童的学习:
(1)依据《指南》的五大领域,以及隐含在五大领域中的学习品质领域 这是最直接也是老师最容易上手的分析方式。比如上述游戏中,老师可以看到儿童在学习品质领域中的勇敢、专注;健康领域中的大肌肉发展;以及社会领域中同伴间的互帮互助等等。
(2)依据适应社会需要的四大能力 >>>学习生活 通过游戏,老师可以让儿童习得各种各样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礼貌习惯、卫生习惯、进餐习惯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在游戏中,在学习生活中,他们还在享受独立,感受成长,形成胜任感。比如当孩子去扮演洋娃娃的爸爸妈妈时,他们在享受着独立的喜悦,同时也感受着成长的力量。
在这过程中,孩子也在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萌生自信心。比如孩子会自己洗手了,会自己穿脱衣裤等等。
>>> 学习与人相处 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交互的机会,让孩子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习轮流、协商、合作、交换、妥协等,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学习享受集体生活,感受共同成长,形成社会角色意识,认识规则规范,悦纳约束遵守,萌生友善与自觉。
>>> 学习充分地想象与创造 我们很容易从建构游戏、扮演游戏、玩沙玩水中观察到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享受诗意与幻想、感受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立善思的好习惯。比如当儿童在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他就在不断养成独立善思的好习惯,同时还能认识多元材料、悦纳多元环境与活动、萌生成就感。
>>> 学会学习 “学习”也是需要学习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喜欢发现、探究,尝试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他们享受挑战、感受困难、形成良好学习品质、认识世界、悦纳未知、萌生永不停歇探究愿望。
(3)学习的金三角定律 我们可以从技能、知识、学习品质三方面来分析儿童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知识不是学几个字,算几道数学题,而是更多的指向认知过程。而学习品质,主要是指心智倾向、核心素养、品格。
老师要学会发现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
十六幼的孩子在“我的身高”活动中给余园长记录的身高为1005107,并指着记录给园长介绍说:“园长妈妈,你的身高是100,50,7厘米(157厘米)。”因为孩子还没有学会写百位数,所以读出100就写100,10就写10。其实在这过程中老师就能发现儿童的学习,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解决他们面对的新问题。
再比如十六幼的孩子在玩落叶的时候,已经有了延长的经验,于是孩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小小的挑战,用落叶修了一条路。但是随着风吹来,“路”被吹乱了,孩子尝试用胶水、不干胶粘。最后,孩子为了知道自己用了多少片叶子修路,还想出了给落叶标号的办法。在这过程中,孩子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完整案例老师可登录“读懂儿童”app回听)
所以在儿童的游戏中,老师要学会捕捉、发现儿童的学习。因为只有捕捉到了,发现了,老师才知道如何去支持儿童的学习。
发现了儿童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支持儿童的学习,让儿童的游戏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有效的学习。
下面通过“当孩子与突如其来的大雨相遇”这个案例,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是如何发现教育契机,又是如何支持孩子在游戏当中的学习不断向前推进。
晨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带给了孩子们惊喜。孩子们在走廊上徘徊,时不时的用脚尖触碰雨滴,丝毫不惊慌。在中途有一段小雨的时候,石头顶着“儿童簸箕”穿越操场跑向教室。因为此时雨比较小,石头就在操场开心地逗留了一会儿。
这时其他小朋友也顶着锅、盆、伞、书包、帽子等等在雨中穿梭。
但是因为雨太大了,很多“雨具”不能抵挡,大家只能“望雨兴叹”,这时老师发现了教育契机,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呢?”而引发了接下来的怎么借伞、怎么玩、怎么还伞的一系列活动。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分享了借伞的心路历程,以及各种玩法,感受。在这过程中,老师一直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支持孩子的行为。
(完整案例老师可登录“读懂儿童”app回听)
作为教师,要不断去发现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最终让儿童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游戏当中,让孩子学习,其实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让儿童成为一个充满热情的学习者,渴望理解这个世界;让儿童成为一个充满想象的学习者,善于发明和创造;让儿童成为一个有力量的学习者,探究和发现自我;让儿童永远都不停止学习,随时随地都能学习。
游戏是把儿童带进学习的世界里,让儿童不断地学习着,进步着,这样教师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游戏也才更有价值。
封面 | 大连伟才国际幼儿园
编辑 | 橙子
审核 | 李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