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直盯着那个小女孩看。
齐耳短发,表情淡然。但肢体动作丰富,前、后、左、右,对称组合式呈现,节奏控制与乐感都超级棒!
旁边一个扎小辫的女孩,双眼一直看着她,照着她的动作舞蹈着。
远远的,一直盯着那个小女孩看,越看越敬佩。
乐曲风格不同,小女孩的动作呈现的风格也不同,或柔和优美,或活泼有力。
谁说孩子一定需要我们教?感慨之余,对表演游戏区域自然多了几份关注与思考。
例如,面对这样的儿童,教师可做什么?又如,表演区域游戏仅仅歌舞?区域创设合理否?
表演游戏区域,早已成为国内区域游戏的标配,承载着孩子美育等方面发展的重要任务,有必要重视与研讨。
于是将话题抛给了老师们,老师们有很多智慧喷涌而出。自己也写下此文,期待进一步的互动与碰撞。
看
见
1
表演区里往往
“常客”多女孩多
——教师需做什么?
发现1
这位短发小女孩几乎天天在表演游戏区域内。
时间长了,我们会发现,表演游戏区域内经常是那些孩子,喜欢表演、或者擅长表演的。
时间长了,我们还发现,有些孩子从未踏进表演区域一步。
问题1
我们知道,这种现象不是偶然,几乎许多幼儿园都可看到这样的孩子。
对于跳舞美好的儿童,难道就是一群孩子在表演区自娱自乐吗?
除了欣赏美好,教师还可怎么做?
如果支持,又该如何支持?又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爱上表演区?如何让这个区域标配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美育发展的主渠道?
观点1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遗传基因、兴趣爱好、环境影响各个不同。
有人天生喜欢或者擅长音乐与舞蹈,有人天生缺乏艺术细胞。技能不强求,但美的感受与创造力影响着孩子一生幸福感,需要培育。
面对能力强的孩子,如支持,可以让女孩的优点更优、并以长促短。
面对不喜表演的孩子,如支持,可以让女孩带动其他孩子参与到表演区游戏中来,发挥同伴作用,让孩子们喜欢上表演,并能自信表演。
支持1
帮助“吸粉”:
每一个人活着,都需要他人的掌声。
当表演区里的女孩能感受到被关注被欣赏的眼神与掌声时,会大大增加她内心愉悦与自豪感,从而更乐于此道,更擅舞蹈。
所以,没有比帮助孩子拥有一群忠实粉丝来得更好的支持方法了。女孩被人热爱被人崇拜,优点更优,并能激发热情带动“粉丝”一起爱上表演。
成立舞团:
在教室里还可成立舞团,由女孩担任歌舞团团长,带领孩子们一起舞蹈。
在现场,我们看到这个短发女孩与另一个女孩很少有互动,所以,在做团长的同时,女孩必须使用语言进行沟通,增加互动,如此我们还可帮助女孩加强沟通交往能力以及领导力。
看
见
2
敲打着乐曲开着播放机
翩翩起舞
——表演仅仅歌舞?
发现2
表演区里的孩子大多做着几件事:
一是敲打乐器,
二是拿着话筒歌唱,
三是翩翩起舞。
问题2
所见,表演区就是孩子歌唱、舞蹈、打击乐表演的地方,一天一天过去,又如何给孩子带去源源不断的游戏动力?
我们需要反思,表演仅仅歌舞?表演的内涵是什么?还可以有其他内容其他形式的表演吗?表演区除了培养儿童美的感受与创造力,是否还可发挥更多游戏功效,促进儿童多元能力发展呢?
观点2
传统的表演游戏是这样定义的:根据故事、童话等的内容,通过动作、表演、语言、扮演角色等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我们认为,表演游戏是游戏的一种,而游戏是孩子的工作,任何一个游戏都是建立在儿童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都是儿童生活经验的一种创造性再现。
表演游戏其实质是儿童用语言、用表情、用肢体来充分打开自我、表达对某一事物、某一现象、某一故事或某一经历等自己独特理解的一种个性化创作表达过程。
所以,在表演区游戏中,我们需要开放的表演内容,需要自由的表演形式,让每一个孩子有充分打开自我的愿望与机会,从而唤醒孩子们表演的激情、分享的激情、创造的激情。
支持2
丰富表演游戏内容与形式:
表演区游戏内容有很多,不仅仅是童话故事,或者教师教授的一首歌曲一支舞蹈,还有对某一事物、某一现象、某一经历、某一故事等给儿童留下深刻印象的、带来丰富情感体验的都可作为表演游戏的内容。
儿童看见的某一事物:例如在小班主题《秋天的水果》的表演区域游戏中,蔬果那特有的鲜明色彩与形状,引发孩子把自己打扮成各式水果的模样进行表演的愿望,进一步体验水果的特征与秋天丰收;
幼儿园中看见的某一现象:例如中班上学期《相亲相爱》主题中,儿童相处中一起绘本阅读一起游戏的亲密情境,就可以排练成一个生活戏剧,在表演区表演出来;
某一经历、某一故事:这样的故事源头很多,来自绘本、来自媒体、来自生活里的,还有在一起的学习经历都可创作成故事,都可以在表演区里进行戏剧表演,进行表演游戏。
所以,表演游戏的内容可以富有创意,带给孩子极大的挑战性。
表演区游戏形式其实有很多,除了故事表演、歌唱、舞蹈、乐曲演奏,还有小品、相声、皮影、手偶、近几年流行的绘本剧、戏剧等等。
电视中《欢乐喜剧人小品》、《演员的诞生》、《身临其境》等等,这样的表演节目何其多,孩子看了就会有许多借鉴。我们可鼓励孩子将生活学习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孩子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即兴创意表演。
回归生活延展游戏情节:
在儿童的生活里,儿童所体验到的生活都是整个的,不是支离破碎的,我们需要追随儿童的目光,根据儿童的认知与需求,打破领域的界限,整合其他类别的游戏,延展与表演有关的游戏情节,拓展更多的表演游戏,促进儿童多元发展,提升儿童全素养培养。
例如,我们根据生活的原貌,在儿童的需求或兴趣下,可以让表演与角色两大游戏充分融合。
在表演区域一角,增设售票处(角色游戏);添加观众席位,开展剧场游戏(有关数的空间概念的智力游戏);剧场后面有后台,提供排练与休息;剧场门口海报(整合美工区域游戏);剧场里还需道具(整合美工区域游戏);化妆区(角色游戏)、服装区等等。
游戏角色中有各部门经理、工作人员、演员、后勤、美工等等。
回归生活延展游戏情节,这样在儿童能力培养上就从单一的美的感受创造力到多元能力的培养。例如同伴间的交流沟通、解决问题、合作协商、执行力、领导力等等,全方位来唤醒幼儿艺术激情,获取游戏的动力,提升各方面的核心素养。
看
见
3
千姿百态千人一面的
区域设置
——表演区还能如何?
发现3
“劈”教室或走廊某一角落,用垫子、桌柜等分割成区域状,柜子里或架子上放置一些“演出服装”、现成的或废旧材料制作的“乐器”、迷你小音响等舞台设备,材料大多相似,服装,打击乐器,话筒等等。
问题3
活动室里表演区作为一个喧闹舞动的环境,并是一个视听结合的区域,在创设上还需要注意些什么?主题背景下的表演区域,主题不同,表演区还大同小异?材料投放是否也应有不同?
观点3
游戏本就是孩子的工作。孩子会将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有关表演类的经验投射到自己的游戏中去。
许多时候,一个不起眼的贴花纸、一双美丽的雨鞋,也许就会触动孩子某一生活经验的情感体验,成为孩子即兴表演的灵感触发点。
但可悲的是,现实中我们常常把游戏区域的设置都进行了格式化、任务化或者放任化,少了去关注孩子表演游戏中的一举一动、少了思考那一举一动里隐藏着的游戏需求、少了教师对孩子游戏需求后所应做的支持与推进。
日长数久,本就平凡的日子一日日平淡下去,游戏,本来千姿百态的模样却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千人一面。
支持3
独立开放可移动:
表演区作为一个喧闹舞动的环境,并是一个视听结合的区域,最好在空间上能做到独立性。
个人不建议设置在教室里,最好是在教室外面,走廊,或者其他适合的地方,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其次,表演区本就是一个给儿童可以充分打开自我的游戏空间,我们在区域设置方面需要尽可能的提供一个自由的可移动的空间,方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属于他们的表演游戏区域。
所以,表演区域空间设置的一些材料最好轻巧、方便、易搬、可变、易变化成新的区域空间,例如屏风,积木、纸箱等。
同时,表演区域空间最好拥有一定的弹性,可随时根据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添加游戏内容,增加游戏空间。
例如,演出时需要设置观众席位,与表演游戏中的小演员们更好互动。
如节目火爆,可以添设售票处,限制表演区与观众人数等。
表演游戏区域还需与其他区域流通起来,打通区域界线,例如美工区为表演区制作头饰制作海报等等。
观察需求并推进:
一个表演游戏区域的创设需求应该来自于儿童,一个表演游戏区域的丰满完善还是应该来自于儿童。
教师要做的是观察,是适时的帮助孩子完成他的幻想,并假装不经意地投放材料,却不告诉他投放了什么新材料,他可以怎么做。我们只需静悄悄地在旁等候,观察,琢磨,悄悄的行动。
其间,如我们看懂了孩子,在表演区悄悄投放了一个小小的吸管、一个塑料袋,孩子看见了,也许就成就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表演游戏情节。
所以,表演游戏区域里的材料我们一定不能一下子就都投放在那里,而是需要根据孩子当下游戏的进程、游戏的需求去逐渐添加,帮助投放材料。或者引导孩子自己去收集材料完成自己的表演梦想。
也许我们需要颠覆我们一直以来的做法:区域材料并非越多越好,能启动孩子当下游戏中的思考与行动就可!区域创设并非越满越好,也许留白更能激活孩子游戏的思维与创造!
结
束
语
也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表演区域游戏的价值,勇于打破一些原有的设置模式,静心去近距离接近儿童走进儿童,放手让儿童跟随自己的心向前走。
表演区,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