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儿童
生长的方向
行走
?
近来,有群人常常在纠结。我呢,却常常在感动。
例如,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有多喜欢小动物啊!有多喜欢饲养小动物啊,可是班里该饲养什么小动物呢?又该怎样饲养呢?如何引发孩子思考与讨论并生发课程呢?某班老师好纠结!甚至连梦里都在纠结。
这不,周一老师自掏腰包买来了两本新绘本,一本叫《我们想养一只小动物》,另一本叫《我想养只小宠物》。
名字类似内容不同。第一本正好可以引发孩子对选择动物饲养的理性思考,后一本可引导孩子在饲养中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问题。
看着这两本特地为班级孩子们所挑选的绘本,看着雀跃的孩子,看着亲爱的老师,心里涩涩——有一种叫感动的东西在流淌…….
就如过去不久的元宵节,庆祝活动中发生的那一个个小故事——有多少纠结就有多少感动!犹如发生在昨天,细节清晰在眼前。
故事细节1:环境策划纠结
儿童阅读——文字VS画面
集思广益下,老师们觉得传统的元宵节猜灯谜活动很好,关键能人人参与,能面向每一个孩子,不会少了哪一个,而且灯笼满园,喜庆欢腾,可以体验到传统节日传统习俗。
可是传统灯谜是通过文字阅读来完成活动的,而幼儿园里的孩子几乎是不认识文字的。怎么办?
纠结中,老师提议,是否可以换之为儿童可以阅读的绘本画面呢?于是,基于儿童认知特点与园本特色的活动创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一盏盏灯笼上,粘贴上孩子们喜欢的绘本封面,孩子们读一读、想一想、猜一猜,绘本的名字叫什么。
如此,老师们将灯笼谜面从文字变成了画面,这样可以唤起孩子更多阅读的热情,更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我感动,老师在向着儿童生长的方向走去!
故事细节2:灯笼悬挂纠结
主角确认——儿童VS成人
灯笼哪来?秉着人人参与的原则,以及儿童环保意识的培养——废旧材料华丽转身的“期待”,号召孩子们收集废旧盒子,进行简单装饰,制作“灯笼”收集带来,并由老师帮助将“灯笼”悬挂于门厅与走廊。
第一次悬挂时,高过于成人头顶。
见此,问大家,元宵节庆祝活动中主角是谁?绘本封面主要给谁猜测的?老师说我们心里都知道啊,可是门厅乃家长出出进进要道,悬挂低了撞头啊。
老师纠结啊!难道就无两全其美之法?例如门厅正中大道不挂,尽量两边挂呢。后达成共识,老师重新爬上楼梯,把灯笼往下降,尽量与儿童视线相平。
如此,灯笼悬挂高度从成人视角转向了儿童视角,这样更符合儿童身体特点。
我感动,老师在向着儿童生长的方向走去。
故事细节3:参与频率纠结
谜面数量——单次VS多次
大红灯笼“矮矮”挂。幼儿园里,门厅走廊满眼都是喜庆的景象。
全园看下来,发现有的班级“灯谜”只够班级每个孩子猜一次。这活动机会是否太少了?
纠结中,大家商量,再次收集纸盒,增添灯笼,并充分利用资源,在每个灯笼的几个面都张贴上绘本封面,保证每个孩子有机会至少能猜到几个以上,来保证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
如此,绘本封面数量从保证每娃有一次到至少有几次以上的机会。这样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是希望猜了一个再猜一个的。
我感动,老师在向着儿童生长的方向走去。
故事细节4:猜谜难度纠结
封面猜测——熟悉VS陌生
整个环境布置以后,我们老师首先来猜一猜。结果,不猜不要紧,一猜吓一跳!大家发现有许多绘本居然是自己说不出名字的。
天哪,真的是太难了,这如何叫孩子猜出来?而且此次老师们创意的元宵节活动目的,更有彰显阅读之意,期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孩子热爱绘本喜欢上阅读,并使儿童猜出之后,来成全他们的自信心。
老师又纠结了,如果调换就需要重新浪费纸墨进行彩打,而且还得利用休息时间重新粘贴。
为了保证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最终老师们调整了一部分绘本封面,换了一批孩子们在班级里或者家里曾经分享过熟悉的绘本封面。
如此,绘本封面的猜测就从大部分的“难”转向了大部分的“易”,这样就更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了——只有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才愿意向着更难处挑战。
我感动,老师在向着儿童生长的方向走去。
故事细节5: 氛围体验纠结
活动内容——单一VS多元
环境布置好了,老师们的纠结与创意还没结束。
大家发现,猜“灯谜”活动单一,绘本封面熟悉的孩子也许几分钟就可以了,而元宵节传统风俗丰富多元,如何传递多样化的风俗,更能体现出元宵节团圆、热闹的味道呢。
老师们再次纠结,集中商量,共同出谋划策!
我还记得,那天,阳台上,暖暖的太阳透过窗户射下来,就如老师们的金点子那样,闪闪发亮。
大家商议,完全可以利用班级里的家长资源啊,“达人”在民间。
于是电话打起来,各班一个个有特长的家长被挖掘、被邀请来了。这其中,有堆花团子高手、捏面人、书法高手、水墨画画家等。有剪纸特长的老师也被请到了幼儿园大门口。
如此,满脸笑意的大人与小人围满了门口“摊头”,浓郁年味的文化体验,让孩子在欣赏互动中充分体验到了元宵节风俗。
——这就是儿童的学习!他们需要与环境的充分互动,需要在充分的体验中积累生活经验。
我感动,老师在向着儿童生长的方向走去。
故事细节6:活动开展纠结
节日体验——活动VS课程
元宵节活动搞完了,可是故事还没有结束。
为了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我们提早开展了元宵节猜谜的亲子活动。那元宵节当日,元宵节活动还要不要继续?
老师们的纠结一会儿就烟消云散了。为了孩子们,老师们将元宵节活动做成了一个个微课程,根据儿童的年龄、兴趣与需求,自主安排着活动。
到了元宵节当日,某中班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制作道具,准备接下来的元宵节歌舞庆祝活动。
小班老师,为了给儿童真实生活的体验,他们为孩子买了糯米粉,与儿童一起亲手制作元宵。
搓元宵、载歌载舞庆祝节日,更多的活动带给孩子更多的体验,使儿童在丰富的体验中不断丰蕴心灵。
我感动,老师在向着儿童生长的方向走去。
HAPPY
“世界虐我千百遍,我待孩子如初恋!”我感动!身边有这样一群人,纠结与徘徊中,在向着儿童生长的方向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