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国幼教我们大概听到最多的关键词是关系、兴趣、环境:与孩子们建立亲密关系;由幼儿的兴趣主导绝大部分活动;环境既是课程内容又是课程实施手段;教师是陪伴者。
那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应该如何实施?怎样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今天,为大家分享德国一所历史悠久的福禄贝尔特色幼儿园,看看它们如何践行“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本文由《幼儿园手工》编辑,转载须注明来源!
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这所幼儿园环境创设处处做到了以孩子为中心,富含人情味和感染力,温馨动人。
初走进小孩的活动区域,仿佛是走进了《格列佛游记》童话世界里的小人国,一切东西都小小的,矮矮的。
有迷你的小厨房、矮矮的洗手台、卫生间、操作台、餐桌、椅子、外套挂钩、玩具、书籍、水壶与杯子、创作空间与物料。。。
所有活动空间的设置都是儿童伸手所能触及的,孩子就是里面的主人。
在这里,儿童所有的活动完全可以自主选择、自给自足,想要什么就自己拿,几乎不需要老师的协助。
每天的午餐是以自助餐形式,老师会把准备好的食物分类放到取餐台上,孩子们要一个个轮流自取食物;吃完后要收拾干净自己的餐桌并把餐具放到归类的地方。
墙上的幼儿园守则里以第一人称写着“我们自由决定和谁玩、在哪里玩”,“我们玩过的玩具,自己收拾”,“我们自己动手取吃的水果和喝水”等(见下图)。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儿童厨房:一个可以做饭的真实的厨房,电磁炉,烤箱,洗碗机,各种餐具一应俱全,只不过里面的橱柜都是缩小版的,完全根据孩子的身高来设计。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自己利用食材来烹饪食物、制作创意的蛋糕、饼干等,这也是他们课程的一部分。
园长和教师要半蹲下身子才能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贴身体会孩子的需求。幼儿园从环境创设方面充分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也培养了儿童的独立性。
用自然、低结构材料
进行自主建构活动
整个幼儿园几乎看不到有深度加工的教具产品,大部分的教具用料都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天然材料。
有的还是孩子从生活、自然环境里收集回来的材料,例如秋天的落叶、树上掉下来的栗子、河边的小石头、衣服上的小纽扣、晾衣服的夹子、纸筒……
这些东西被孩子赋予丰富的想象力后,经过老师和孩子的能工巧手就能变成一个个极富创意的艺术品来。并且,这些艺术品也成为了他们点缀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其他不方便从自然直接获得的教具材料,幼儿园也只是提供基本结构的物料,孩子们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运用这些基本的材料创作、搭建自己的想要的模型。
一方面,没有经过加工的物料不会在孩子认知自然中带来干扰性,另一方面,低结构的物料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自由创作的需求。
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在创造的过程中既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也锻炼动手能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去区分哪是课程、哪是环境创设呢?自然而然就完成了所谓的教学目标。
孩子是环境创设的直接参与者
福禄贝尔曾经说过,“大自然中有着孩子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他们应该在阳光下愉快地长大;花开的时候,孩子应该在园丁的呵护中发现美好。”
幼儿园里的环境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四季、节庆而变化。去认识自然、感知四季的变化,是孩子重要的一课;不仅让孩子走进自然里,还把四季的元素带回园中。
到了春天,在老师的陪伴下,孩子们去收集花瓣,观察光秃秃的树枝长出新芽;
在夏天,去河流边记录雨季河流水高的变化,培育和观察生物的成长;
在秋天,去收集树上掉下来的果实和缤纷落叶;
在冬天,去户外堆砌雪人、用圣诞老人的礼物点缀教室……
节日更是幼儿园环境创设非常重要的环节。围绕着狂欢节、复活节、万盛节、圣诞节等几大节日及地方性节日,在节日前一个月左右,老师就开始带着小孩去准备过节的东西,共同把节日元素加入到幼儿园布置里,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随着节日一天天靠近,老师会以节日为主题引导孩子去认识节日背后的故事、习俗、文化,孩子们仪式感十足地期盼着节日的到来。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幼儿园所到之处,每一组孩童,每一个空间,每一角落……都能让孩子看到一年四季天然的绿植和美丽的色彩,闻到各种花草的香味,润物细无声般促进幼儿的视觉、嗅觉、触觉的发展。
所有房间根据不同季节特征的墙饰布置,也让幼儿了解时令变化和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无形中帮助了幼儿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老师组织孩子利用废旧物品搞小制作,安排养育和观察蜗牛的成长等,无处不是在培养孩子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品质和善于动手动脑的生存能力。
Frau Kerstin 园长再次强调“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关系”也是环境的重要元素
环境不止包括物的环境,还应包括“人”:师生关系、小伙伴间的关系、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
培养孩子的多元文化素养
园内国际生比例高达40%,老师们同时会德语、俄语、英语的很多,都能双语教学;顺应园内孩子文化背景的多样化,多元文化启蒙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不分肤色、语言、宗教等文化背景的孩子们从一入园开始,就被平等对待分到各个组别。
园长和老师会有意识地引导不同肤色的孩子玩到一起,并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认识到这个世界由不同肤色的人组成,大家都是平等的。
孩子们在集体活动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慢慢对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有初步的理解,也逐渐形成“欣赏、理解、尊重、友好地与人共处”的意识。
园区所有小孩在混龄安排中可以提出并互相串门到另外一个空间,跟其他组孩子老师认识,一起玩耍,互相照顾。所有的一切都是以过程为导向,特别重视过程“玩好”!
在这样多元文化启蒙教育下,孩子很早就认识和适应人类肤色、语言、宗教、国籍等的多样化,也培养了他们尊重、接纳世界文化的胸怀。
从孩子们跟入园陌生人的交流中,处处可见有全球意识的“世界小公民”,多元文化启蒙在这让孩子们真正的全面发展。
与社区的密切互动
另外,幼儿园还通过与外界密切的互动,多方位培养孩子的能力。
园里会定期组织家园共育的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其中来;也邀请附近的小学生定期过来陪孩子一起做一些富有创造力的活动;周边的幼儿、青少年协会也是幼儿园的常客……
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这样说:凡是儿童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一思想在今天这所德国幼儿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前在这里上幼儿园的孩子,有些长大后又回到了这当老师,有些又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这上幼儿园,而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里的园长、老师和孩子都把幼儿园当作自己的家,并且热爱着这个家,每个人都对这个家有份特别的感情吧。
幼教职业发展联盟会∣服务园长幼师的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可了解更多幼教资讯!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分享,文章、图片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篇作者,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