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有冰
我是冰,有着光滑的表面,看似平整却也多棱。我是冰,寒冷的坚硬,看似无催却也怕碰。我是冰,是水的自然天成,却又和水不同。这是水,那是冰。冰是睡着的水。
(结 冰之奇缘)*
壹
贰
(解 冰之奥秘)*
一、感知冰
孩子们将自己找到的冰带回教室,一番观察后,开始了一场与“冰”有关的讨论……
通过直观感知、亲身体验等方式,孩子们知道了冰是硬硬的、滑滑的、凉凉的,对冰的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主动探索并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二、冰融化了
小丁:你们快看我手里的冰为什么化成水了?
瑶瑶:因为我们的手热,把它暖了。
郭煦妍:咦?冰为什么会融化呢?
贺之阳:因为有太阳融化了!
睿睿:老师,冰是水做的吗?
幼儿思考:冰从哪里来?冰怎么化成水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先求助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初探冰的秘密。
三、冰是怎么来的
第二天入园后孩子们在植物角看着自己捡的冰块融化成水,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显然每个孩子都有话要说。于是我们及时捕捉到了孩子们想表达的需求,进行了一次讨论会,让孩子们将自己发现的秘密与同伴交流。
郭欣锴:爸爸说这几天天气很冷,晚上温度低,水在屋外冻成了冰。
丁一鸣:我和妈妈在网上搜索冰,原来温度低于0度的时候,水就会形成冰。
郭煦妍:妈妈说温度升高,冰就融化成水了。
孩子们互相介绍着自己的“新发现”,但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冰的了解是浅显的、零散的。
有哪些作用呢?”
张思睿:冰箱里有冰,可以防止食物变坏。
张芸浦:发烧了可以用冰块降温。
老师:冰在给我们生活带来帮助的同时,它会带来哪些不便呢?
袁励之:路上有冰我妈妈都不敢开车,容易撞在一起。
玩冰的安全小提示:引起了孩子对冰的作用和危害的兴趣。
(制 冰之行动)*
叁
一、制冰前的计划
捡回来的冰块都融化了,孩子们看到又是惊讶又是遗憾,“我还想玩冰块”,为了满足孩子的小心思,开启冻冰计划。
二、制冰容器和地点的选择
孩子们开始在各个角落寻找可以装水的容器,找到自己心仪的容器后都很开心。娃娃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成了孩子们“制冰行动”的重要一员。
制冰地点的选择:有了容器,下一步就要选择将它们放在哪里制冰的成功率更高呢?
小丁:我要放在最冷的地方。
袁励之:我要放在班里的植物角。
在孩子们讨论后,最终确定了两个“制冰点”,分别是:教室植物角、西门处。
三、制冰初体验
傍晚,孩子们兵分两路将准备好的放有水的容器,小心翼翼地放置在自己选择的位置,孩子们都期待着能制冰成功。
第二天晨练时,孩子们一起去户外验收成果。他们发现,除了放在教室植物角的和一个有盖子容器里的水没有结成冰,放在外面的都成功了。
第一次制冰后的“童言童语”
四、成功的喜悦
看到自己的冰块成功了,兴奋中又把冰块带回教室开启冰块游戏,时刻在观察着自己的冰块。
五、冰变成水了
午睡起来,丁一鸣惊叫起来“冰不见了”,孩子们随着叫声过去,发现自己的冰块不见了,很是遗憾,“我还想玩冰块”“班里太热了,冰块融化了”“温度太高了,红色升高就是温度太高了。”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
材料支持:投放温度计
冰块放在哪里不会融化呢?
冰块融化了经过讨论孩子们认为:
六、容器引发的思考
最终孩子们得出结论:铁和玻璃摸上去差不多冷,接着是塑料,纸是最不冷的,所以铁制品和玻璃制品更容易结冰、接着是塑料制品,纸制品最不容易结冰。为了验证大家的猜想,孩子们选择了不同材质的容器进行第二次制冰行动。
教师思考:孩子们在第一次选择容器时,只是考虑到能盛水就行,在第二次选择容器时,以外部特征为主要考虑因素(制冰的大小和形状);孩子的思考点进一步深入,从形状、材料入手进行探究。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探玩”的过程中游戏经验是在有梯度地向上提升的。
七、第二次制冰行动
孩子们将自己找到的材料,放在容器中,静静等待冰花的成功,这次和冰、花、温度计、一起探索,水——冰的温度变化。
快看!我们的冰花成功啦!
由于之前冻的冰块拿回教室融化了,这次孩子们一致决定把冰花放在外面…….
八、故事分享
为了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冰化成水的原理,我们讲述了绘本故事《企鹅寄冰》。通过故事《企鹅寄冰》,孩子们了解了冰的状态,感受企鹅与狮子大王之间邮寄冰块的趣事,同时知道了冰是水在低温下凝结而成的,遇热即会融化。当温度低于0度时,水就形成了冰;当温度升高时,冰又融化成了水。
肆
(趣 冰纷世界)*
一、冰的游戏
抓住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对冰有了更深的认知。
二、冰灯和冰雕
冰还有一种用途,经过加工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孩子们欣赏了关于冰灯和冰雕的图片,过程中给了孩子很大的视觉冲击力,不停的惊叹:“哇,太漂亮了!”
三、制能吃的冰
每当孩子们发现冰块时,总会有孩子偷偷的舔一舔冰块,于是和孩子讨论了“外面发现的冰块能吃吗?”“不能吃,有细菌”“不干净,吃了会肚子疼”“德克士有能吃的冰块,我吃过”。为了满足孩子的小愿望,我们一起来制能吃的冰。
(冰 之反思)*
伍
“冰”的活动来源于孩子们生活中观察到的场景,孩子们从兴趣出发,衍生课程,开启自主、自发的学习,他们用一颗好奇、喜欢、激动的心去观察冰、探索冰、趣玩冰;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利用已有知识获取更多新知,从浅到深,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内驱力,同时也对冬天的季节特征有了更深的体验。于教师而言,我们的收获是:看见儿童,及时捕捉孩子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发现儿童,抓住幼儿兴趣点;支持儿童,在过程中为孩子搭建支架;助推儿童,不断的支持和鼓励幼儿去收获成果。孩子们与冰的故事还未停止,探索也发生在每一天的户外游戏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谢谢您的关注。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请长按上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并请推荐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优师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